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走向复兴,就必须要解决内卷的问题。
常看新闻的朋友都清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高层就多次提出要反对“内卷式的竞争”,这一点通过中央zzj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就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在2025年,反内卷一定是国内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为什么上面突然要反对“内卷式的竞争”,今天我从国家和企业的角度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能够崛起?在历史上中国领先世界上千年时间,一直都走在世界的最前沿,但是最近几百年,中国却突然被西方给反超了。
很多人不清楚背后的真正原因,就简单的归因于因为大航海时代,西方发现了新大陆,从而带动了西方的技术进步,而咱们闭关锁国,所以错过了发展的良机,甚至就连教科书都习惯了这套简单的说辞。
但实际上这样的说法是有偷懒的嫌疑的,它只是告诉了你一个客观结果,而没有从根上挖出中西方拉开差距的真正原因。
比如说为什么西方热衷于搞大航海远行,而咱们却不思进取?
有人说是因为技术,西方的航海技术更先进。
这是典型的胡扯,因为中国的航海探索比西方还早,早在1400年左右的时候,郑和就多次下西洋,当时他造的宝船长度高达148米,而哥伦布和麦哲伦坐的小船尺寸却只有20米左右。
明朝的船队人数高达上万人,而西方的航海小编队普遍只有几百人,所以无论是技术还是出海的人数规模,中国都远超同期的西方,这是任何一个有基本历史常识的人都应该清楚的事情。
但就是在技术领先的情况下,我们还是错过了大航海时代的红利,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个人认为,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那就是咱们缺乏持续出海探索的动力。
这一点又可以分成两个角度来看。
先说第一个角度,商业收益太低。
西方之所以要探索新大陆,是因为他们可以到非洲和美洲去找黄金和白银,然后拿着金银来东方换取瓷器、丝绸还有香料,在这个过程中,西方累积了巨额的财富,从而可以进一步扩大再生产,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但是咱们不一样,在历史上很长的时间之内,咱们和外国的贸易都是贸易顺差,我们无法从老欧洲或者非洲地区获取到足够多、且我们需要的商品,这就导致我们没有动力去开拓海外领地,著名的郑和下西洋,我们出去走了一圈,竟然还是亏钱。
这种差异就导致我们不愿意继续花钱去进行海洋探索,因为是赔本生意。
再来看第二个角度,向外探索缺乏紧迫性。
欧洲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原因,整个大陆碎成了几十个国家,从1600年到1900年,几乎每一天都在打仗,因为这个原因,欧洲最开始的探索行动,基本都是为了寻找更多的资源, 去保证自己的国家可以更好的活下去,比如说最早开始进行海洋探索的几个国家,西班牙、葡萄牙,都是因为当时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太大,急于破局。
而中国则是另一番场景,到清代乾隆时期的时候,经过平三藩、收台湾,灭准噶尔,基本肉眼范围之内所有的敌人都已经被咱们征服,国内出现了稳定的一体化局面,国外又没有出现强劲的外敌,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就没有动力继续对外探索。
而且中西方还有一个明显的差异,那就是人口规模不在一个量级,历史上,西方很多时间,人口都只有咱们的一半或者1/3,地广人稀的基本局面,让他们更倾向于用机器和工具来解决问题,而咱们则更倾向于用加人来解决问题。
最鲜明的案例就是织布,西方为了提高效率,就发明了纺织机。
而中国人扭头一想,就多加了一个人去解决问题。
解决思路的不同,就让二者技术发展的路线也完全不一样。
当我们还沉醉于天朝上国的幻想中时,西方通过对外殖民获得了大量的资源和财富,然后用抢来的财富投入生产开启工业革命,当生产力提高之后,他们获得了更先进的武器,又可以拿着这些武器去征服更多的土地,这一套运作模式形成了正向循环,从而让西方在实力上反超了我们。
我看问题喜欢从内驱动力的角度去进行分析,因为我个人认为一件事情的发生应该是有内在驱动力的,就像一个人为什么要吃饭,是因为肚子饿要生存一样,一个国家的发展,也是同样的道理。
西方之所以积极的开展大航海,并不是他们比我们先进,反而是因为他们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不对外扩张就无法生存,所以被逼着发现了新大陆。
反观咱们,现在我们国内之所以会这么卷,我个人认为是有两个关键原因的:
一个是前些年很多企业确实是没有那个技术能力去出海,在国内混下还可以,一旦出海就很难在国外的环境生存,所以它们不愿意出海。
另一个是咱们国内的市场就够大了,14亿人其实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这一点通过电影行业就能看出端倪,美国的电影面向的是全球市场,而咱们的电影市场,除了国内,大概也就东南亚等地还有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中国的电影总票房,却大体能和美国处于同一水平。
这样的情况在国内还有很多,大量的企业只要能做好国内市场,就能赚大钱,压根就不用考虑出海的事情,所以他们也不用在技术上进行多大的创新,因为通过极致的压缩成本就能占据国内市场。
大家一定要清楚,内卷的本质其实还是因为技术不行,所以只能在成本上下功夫。
你的工人一天工作10个小时,月薪4000,你的商品定价1000。
那我的工人一天工作12个小时,月薪3500,我的商品就能定价800。
中国大部分企业都是这样玩的,先压缩工人的工资,然后把省出来的钱拿出来打价格战,通过价格战抢占了市场,一家独大之后,再开始割韭菜。
这套模式简单粗暴,很多老百姓也很喜欢,就拿我家附近开的两家零食店铺来说,两家为了竞争,大打价格战,一开始都是8.8折,后来有一家降到了8.5折,最后一路压缩下去,最后的优惠就定格在了6.1折,然后两个月后,有一家零食店扛不住压力倒闭了。
这就是中国市场的一个缩影,愿意和华为一样进行研发投入,去海外拼刺刀的企业还是有点少,大部分企业都安于现状,只想在国内卷。
企业卷,压力就会传导到员工身上,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工资不涨,甚至降薪,工作时间越来越长,更可怕的是,消费者往往还会更加愿意买这种内卷企业的商品,因为价格低,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让大家都跟着一起卷。
这种现象肯定是不合理的,不管是从个人还是国家的角度来看,都必须要禁止,所以国家才反复强调要大力整治内卷式的竞争。
这样做有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逼着国内的企业进行技术升级,让大家主动走出去,而不是挤在一亩三分地窝里横。
只要这件事能够做好,那至少能带来三大好处:
第一,民间科技创新的力量进一步增强,让中国企业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第二,中国的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速,中国产业的韧性进一步增强。
第三,中国工人的压力会显著减轻,不管是工作时长还是工作待遇都有望得到改善。
总之,做好“反内卷竞争”这件事情,绝对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