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们团队获得了202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我太高兴了!”辽宁理工学院张鸿飞在得知获奖后,第一时间告诉了妈妈。
作为队长,张鸿飞带领队员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最想感谢的是夜以继日给予他帮助的指导教师杨光达,还有学校提供的专业实验室,先进的训练设施和浓厚的学科竞赛氛围。
作为一所民办本科高校,辽宁理工学院如何能在来自全国1788所高校的65761支参赛队中脱颖而出,成功进入全国排名前2.2%?这得益于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其独特的办学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强化基础学科 以赛促学强技能
新工科背景下,学科竞赛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育内容和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有效抓手。
在辽宁理工学院校长邵良杉看来:“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大力加强基础学科建设,这是国家战略需求,也是学校发展需要。面对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学校将不断推动基础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近三年,学校在基础学科获奖227项,通过浓郁大赛氛围、强化竞赛作用、深化赛教融合等措施,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相长、师生共育”的良性机制。教师在教学之外投入大量时间,专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和物理实验能力。
理学院运用项目驱动式学习,使平时培育与参赛活动紧密对接。院长罗苏宁介绍:“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能力和积累宝贵的参赛经验,同时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度,教师的经验和学生的创新思维相结合,形成了强大的团队合作。”
据了解,除了这项国字号奖项,辽宁理工学院在2024年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中也获得了国家级二等奖,在全国667所高校中斩获佳绩。
之所以取得这些成绩,辽宁理工学院有自己独特的做法。学生被纳入教师科研和教改项目,在实践中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解决基础理论弱的问题。再通过“平时训练+学科竞赛”,快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写作能力、分析能力和英语水平,为参加数学和物理类比赛提供强有力支持。
浓郁大赛氛围 “双创”教育见实效
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竞赛暨慧鱼工程技术创新大赛国家一等奖、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室外赛区域赛国家级一等奖、第十九届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室外智能驾驶挑战赛国家一等奖……辽宁理工学院是辽宁省第二批本科高校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获奖证书和奖牌挂满了荣誉墙。
作为指导教师,杨光达指导学生连续参加了3年比赛,他深有感触地说:“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良好的育人环境是我们取得成绩的坚强保证,不但给我们建设专业的‘数理建模创新工作室’,而且给我们提供了平时训练和实验所需要的所有器材,鼓励我们参赛,让我们有信心和底气抓好基础学科建设。”
近3年,学校获国家省(部)级创新创业竞赛奖励3819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31项,二等奖63项,三等奖164项;省级特等奖16项,一等奖396项,二等奖831项,获奖学生达3395人次,校园里形成了“一院一大赛,一专业一项目”的红火局面,学生参赛的意识明显增强,参赛成绩也逐年提高。
1600多平方米的实践基地内设立了28个创新工作室,课余时间,指导教师和学生们总是马不停蹄地赶来进行各种实验和创新实践活动。这里有数不清的半成品、零部件,也有用五颜六色的笔标注的时间表、路线图,更有师生们为了一个问题激烈地讨论。实验室里,他们用自己的创新创造,书写灿烂的青春华章。
以大赛为平台 助力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以大赛为平台,学生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辽宁理工学院始终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培养全过程,基于“以项目为载体,竞赛为牵引,导师为保障,成果为导向,融合育人实践服务为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积极引导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以比赛作为检验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学校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主线,投入创新创业专项经费,配备专业指导教师,鼓励学生组队参赛,在不同的舞台参与竞争。
聚焦“五育”并举,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27项。仅2024年,举办校级创新创业竞赛85场次,参与学生15000余人次,学生参加双创实践活动实现100%全覆盖。
学校35次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创新创业竞赛优秀组织单位,获批2个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试点专业,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69项,培育孵化2家创业公司,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学校获批3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进一步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刘玉 通讯员 罗娟)
作者:刘玉 罗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