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博主脑洞大开,宣称要开一家 “假装上班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没有任何实际业务,专为那些失业了又不想让家里知晓的人量身打造。
只需每天交 30 块,就能享受早九晚五的 “上班” 体验,工位、午餐一应俱全,还能尽情摸鱼,过一把怼老板的瘾。
图源网络
网友们表示:这么小众的赛道还是被人闯进来了...
图源网络
甚至还有网友认为此事大有可为,不仅比付费自习室便宜,还能顺便帮一批大学生解决实习证明和就业协议。
图源网络
比起付费自习室和网吧包夜,不仅便宜实惠,还干净卫生!
图源网络
“假装上班有限公司”虽是玩梗,却也折射出当下人们失业焦虑的困境。那些被迫离开职场的人,“假装上班” 成了他们安抚自己和家人的情绪的无奈之举。
之前有位网友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问大家都是如何度过失业期的,随后一大波网友涌来分享起了自己的失业时光。
图源网络
看完这些网友的经历,一位网友忍不住感慨:原来我以为的岁月静好,很可能是无业游民...
图源网络
其实,城市的各个角落,都可能隐藏着“假装上班”人的身影。图书馆、博物馆,是失业人的“加油站”;肯德基、麦当劳这些 24 小时营业的快餐店,成了失业人的 “临时办公室”;网吧、公园,则是失业人的“高性价比”之选。
那么,失业的他们是如何“假装上班”的?每天都过得怎么样?内心又经历着怎样的的挣扎和自愈?
1
城市角落的 “流浪职人”
在城市的图书馆里,每天都有一群特殊的 “常客”。
清晨,他们像普通上班族一样,背着包、拿着电脑,准时踏入图书馆的大门,熟练地找到自己的 “专属座位”,打开电脑,摆出一副忙碌工作的模样。
2021年7月被教培公司裁员的小朱就是其中的一员。
失业后,他先是拿着补偿金在全国各地旅行了半年,在新疆爬山时接到父母的电话,都说忙着呢,在加班。
只有一次差点在父母面前露馅:去年冬天,爸妈以为他在广州上班,但他人在重庆,在电话里抱怨了一句天气真冷后,立刻意识到广州这时温暖如春又赶紧找补几句岔开话题,才让“欺骗“得以延续。
为期半年的“放松”结束后,小朱回到了家里。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尤其是身体不好的父母,他选择隐瞒真相,谎称找了份新工作,每天假装去上班。
图书馆成了他的 “庇护所”,在这里,他既能维持生活的节奏,又能利用丰富的资源自我提升。他穿梭在书架间,寻找着与职业发展相关的书籍,学习新技能、了解行业动态。
图源网络
但小朱有时候会陷入焦虑,刷上一整天的招聘网站,一次次地投递简历。然而,每一次投递后的结果,不是石沉大海,就是很快受到拒信。
“我知道焦虑也没有用,但是我没办法,就算在图书馆里也静不下心学习。”
小阳也有相似的经历。他自从毕业以来就辗转从事了好几份工作,大多都以仓储类型为主。最长大概2年半,最短则只有数个月。
如今24岁的他,在今年9月离职以后就再也没有工作了。但是他又不敢跟同住的父母坦白,于是这将近两个月以来,都假装自己还是正常在上班。但是每天想尽办法打发时间,已经让他快要受不了了。
“图书馆开了就去图书馆,没开就轮换着去不同的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王、星巴克,脸皮厚一点,不点东西也能坐一天。”
但有一次小阳被星巴克温度过低的空调吹发烧了,最后只能开了间几十块的钟点房睡觉。
听说一些大型政府办事机构不会赶人,小阳还溜进了劳动仲裁法庭旁听。有时候实在无所事事,就跳上一辆路程很长的公交车,从起点坐到终点,沿途看看人和风景。
公园的长椅上,也有他们的踪迹。失业的小吴,害怕家人失望,瞒着家人每天 “正常上班”。他在公园里消磨时间,看看报纸,观察来来往往的人群,等到下班时间再回家。
旁人眼中,这些城市角落里的“流浪职人”们或许是在享受悠闲时光,但只有他们自己清楚,内心的焦虑正一点点吞噬着自己,看似自由,实则孤独。
2
风景区里的“顶梁柱”
老陈是2022年3月4日失业的,离职之前,他在浙江杭州工作,年薪在12万左右,但由于公司生意越来越不景气,原本12人的部门,裁员后只剩下三人,老陈并不在那三个幸运儿之列。
刚离职的老陈信心满满,因为他有十八年的工作经验,英语口语能力也在多年的历练中炉火纯青,就算失业,也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但老陈没想到的是,当下市场里缺的不是人才,而是机会。
失业后一个半月多的时间里,他每天不停地刷新简历,也不停地投递简历,也参加过几次招聘会,但收效甚微。有四五家企业邀请他去面试,但每一次希望都落空,没有一家企业给他肯定的答复。
42岁的老陈,曾设想过面临“中年危机“时的各种退路,比如换个小点儿的公司拿凑活的薪水“养老”,比如有了点儿继续之后开个糊口的小店,但却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
他一下子陷入了茫然,即便在求职市场上备受打击,也不敢告诉家人。因为他上有老下有小,父母和妻子孩子,还指望着老陈为他们遮风挡雨。
图源网络
“我是2017年9月买的房子,月供4800元,读高中的女儿还在学钢琴和绘画培训班。妻子在一家物流公司做出纳,每月也就四千多块钱。”
老陈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不敢想象妻子知道自己失业后,会是什么样子,每月的房贷啃食着他卡里的余额,他不得已开始用信用卡透支未来。
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老陈还是保持着先前上班的节奏,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然后开车外出,停到拱墅区的虎山风景区,带上一包饼干和一瓶开水,开始在山徒步,累了就坐在路边的休息椅上,刷新简历,投递简历。
在山上,有一些健身的老人,看到他们怡然自得的样子,老陈特别羡慕,他们没有任何经济的压力,只顾安享晚年,老陈友善地和他们打招呼面带微笑,但他们哪里知道他这个中年人的辛酸?
