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张国华意外病逝,导致四川省真空期,为了能够解决掉当时四川省的真空期的存在,周总理便向毛主席推荐刘兴元将军到四川进行治理,刘兴元并没有辜负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期望。
张国华将军意外病逝
要说起对解放西藏功臣和对印自自卫反击战时,都离不开张国华将军。可以说,毛主席对张国华将军是寄予厚望的存在。
或许由于这个方面原因的存在之一,张国华将军一直都是高强度工作,这就为自己身体埋下很重要的伏笔。
由于长期固守西藏地区,所导致的高原反应,外加上高强度工作的存在,导致身体有点吃不消,并最终,积劳成疾。
1972年2月20日,张国华主持会议时突然发病,并于第二天病逝,享年58岁。
这一意外的病逝,导致毛主席和周总理表示都是很悲痛, 因为毛主席和周总理都没有想到张国华将军会走这么早,同时,他也是毛主席的爱将之一,早在解放西藏时,便对张国华所率领的十八军给予最大的信任。
然而,张国华将军意外离世,这就导致四川省真空期,而当时的四川社会异常的复杂,急需一位能手能够解决掉四川的复杂问题,同时,也能够让四川实现地区的繁荣景象。
在张国华病逝后,可以说成整个党中央为之震动都不为过,那么是谁才能够接替张国华的工作呢?
周总理便率先想到的是刘兴元将军,刘兴元将军究竟是谁?能够让周总理这么信任呢。
刘兴元将军经历
刘兴元将军出生于一个富农家庭,因此,不用为生计而发愁,上起私塾和小学教育,这就为以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己先是在国民党当过兵,而后在围剿“红军”时,被我军进行俘虏,当他看到这支军队与国民党军队不一样的地方时,便想要留下来。
在红军时期,刘兴元经受住血与火的考验,同时,也对革命充满信心。
抗战时期,刘兴元做了卫生部门的政治部主任,但如同每一个战士一样,他渴望上战场去和鬼子真刀真枪地拼一把。在1938年时,上级终于批准了他的申请,派他做前线部队的政治委员。
他到了新的岗位上,工作非常努力,也颇有成果,得到了领导罗荣恒的赞许。
解放战争时期,刘兴元患了哮喘,身体状况不好,又是在东北,天寒地冻,但他仍然深入部队了解战士们的思想情况,为他们解决困难,最后罗帅都感叹说他是在用生命在搞政工工作。
1955年时期,刘兴元获得中将军衔,在去往四川任命之前时,他便是在广州军区任职,在广州期间内工作时,叶剑英对刘兴元的工作进行充分的肯定,可以说成,在去往四川任职时,不光是周总理认可刘兴元,还有叶剑英对刘兴元的认可。
先是周总理向毛主席进行推荐,可当时的毛主席并不知道刘兴元是谁?
而后,叶帅详细对毛主席进行详细的汇报后,最终,决定让刘兴元去四川任职。
周总理和叶剑英之所以推荐刘兴元,这是因为四川的人口多、政治环境特别复杂,需要一位军政双肩挑的存在,而刘兴元刚好满足于这个条件。
毛主席:先去看看武侯祠
为了能够让刘兴元能够在四川展开更好的工作,同时也对刘兴元进行一次鼓励,毛主席便决定亲自接见刘兴元。
但这次的接见,并不没有对刘兴元长篇大论指导,而是让刘兴元将军先到四川成都的武侯祠去看看,而后再在四川开展工作。
众所周知,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庙,但这座祠庙与其他的祠庙不同的是,里边含有一些对联,这些对联饱含着中国政治智慧。
让刘兴元去看一下武侯祠,这就表示毛主席对刘兴元的最大期望。
希望刘兴元能够从武侯祠中汲取智慧,积极对四川进行改革,能够为四川带来新格局,为党、为人民再立新功。
就这样,带着毛主席的嘱托和中央的期望,刘兴元踏上了前往四川的征程。他将面临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大省,一个需要稳定、发展和改革的四川,刘兴元便开启去川蜀的旅程。
刘兴元到任四川后,先不是研究工作,而是特意去看了一下武侯祠的对联,这一举到不单单是对毛主席尊重,同时,也是为自已治理川蜀地区提供政治智慧,更是对治理四川有着重大的启发。
刘兴元对四川的贡献
刘兴元并没有辜负党中央对他的信任,。刚到四川时,便对找县委书记,甚至生产大队支部书记谈话。
尽管身体不好,曾刘兴元还坚持到海拔3000多米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看望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情况,这让当地群众非常感动。
在深入调研以后,刘兴元便决定先稳定住四川的局面,通过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这种做法不单能够不激化各种矛盾,而且还化解掉许多之前的旧矛盾。
在稳定局势的同时,刘兴元也十分重视农业发展。毕竟,四川具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称号。作为我国重要农作大省之一,他极其重视四川的农业经济发展,甚至自己都多次深入农村展开一系列的调查。
在刘兴元将军推动下,四川省开始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刘兴元将军为了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还改善一下四川水利工程,为四川农业奠定农业生产基础。
不单单是上述几个方面,还有工业领域、教育领域等多个方面对四川进行改善,进一步提高四川整体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刘兴元将军为了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也给予了特别关注。
他提出要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这一政策为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为后来的民族团结工作提供了借鉴。
不单单在经济领域做出突出的贡献,而且还在军队领域也有刘兴元的贡献。
在1974年,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将军要到北京军区担任政委一职务,至于成都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则是由刘兴元进行担任。
可以说,现在的刘兴元军、政一把抓,但他并没有被这些重担给压垮。
在做好四川地方工作的同时,刘兴元积极推动军区的军备建设和训练工作。他力求各项工作都要比秦基伟在任时做得更好。
他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工作制度,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项工作都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他的带领下,四川的经济建设和军区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1976年,周总理与世长辞,刘兴元悲痛不能自已,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他一连3天坐在家里,既不外出,也不见任何客人。
为了能够更好的还念周总理,他不顾阻挠坚持在军区礼堂设置灵堂,带领军区干部向周总理的遗像默哀、悼念。
同时,刘兴元还请秘书朗读了“内部参考”上发表的几篇悼念文章。
听着周总理那些感人事迹,刘兴元和军区干部一个个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1978年,刘兴元离开四川,调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在他离开后,四川的许多干部和群众仍然对他保持着深深的敬意。
许多人回忆说,刘兴元在四川任职期间,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关心群众生活。他的亲民作风和务实态度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刘兴元在四川的工作,展现出了一位优秀将领的组织才能。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毛主席和周总理选择是正确的。
同时,对四川的工作实践经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和经验。
尤其是兼任多个职务时的工作方法和方式,为省一级及省级以上主政领导者如何统筹兼顾提供了有益借鉴方式。
1990年8月14日,这位开国中将在北京辞世,享年82岁。
他的一生经历了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也亲历了和平建设时期,为国家的发展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一生追求进步,勇于担当,始终保持着革命军人的本色。
这种精神和品格,值得后人永远铭记。同时,可以用以下对联可以形容刘将军的一生:
“革命六十载,历长征,援苏鲁,战辽沈,建粤蜀,耿耿丹心,赤诚向党无遗恨;寿高逾八旬,读经史,写回忆,辑报刊,练书法,铮铮铁骨,坦荡为人留余香。”
参考资料:
《为解放西藏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将张国华》—学习时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