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标指向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首先要解决的是我们“建设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个问题标示着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建设及其制度改革追求什么样的目标。

首先,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是承担领导职责的党。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更是领导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党的建设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法宝,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就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步,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一环,最终旨趣在于“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

其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是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集中统一的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指出“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集中统一的领导既取决于思想上的集中统一,也取决于组织上的集中统一。有了思想上的集中统一,才能保证党内团结稳定、步调一致;有了组织上的集中统一,才能对各项重大决策进行“顶层设计”并协调实施。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必然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等各方面制度改革,切实“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最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是具有强大治理能力的党。新征程上,强大的治理能力主要体现为推进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这是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本质要求。“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这是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奥秘所在。

战略原则

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仅要明确建设与改革的目标,还要解决“如何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问题。这里要厘清加强党的建设和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必须遵循的战略原则。

一是围绕中心工作不偏离。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推进党的建设,其重心和出发点都是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个中心任务和总目标,须臾不能离开、更不能背离这个中心、这个目标。一方面要不断理顺党政军民学之间的关系,增强党领导政府管理国家、运用国家管理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组织建设,发掘社会资源,在组织辐射上深植市场和社会,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二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政治制度的独特优势,是中国改革发展取得成功的政治保证,这已经为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所反复证明,也为世界上一些转型国家的混乱局面和西式民主国家体制改革的重重困难所不断反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我们“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关键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三是坚持制度化法治化方向不能变。一方面,系统总结新时代党建取得的经验教训,将政治、思想、组织等方面建设经验和有效做法进一步汇集凝练起来,并使之制度化体系化;另一方面,要学习借鉴其他领域的好办法,积极借鉴包括西方现代政党制度和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建立健全权力运行体系以及决策和监督机制,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纳入整个国家的民主化、法治化建设轨道。在这方面,既要依宪将“党的领导”具体化、制度化;又要健全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坚持并完善制度治党、依规治党。

基本策略

如何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建设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除了遵循一系列战略原则外,还要注重策略选择。上海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基本策略大致可以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聚焦大城独有难题,推动党建工作升级。党建工作已经基本做到组织全覆盖和工作全覆盖,需要努力的重点是实现功能全覆盖、推动党建工作能级提升。在这方面,组织建制和活动形式是可以差异化、多样化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是核心要义。上海党建工作需要关注的重点是如何把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和解决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大城独有难题”相结合,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为此,坚持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构建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推动党的建设在求全、求新的基础上,进一步求优、求强。

二是立足独特地位,创新意识形态建设。上海在全国的地位特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重大、使命也特殊。上海处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国际舆论斗争第一线,也是意识形态兵家必争之地。上海需要通过意识形态工作创新,“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实现信仰整合与理念革新。一方面,充分整合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创新意识形态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适应新的历史时代要求的包容性的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创新意识形态宣传形式,除了完善制度化的思想教育实践方式以外,重要的是利用新媒体,多渠道、多样化地宣传和推广意识形态,把握并引导好网络舆论。上海在这方面同样有自己优势。

三是适应发展新形势,创新(拓展)基层党建载体与平台。事实证明,党建工作延伸到哪里,党的领导才有可能贯彻到哪里。未来将重点“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一要强化三大先导产业党建,为先导产业保驾护航;二要顺应新形态新业态发展,重点抓好自贸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等开放型园区党建;三是要针对新人群、新就业群体特点,关注新型居住社区;四是要将党建工作延伸到边疆民族工作甚至港澳台工作,延伸到在中国主场的国际舞台上。比如,在进博会上设立党群服务站就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探索实践,特别是向参展客商展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10个语种版本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重要论述的8个语种版本,取得了极好反响。事实证明,这是服务的窗口,也是展示的平台,在国际舞台上旗帜鲜明、理直气壮抓党建,充分展现大国大党的自信,有利于提升党和国家自我形象。

四是牢记嘱托,打造“三有”党建队伍。党建主要是做人的工作,也要靠人来做。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上海党建工作寄予特殊厚望,从“不辱门楣、不负重托”到“上海的党建要成为中央的一个点”再到“继续探索、走在前头”。上海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负厚望,打造“三有党建”队伍:做有站位的党建,首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做有思考的党建,通过组织化活动,推进党建整体性发展;做有情怀的党建,超越纯粹事务性的工作,体现温度、温情和格局。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既要选好人,也要赋好权;既要加强教育管理,也要创新激励机制,加大关心关爱力度。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栏目主编:杨逸淇 文字编辑:于颖

来源:作者:轩传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