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92年,东北的医生孙燕做了一个在当时的人看来百思不得其解的决定。

她毅然辞去在哈尔滨的“铁饭碗”工作,带着年幼的女儿,义无反顾地飞往美国,与正在爱荷华大学读博士的丈夫会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一个在中国小康家庭过着稳定生活的医生,到初到异国他乡靠打工维持生计,这样的跨越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松接受。

而她的人生轨迹,也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外打工几年,后来加入了美国国籍。

算下来,她出国已有30多年,人们不禁好奇,她后悔吗,如今在美国过得怎么样呢?

一场改变人生的决定

孙燕成长在哈尔滨的一个书香家庭,父亲是当地出名的医生,母亲在国企任职,家境殷实,从小她被呵护着长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学毕业后,她成为了一名牙医,分配到哈尔滨铁路卫生学校工作,事业稳定,生活无忧。

那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尤其是在90年代的中国,“铁饭碗”意味着一辈子安稳和无虑。

可孙燕却始终觉得,这个“铁饭碗”束缚了她对生活的追求。

她厌倦了医院里的形式主义,无休止的会议、无意义的表态,还有那些僵化的规则。

她渴望自由,渴望生活有更多选择,丈夫老高的求学梦成为了点燃她“美国梦”的契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燕的丈夫,老高

老高是一名理工科讲师,他的求学之路并不轻松,但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出国,而孙燕也决定带着女儿追随他,哪怕这意味着放弃一切从头再来。

当时,他们在哈尔滨的生活已经远超大多数人,一家三口住着三室一厅的大房子,家里电器齐全,甚至还有当时十分稀罕的电脑。

亲友们难以理解她的选择,可孙燕的想法很简单,她不想一辈子被锁在一个框架里。

她想要的是一种不同的人生。

初入美国:从光鲜到拮据

移民初期的生活,对孙燕来说,充满了挑战与辛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到美国的孙燕和她的老公,中间是女儿

从一个被尊重的牙医到毫无依靠的普通移民,身份的反差和生活的艰辛是显而易见的。

1992年的夏天,孙燕和女儿带着几乎倾尽所有换来的四个大行李箱,踏上了美国的土地。

她们落脚在爱荷华,一个远离繁华都市的小镇,丈夫老高正在那里攻读博士学位。

夫妻俩带来的积蓄很快就见了底,尤其是在汇率的冲击下,原本在中国“能活得不错”的钱,在美国却显得捉襟见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

为了维持生活,她不得不放下身段,开始从事最基础的体力劳动。

孙燕成了一名“打工者”,她在清洁公司做过保洁,在工厂里拧过螺丝,也在肯德基餐厅端过盘子。

这些与她之前的工作毫无关联,却是她那段生活的全部重心。

或许有人会觉得身份的落差会让她难以适应,但孙燕觉得,她的感受反而是幸福的。

她第一次体会到,任何职业都能获得尊重,只要努力,就能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体面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段时间,孙燕的日子过得很苦,但心里依然充满了希望。

她相信,凭着夫妻俩的努力,他们一定可以撑过这段日子,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未来。

1995年,孙燕在美国生下了儿子,儿子一出生就拿到了美国国籍,但这更让孙燕感到压力倍增。

家里多了一张嘴,意味着更多的开支,而此时的她仍然在没有身份的情况下“黑工”打拼。

身份的挣扎与家庭的坚守

除了经济上的困窘,移民初期最让人感到无助的,是身份的缺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儿子已经是美国公民,但孙燕和老高都还没有合法身份,所有的生活都像是在悬崖边行走。

直到2001年,他们才终于获得美国国籍,这让孙燕在一颗悬着的心放下的同时,也开始思考他们所追求的美国梦到底是什么。

孙燕说,她之所以能撑过那段灰暗的日子,是因为家庭的支撑和内心的信念。

她和丈夫的关系在困境中反而更加紧密,老高虽然还在攻读博士,但他利用课余时间接一些兼职项目,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孙燕一边打工,一边尽可能地照顾孩子,夫妻俩用分工合作的方式,一点一点熬过了最难的阶段。

孙燕回忆起,当时最困难的并不是生活条件,而是心理上的落差和对未来的未知感。

她辞掉国内的工作时,从未犹豫过,心里始终相信这个选择是值得的。

但真正到美国后,每当看到自己沾满清洁剂的双手,她还是会忍不住问自己:真的还能像当年那样自信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她的答案一直是肯定的。

一颗种子,等待生根发芽

在移民初期的艰难生活中,孙燕有时也会想念她的旧日职业和生活。

但她更清楚,自己已经踏上了一条回不了头的路。

而她内心深处也藏着一种渴望,哪怕生活暂时压得她喘不过气,她依然希望能通过这段经历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

孙燕说,来到美国后,她最大的感受是,虽然经济窘迫,但她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不用再为了不必要的会议浪费时间,也不需要讨好上司或者参与表面化的表态。

她是靠自己的双手在奋斗,是为自己而活,从1992年到2001年,整整九年的时间,孙燕和她的家庭都在漂泊中寻找安定。

没有埋怨命运的不公,也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她用行动告诉自己,这是一场挑战,但也是一场新生。

她的故事,到这里已经足够让人感慨万千,但这还不是结束,而仅仅是孙燕“美国梦”的开端。

事业与生活的稳步转折

2001年,对孙燕和她的家庭来说,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她和丈夫终于拿到了美国国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年的漂泊、打拼和身份的挣扎,终于换来了在这片土地上更为稳定的生活。

