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现在大学毕业的都找不到工作,还不如出来打工!
反正迟早是要出来打工的,还不如现在就去打,这样还能早点赚钱。
不想学习,不想考试 还不如辍学打工。
你家孩子是否也这样,还在读着高中甚至初中,就觉得读书没用,总想着出去打工赚钱?
摊上这样的孩子,你怎么办?是苦口婆心说教,还是置之不理?
丽江一个父亲,就用了一招“以毒攻毒”之法,没想到却有奇效。
针对此问题,丽江市12355热线中心负责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动力催眠治疗师凡淑平给出的建议是:既然孩子不想读书想去打工,那就如他所愿让他去打工,看看打工是不是真的就是那么轻松、那么简单,给他一个试错的机会,让他去体会一个人拥有选择权和只能被选择,是一种怎样不同的命运。
市民赵女士最近特别着急上火,儿子上了初三后,随着学习压力的加重,渐渐产生了厌学心理,总想着出去打工赚钱。
“这段时间每天早上起来不是说头疼就是肚子疼,总找各种理由请假不去上学。哪怕去上学,晚上回来睡觉也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找他说话,讲不了三句就开始吵。这几天直接就说不想上学了,想去上班赚钱。”
赵女士对此很是无奈,“打工就那么容易?!孩子把打工想得太简单了!”可孩子一意孤行,她又实在无计可施。
市民和先生此前也遇到与赵女士同样的问题,但他却用一招“以毒攻毒”的做法,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
和先生的儿子14岁的时候也很叛逆,不好好读书,一心只想去苦钱。“我跟他妈妈费了多少口舌都没用,他就是一根筋说自己不想读书了,想去打工赚钱,这样又自由又有钱花。”无奈之下,和先生决定“以毒攻毒”,让儿子知道他想象中的打工和现实有多大的区别。
刚好和先生是搞建筑的,就让儿子去工地上打工,儿子对此欢呼雀跃,“耶,我终于不用再读书了!”一开始,儿子对工地充满了好奇,可仅仅干了一天,儿子就哭着说自己再也不想去打工了。原来,儿子搬钢筋砸到了脚,抬石灰被石灰迷了眼……那一天,和先生的儿子彻底想通了:人,还是要多读书。
这可把和先生高兴坏了,果然,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遍就行。
之后和先生把这事发到了朋友圈,有不少朋友在下面留言:
这才是最接地气的教育!
我儿子也一样,我愿意一天付你300,把我孩子也带去工地干一天,皮外伤不要紧,不伤筋动骨就行……
那么,面对小小年纪就不想读书只想去打工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做?
对此,丽江知名心理咨询师凡淑平给出的建议是:既然孩子想去打工,那就让他去。
而给出这样的建议,基于凡淑平对多个现实案例的探索和研究。
此前,凡淑平便遇到过多个这样的孩子,年纪轻轻,还是读书的年龄,却不想上学,觉得学再多东西最后一样还是要打工,总想着早点出去赚钱。接受采访时,凡淑平给读本君分享了三个案例——
READING
案例一
高一学生迷上电竞,去昆明上班后,才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
丽江一名高一孩子,特迷电竞,一心想做个电竞选手,不想再去读书。
家长通过关系让他去昆明一个电竞机构上班,还有工资领。干了45天后,虽然孩子可以天天玩自己喜欢的电竞,还领到了三、四千块钱的工资,但还是选择了回丽江。因为这次出去,孩子发现,尽管自己在丽江玩电竞很牛,但是去了昆明,跟众多的高手过招,这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菜鸟都算不上。而且玩电竞基本都是在晚上,每天熬夜,很累,加上还打不赢人家,在游戏竞技赛中感受到的更多是挫败感,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于是便收了心,决定回到丽江,心无旁骛好好去念书。
READING
案例二
餐馆打工,才明白个中辛酸
第二个案例的主角是一名初中生。孩子小小年纪就觉得读书没什么用,大学毕业了反正也是送外卖,家长反复说教都没用,无奈之下便给他找了一家餐馆去打工,主要工作是洗菜、端盘子。
干了10多天后,孩子灰溜溜地回来了。只因打工太累,有一天他累得偷了下懒,便招来了老板一顿痛骂:“你要干就干,不干赶紧滚!”此时,还是初中生的他深深体会到了:自己在家里是块宝,在外面可能什么都不是。
委屈难过之后,他终于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上班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从此收心,安心回到学校读书。
READING
案例三
初中生在劳务市场体会到了被选择的无奈
第三个案例的主角也是一名初中生。一上初中,这个孩子便老想着早点去工作。
一天,家长带他去体验了一把早上6点的劳务市场。天刚刚蒙蒙亮,市场上就挤满了前来等活的工人,终于,一辆车开来,大家一窝蜂涌上去,从车上下来的老板一番打量、一番比较后,最后只带走三五个人……
那一幕幕场景,让他体会到了被选择的滋味,从而明白了选择与被选择不一样的遭遇和心情。这也让他痛下决心:好好读书,将来成为那个选择的人。
在接触了越来越多这样的案例后,凡淑平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孩子读书无用论的想法一时改变不了,既然他想去打工,何不让他按自己所想去做。让实践来教育他,比家长的说教要来得快、来得有效。
“小的时候,家长让往东孩子就往东,家长的话就是真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现在青少年最大的命题,就是做自己、要变成自己。有些孩子不想上学,只想去打工,如果不让他试一下,就不会死心。而且当下社会上有一些厌学的孩子已经不去学校,一旦这部分孩子辍学到社会,还会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对孩子本身也存在着潜在的危险。与其这样,不如让他去打工,给他一个试错的机会,总比在外面游荡要好。”
但要试错,必然需要时间,很多家长最怕的就是浪费时间,耽误学业。
事实上,没有哪个人的一生是按所谓的标准模式走的,也没有哪个人一辈子都能一帆风顺的。凡淑平认为:“既然孩子已经到了极度厌学的程度,不妨让孩子先放松一段时间,调整一下。如果孩子自己能提出去打工,其实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起码能让孩子更近距离地接触社会上的某个具体的行业、具体的岗位,了解工作的艰辛、生活的不易。也许在打工一段时间后,孩子会对社会工作产生新的认知,意识到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从而调整甚至改变自己原来的心态,重新树立属于自己的目标,最终找到一些原来未曾有过的内在学习动力。”
凡淑平向读本君坦承,前年自己就有想法,能够有企业家给厌学想打工的青少年提供一些工作岗位,让他们能有试错的机会,“可惜我认识的企业家太少了。”
父母抵挡着社会的毒打,希望孩子能绕道过去,他们却不明白自己手捧的课本,正是绕道的捷径。
那么,您支持上面这个父亲的做法吗?
您认为凡淑平老师的建议可行吗?
如果您是企业家
愿意给中学生提供试错的岗位吗?
文末评论区,欢迎交流探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