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1935年3月,中央红军南渡乌江,佯攻贵阳,造成堵截红军的敌军部队东调错觉。红军主力趁机从贵阳、龙里之间突破敌军防线,向南而后向西急进,最终巧渡金沙江,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移。
贵阳是红军长征期间唯一兵临城下的省会城市。1934年至1936年,红军曾三过贵阳,途经8个区、县(市)中的80多个乡170多个村寨,总行程逾千公里,历经21场浴血奋战,为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提供了坚实保障,更为长征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历史贡献。
红色资源是贵阳贵安的宝贵财富,弘扬红色文化是建设现代贵阳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如今,贵阳贵安已建成38个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大项目、9个红色文化展陈项目、推出“南渡乌江,兵临贵阳”、“从长征到抗战到解放贵州”等1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逐渐形成“一馆、两园、三带、多点”的建设布局。
贵阳贵安作为贵州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心,贵州地下革命斗争和抗战后方的关键之地,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从未熄灭。
近年来,贵阳贵安积极推动党史研究成果转化运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曾经资源贫瘠的修文县大木村,通过对本土党史资源的深入挖掘和保护利用,如今蝶变为贵阳贵安红色旅游的热门打卡点。
村里建设了朱德纪念广场、红色文化展陈馆等场所,大力发展红色研学和乡村旅居产业,人均年收入从10年前的不足千元增加到了2023年的超过2万元,实现了从“空壳村”到“红色旅游名村”的华丽转身。
红色旅游与city walk的深度融合,为贵阳贵安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位于贵阳市文笔街的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是贵州早期的革命摇篮。位于大十字的达德学校旧址,见证了新文化运动与革命思潮在贵州的孕育与发展。
位于民生路的八路军贵阳交通站旧址,展现了保障大后方贵阳与延安联系的光辉历程。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是贵阳贵安历史的见证,更推动着现代贵阳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是全国首个全域行浸式红色文旅数字体验馆,开业一年来累计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网络媒体曝光量超5亿次,创造了红色旅游拥有“大流量”的贵州样本。
贵阳贵安在现代化建设中,正从红色文化的精神滋养中获得高质量发展的前进动力。
2023年,贵阳旅游业全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47亿人次,旅游收入高达1950.53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可比口径的116.3%和123.7%。2024年,贵阳旅游业继续呈现“井喷”态势。仅前7个月,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亿人次,入境游客同比增长228.04%。
全面落实“工业强市”战略,贵阳贵安工业经济第一动力的作用更加凸显。2024年上半年,全市工业对经济的增长贡献率达到38.9%,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0.7%。
贵阳贵安有“中国数谷”的美誉,10多年来,贵阳大数据产业完成了从“风生水起”到“落地生根”再到“集聚成势”的“三级跳”,千亿级产业集群初见雏形,大数据新名片愈加耀眼。
“生态立市”是贵阳贵安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的主战略。持续推动,成果丰硕。如今,贵阳市入选联合国“自然城市”平台,成为贵州省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
贵阳市拥有的全国最大市区综合性自然山体公园——黔灵山公园,2024年1月1日实行免票入园,如今已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成为贵阳文旅的重要IP之一。
以红色为底色,以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为主路径,贵阳贵安以“赶考”之态,踏上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在“强省会”和新型工业化的新路上,奋力描绘着一座现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未来。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贵州总站
编辑|赵子滟
统筹|吴亚鹏
编审|刘义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