老陈也会和山上搞卫生的阿姨聊天,只为打发时间,等到五点左右的时候再踏上归家的路。
“老婆每天回家都会问我公司最近的事情,我也只能撒谎编几个公司里的烦心事,我觉得自己特别累特别累。”
像老陈这样的失业中年人,往往背负着更大的压力,面对等待赡养和抚育的家人,即便心里再苦,也难以向家人倾诉,“假装上班”虽然解决不了问题,却能暂时稳住家庭。
3
网吧里的“素食专业户”
小辉算是自己主动辞职的。
刚毕业时,他满怀憧憬到北京参加了某个酒店的培训项目。
项目负责人向小辉承诺,培训时长3个月,通过培训后再实习半年至一年,等到实习期满并且考核通过就会被酒店高薪聘用。
然而一年后,项目负责人给小辉承诺的工资没有兑现,实际的薪酬在北京根本无法生存,小辉只得辞职离开。
小辉来自四川农村,家里本不富裕,实习期间的工资很低,因此也没存下钱。
辞职后,他口袋里的钱甚至撑不起一个月的花销。
“实习的时候,酒店还提供食宿。离职了我就只能去网吧过夜,或者在前同事值夜班的时候去他们宿舍睡。”
这期间小辉一直在找工作,但缺乏求职经验的他接连被拒。直到第十天,他实在撑不住了,才找表姐借了500元。
他不是没有动过回老家的念头,但他心里那股不服输的闯劲支持着他在北京东奔西走。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骗父母说自己已经顺利入职了那家酒店。
刚开始,小辉的午饭还有荤菜,没过几天,他就变成了“素食专业户”。即便如此,他也没和父母说起自己的窘况。
好在半个月后,小辉终于找到一份可以支撑他在北京生活下去的新工作。
“他们离得远,帮不上忙,干嘛让他们白操心?”
“后来我才知道,其实我跟表姐借钱的时候我爸妈就知道了。他们特别着急,还以为我被骗了呢。”
虽然假装上班的生活很艰苦,但小辉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这甚至更坚定了他对家人“报喜不报忧”的想法。因为“爸妈真的很容易担心”。
小辉的这样的年轻人其实并不少见,怀揣着梦想独自奔向远方,即便遇到了困难也很难向家里开口,生怕父母担忧手里的风筝线被狂风吹断。
“假装上班”并不是个人的“好面子”,在这份孤独的隐忍背后,有许多未曾被人看见的痛苦与无助。
从心理层面来看,这是他们为了抵御焦虑与失落筑起的一道 “围墙”。
害怕出门遇见熟人,害怕被问起工作,别人不经意投来的目光也会让他们感到如芒在背。
只有在假装上班的小小角落里,他们才能找到一丝安全感,假装自己还是那个在职场上游刃有余的精英,用表面的忙碌掩盖内心的慌乱。
除了自我心理的慰藉,对家人深深的爱与责任感,也是他们选择隐瞒的重要原因。
在许多家庭观念浓厚的文化背景下,子女的安稳是父母最大的欣慰。
失业,意味着可能给家人带来担忧与失望,这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而作为家庭顶梁柱的中年人,背负着子女教育、父母赡养、房贷车贷的重担,更不能轻易地将自己的困境向家人坦白,因为除了他们自己,家里的其他成员除了跟着焦急忧虑也无计可施。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假装上班” 终究只是权宜之计。它固然能在短期内缓解焦虑、维持体面,但长此以往,不仅会加重心理负担,更可能延误职业发展的转机。
对于失业者自身而言,坦诚是走向新生的第一步。坦诚地与家人沟通,家人的支持与理解,往往能成为最强大的精神支柱。
鼓起勇气,与家人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分享失业的经历,或许会发现,家人给予的不是责备,而是满满的支持与鼓励。
前段时间,一对北京夫妻的视频在短视频平台火了起来。
38岁的丈夫被裁员后,瞒着妻子去送外卖,妻子发现后,用严厉的语气逼问丈夫:“没有什么要说的吗?我再问你一遍!有没有?”
图源网络
见丈夫支支吾吾不敢回答,妻子无奈又生气:
“被裁了是吧?这么大的事没跟我说!你嘴里有实话吗现在?”
丈夫见“东窗事发”,委屈哽咽道,“送外卖去了,我扛得住。”
得知丈夫背着自己出去送外卖,妻子用最狠的语气说出了最暖的话:
“你扛得住?我生气的不是你的钱补不上了,是你不跟我说!你不跟我说能跟谁说?送外卖多冷啊!”
图源网络
相信这份温暖,足以驱散丈夫内心的阴霾,成为这位丈夫重新出发的力量源泉。
此刻,或许很多失业的人正处于迷茫与失落之中,但请给自己一些时间,去平复心情,去思考内心真正的渴望。
你所拥有的能力、经验与热情,不会因暂时的困境而黯淡。只要怀揣希望,重新出发,终能再次燃烧。
愿失业者们“假装上班” 的故事,只是他们人生中的一小段插曲,虽然苦涩,但还有希望。
参考资料:
[1]中国青年报-90后姑娘失业后每天假装上班 假装上班不再只是中年人的专属
[2]涂改液同学-“假装上班有限公司”——这个好,简历上不会出现空窗期了
[3]新周刊-离职之后,我在图书馆“假装上班”
[4]蚂蚁大喇叭-阿里P7被裁后,图书馆“假装上班”的第一个月。媳妇开始怀疑我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