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王来了,逆全球化,增加关税和贸易壁垒,推动制造业回流将是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底色。
争抢制造业必将成为中美双方的博弈重点。
2024年11月1日起,新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正式施行,限制措施由31条压减至29条,制造业领域“清零”。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目的就是希望能继续吸引外资、留住外资,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外资的参与,自己关起门来是实现不了现代化的。
但舆论场中,总有人会炒作外资撤离论来带节奏,他们以血统论将外资斥为非我族类,怀着国产替代的自信认为外资/外企早走早好、应撤尽撤。这种带节奏的,非蠢即坏,完全背离了当前政策的主基调。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喊出:千万别让外资跑了。
就拿当前汽车产业来说,作为引进外资的主要成果,合资车企为中国汽车产业培养无数的科研技术人才,建立完善了的生产研发体系,做大做强了整个汽车供应链体系。这个时候,却有很多带节奏的人,在唱衰合资车企,诋毁合资品牌。
扪心自问,有哪个合资品牌会踩着政策的底线,去生产载重仅有375kg的底线车;有哪个合资品牌会私自降低标准,用常压油箱来替代高压油箱;有哪个合资品牌会无底线地压榨供应商;有哪个合资品牌的员工福利会低到令人发指?
希望中国品牌的车企越来越好,肯定是对的,但绝对不能一棒子打死,非我族类的合资品牌就应该被挤死。一家独大的市场,注定对消费者百害而无一利,多种形态同时竞争的市场,才是一个真正繁荣有活力的市场。
从2024年1-11月的汽车市场来看,中国自主品牌累计销量1590万辆,同比增长22.5%,市占率上升至65.1%。这样的形势,对于合资品牌而言,是极其严峻的,很多合资品牌同比下滑超过了20%以上。
那么,2025年会变好吗?
作为合资车企的销量冠军,一汽-大众2024年销售整车1,659,107辆(含奥迪进口车),相比2023年1,910,205辆的销售成绩,下滑了25万辆。其中,2024年,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品牌全年交付整车92.8万辆,相比2023年的105万辆,减少了12万辆。这样的销量,虽然在合资车企中,成绩斐然,但压力也不言而喻。
面对压力,是躺平,还是奋力前行呢?
我们独家获悉,1月6日,一汽-大众在广西提前召开了一年一度的经销商大会,希望开年就用干货满满的会议,来提振经销商的经营信心。会议内容实在太“干”,因此要求所有参会人员,统一没收手机,以免商业机密被泄露。
今年一汽-大众的经销商大会,体现了三个“最”。第一,经销商参与人数是近5年来最多,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经销商年会,600多家大众品牌经销商应到尽到;第二,领导参与级别最高,一汽集团副总经理、一汽-大众新任总经理 陈彬,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 吴迎凯,以及一汽-大众经管会成员悉数到场;第三,内容最“干”,会议内容不仅有宏观的政策、市场分析,也有微观的新媒体直播技巧和经验分享,更有新车落地的时间表,涵盖了纯电、插混、增程和燃油等不同路线。
作为一汽-大众新任总经理,陈彬在会议开始前已经做足了功课。据内部人员透露,此前他已经走访了30多家经销商集团,深入前线了解了经销商的经营情况。本来按照会议议程,陈彬只有40分钟的发言时长,但他掌握足够的市场和前线状况,深入浅出地讲了70多分钟,解答了很多经销商心中的疑惑。
2025年,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新势力们在做最后一搏,成就留在牌桌上,不然就永远失去出牌的机会;自主品牌们,依然会卷起裤腿拼命搏市场,争上游,甚至不惜压榨供应商和经销商;合资品牌们,东家家底厚实的,已经备足粮草,会继续拿出更多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去赢得用户和市场的尊重。
作为合资品牌的领头羊,一汽-大众一开年就主动出击,拒绝躺平,正视市场的变化,拿出更有说服力的产品和服务。我们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
汽车产业是一场马拉松,2024年的困难,将在2025得到破解,2026更加值得期待。劣币终究会被良币驱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