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侯雅洁

山东省青岛市是典型的大都市带大农村,所辖10个区市有7个是涉农区市,134个镇街中有81个是涉农镇街,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占常住人口的47%。近年来,青岛市立足市情农情,锚定需求,优化供给,年产“菜篮子”产品1022万吨,高质量实现稳产保供、产销对路。

为牢牢拎稳城乡居民的“菜篮子”,青岛市按需精准调控“菜篮子”产品生产。在综合产能方面,青岛市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确保全市居民每人每天六两米、一斤菜、七两水果、三两肉、一杯奶的供应,大力实施“36111”稳产保供工程,统筹推进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建设,确保年产300万吨以上粮食、600万吨以上蔬菜、100万吨以上肉蛋奶、100万吨以上水产品、100万吨以上果品。目前,全市64%的“菜篮子”产品自产自销,13%用于深加工,6%对外出口,17%向外地供应,基本实现产销平衡。

在品种供给方面,多措并举持续丰富“菜篮子”供给。过去,受季节变换和天气突变等因素影响,蔬菜产品“青黄不接”问题时有发生。为更好稳定物价,满足居民多元化、个性化需求,青岛市以52.6万亩设施蔬菜为基本盘,大力发展西红柿等主打蔬菜,弥补大田蔬菜空档期。同时,引导支持经营主体种植菠菜、生菜、芹菜等速生菜,缩短蔬菜上市周期,以时间换产量。加快推广特色蔬菜,扩产山药、芦笋、黄花菜等种植面积。

在质量管控方面,加快打造覆盖全域、全面、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横向上,实行智能化监管,将农药经营企业、兽药经营企业和农产品生产主体纳入监管平台,实现农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纵向上,实行网格化监管,发挥1个市级、74个区市级、476个镇级、7353个村级网格的作用,实现监管无死角,地产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

此外,在保供的基础上,青岛市全力促进“菜篮子”产品增值。一方面,通过设施化赋能增值,设立“设施贷”,利率降低10个基点,按2%的利率落实贷款贴息政策,建成智能温室389个、规模化设施养殖场2700余处。大力发展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推广6列12层蛋鸡舍、利用废弃矿区进行陆基工厂化养鱼等集约化生产模式,土地利用率和产能分别提高6倍。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赋能增值,青岛市建成“三位一体”的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每天对“菜篮子”生产基地和农产品价格行情实时监测,引导经营主体合理调控产能和上市周期。对投资额过亿元的智慧农业项目给予奖补资金,建成2个国家级、7个市级数字农业示范园。同时,通过标准化赋能增值,制定、修订农业地方标准和农业技术规范,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有标可循,苹果、茶等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率达到73%。

产得出需供得上,青岛市还在保障“菜篮子”产品流通上发力。首先是开发大宗团购畅流通。一方面,加大集采直供,发挥批发市场的作用,通过“菜篮子”配送车与生产基地进行点对点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展会和网销等方式,找市场、抓生产,同时,积极推动集团消费,建立阳光食品公共服务平台,入驻企业达到295家。其次是发力线下线上畅流通,在线下,以良品市集等活动为载体,常态化组织“菜篮子”产品进社区、进企业、进商超、进学校、进军营“五进”;在线上,发展流量经济,建成淘宝镇、淘宝村和农村网店,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带动农产品网络销售。最后是组织产销对接畅流通,面对寒潮等突发事件,及时组织产销对接活动,集中解决冬季蔬菜销售不畅问题,帮助销售大田蔬菜,在解决菜农燃眉之急的同时,保障市民“菜篮子”稳定供给。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