本文所述内容均来源于可靠信息源,具体出处详见文末。
到了2024年年底,俄罗斯商品馆如同春笋般迅速在各个街角涌现,其标志性的蓝底白字和醒目的标识让人一眼就能认出。走进店内,耳边响起的俄罗斯音乐更是让人仿佛置身异国他乡,氛围感十足。
一位俄罗斯留学生走进店内,却发现许多标榜为俄罗斯进口的商品其实是国产零食。当店员发现她在拍摄视频时,竟直接将她赶出了店门。
这种店铺为何能迅速遍布大街小巷?这是否是一种新的“割韭菜”方式?
俄罗斯商品馆的“俄”字并不真实
2025年1月3日,一位在俄罗斯留学的中国学生惊讶地发现,这些所谓的俄罗斯商品馆里,真正的俄罗斯商品寥寥无几。
“让我来展示一下中国人是如何欺骗中国人的。”这位博主走进一家俄罗斯商品馆,随手拿起几件商品向网友展示,并指出这些商品在俄罗斯根本不存在。
店员听到后急忙辩解,声称所有商品都是俄罗斯进口,但博主并未理会,继续揭露商家的虚假行为。店内其他顾客也开始议论纷纷,店员担心影响生意,便将博主赶了出去。这段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网友调侃道:“店里唯一真实的俄罗斯元素可能就是那位留学生了。”
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一位俄罗斯男子在店内发现,货架上琳琅满目的“俄罗斯商品”竟然连他这个俄罗斯人都没见过。他指着一款包装上仅写着“薯片”俄语的商品,旁边还有一款面包,名字竟然只是一个人名!
这种敷衍的态度让人哭笑不得。男子在店内转了一圈,终于找到几款他熟悉的商品,但价格却比在俄罗斯贵了好几倍。比如一款在俄罗斯只卖2元的巧克力,这里标价31元;一款果汁在俄罗斯卖4元,这里却卖29元。
商家显然把消费者当成了韭菜。男子最终花了40元买了一盒巧克力和一盒威化饼干,而这些在俄罗斯顶多值10元。
更令人惊讶的是,有网友根据网上的避雷帖去线下店铺探访,发现店内竟然还卖热带水果干,如榴莲干、菠萝干等,这些也被标榜为“俄罗斯特产”。
此外,店内热销的俄罗斯面包、牛筋肠、套娃等商品,实际上根据中国的进出口政策,俄罗斯的熟肉制品是不允许进口的,因此这些商品根本不可能是正宗的俄罗斯货。
许多消费者被店铺门口的“中俄国际商城”字样吸引,为了情怀或好奇心买单,却不知不觉落入了商家的圈套。
如今,“商家的套路比路还长”成了消费者的普遍感慨。那么,这种店铺为何会突然出现?它们又是如何“割韭菜”的呢?
新型“割韭菜”手法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俄罗斯商品馆的许多商品都存在加价现象。据媒体记者采访招商人员,这些商品的利润率通常在40%到60%之间,大多数店铺能在三到六个月内回本。
有传言称,这种店铺背后有“大佬”操控,目的是通过套汇牟利。由于俄乌冲突导致卢布大幅贬值,一些人利用这一漏洞进行套汇操作。
简单来说,他们先将人民币换成美元,再将美元换成卢布,最后将卢布换回人民币,以此赚取差价。但这种直接套汇行为是违法的,因此俄罗斯商品馆应运而生。
商家通过卢布进货俄罗斯商品,再卖给中国人,既规避了法律风险,又有了兑换外币的借口。然而,部分商家会将真假俄罗斯商品混在一起销售,甚至将国产零食先出口到俄罗斯,再进口回来,以此冒充俄罗斯商品。
一些聪明的消费者发现了其中的猫腻,质疑商家是否涉嫌虚假宣传,是否可以索赔。答案是肯定的。
不过,经过市场监管部门的整顿,许多商家已经在国产和进口商品上做了明确标识,消费者的索赔计划可能难以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套汇的说法可能并不成立。许多人忽略了税费、跨境难度以及银行点差等问题,即使不考虑这些因素,实际到手的利润也并不多。
此外,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套汇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黑市交易。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黑市的打击力度都很大,因此不太可能有人为了几万元的利润冒如此大的风险。
在日用品和快消品市场中,消费者的选择很多,因此没必要成为商家的“韭菜”。如果这类店铺想要长久经营,品质的把控至关重要。
信息来源:中国商报2024-12-27——不少网友高呼“避雷”!价格虚高、不全是俄货……多家俄罗斯商品馆紧急整改顶端新闻2024-12-29——不能让“伪俄货”真套路收割消费者|顶端快评上观新闻2024-12-27 ——媒体评论:俄罗斯商品馆不姓“俄”,对其监管不能只局限于实体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