随着丈夫老高在科研领域的站稳脚跟,家庭经济状况逐渐改善,孙燕的生活也迎来了新的阶段。

老高完成博士学业后,以惊人的学术成果吸引了多家公司的注意。

发表了二十多篇论文并拥有多项专利的他,成为了一家知名科技公司的工程师。

这份工作不仅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也让家庭的生活质量上了一个台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夫妻二人决定搬到加州硅谷,这里是科技与文化的交汇地,在这里,他们不仅找到了理想的居所,还开始了人生新的探索。

在硅谷,孙燕的生活从此不再局限于早年那种单纯的“为了生存而拼命”。

她开始把目光投向自己更喜欢的事情,尝试为自己的未来重新定义。

虽然她已放弃了重新考取牙医资格的计划,但她并未放弃追求事业和内心的满足感。

她在硅谷找到了两份兼职,一份是课后学校的行政工作,另一份是担任牙医助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喜欢这种自由灵活的工作安排,这让她既能接触不同的工作环境,又能拥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家人,追求个人爱好。

课后学校的环境简单而温馨,和她共事的多是孩子的母亲,大家年龄相仿,彼此之间充满了亲和力和理解。

校长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女性,性格平和,从不高声斥责员工,这样的氛围让孙燕感到轻松愉快。

牙医助理的工作则让她重新回到了熟悉的领域,虽然从医生转为了助理,但她没有任何怨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诊所的年轻老板Dr.Wu是个负责又谦逊的牙医,他们合作十分默契。

孙燕说,她始终以真诚待人,而这种真诚也得到了回报,无论是老板还是病人,都对她充满信任。

她甚至在多年后回忆说,这份工作更像是在“家里”一样。

家庭的稳定与子女的成才

与此同时,孙燕的两个孩子也在美国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

女儿从杜克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跨国公司,成为了在职场上独当一面的都市白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艳女儿

儿子受母亲和外公影响,从医学院毕业后选择了医学道路,成为一名头颈外科医生。

两个孩子的独立与优秀,是孙燕夫妇多年来辛勤努力的最好回报。

孙燕说,她最骄傲的不是孩子们的成就,而是他们思考的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美国的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学会如何做出自己的选择,她承认,自己在家里的“智商排名”早就被孩子们超越了,现在的她,更多时候是在向他们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们不仅帮她解决科技上的问题,还经常推荐优秀的英文书籍,甚至帮助她翻译自己的作品。

当物质和家庭都逐渐稳定下来后,孙燕开始更多地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

她说,过去那些年,拼命打工是为了家庭,而现在,家庭已经为她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她终于可以做一些真正属于自己的事情。

与文学的重逢:重新点燃的梦想

硅谷的多元文化氛围,让孙燕重新拾起了年轻时的文学梦想。

她从小对文学有着深厚的兴趣,高中时作文常被当作范文,大学时更是沉迷于世界名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由于父亲为她选择了牙医专业,文学的梦想被迫搁置。

然而,在硅谷浓厚的中文文化环境中,那颗沉睡多年的文学种子开始发芽。

她加入了当地的文学会,与许多志同道合的人共同交流创作心得。

紫藤书友会成为了她的精神归属地,她和其他会员一起阅读经典名著,比如《源氏物语》《九三年》《灿烂千阳》等作品。

通过阅读和讨论,她不仅开拓了视野,也提升了自己的文学表达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电影爱好者Henry的电影会里,孙燕和成员们观看经典电影,同时阅读电影的原著小说,比如《杀死一只知更鸟》《愤怒的葡萄》。

她认为,这些活动像是一扇窗,让她重新看到了文学的光芒。

除此之外,硅谷周边丰富的文化资源也为她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

她参观了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故居,了解了《愤怒的葡萄》等作品的创作背景;也去卓别林小镇感受这位电影大师的艺术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深刻地体会到,文学和文化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人生的记录。

渐渐地,孙燕的作品在北美的华文文学刊物上频频出现。

她还成为了《美华文学》杂志的主编,在这个平台上用文字讲述自己的故事,并鼓励更多人分享他们的移民经历和人生感悟。

超越物质的意义

孙燕对“美国梦”的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深入。

在最初的九年,她认为这个梦想只是“物质稳定”的代名词,是挣脱贫困、实现身份合法化的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当一切安定之后,她开始意识到,人生还需完成自我实现。

但她也并不否认美国的种种不完美,她说,移民生活本身是一场冒险。

每个人都会经历迷茫和挣扎,而这个过程会让人学会如何面对自己的选择,找到生活的平衡。

如今,孙燕和丈夫老高已步入退休生活,安居在加州阳光明媚的家中。

95岁的母亲与他们一同生活,三代同堂,其乐融融,她说,这样的生活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燕的母亲和美军合影

对于未来,孙燕的计划很清晰,继续她的文学创作,将30年的移民故事、酸甜苦辣写进更多的书里。

她希望这些作品不仅是对自己经历的记录,也能成为未来读者了解移民生活的一扇窗。

她还计划将自己的中文作品翻译成英文,让更多人通过她的文字看到美国的普通移民是如何一步步实现梦想的。

她相信,生活虽然没有完美的结局,但只要不放弃热爱,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退休后的孙燕

从哈尔滨到硅谷,从医生到作家,孙燕的故事是一部典型的移民奋斗史,也是一个关于梦想与坚持的传奇。

在讲述自己的过程中,她重新找到了自我,也让她的美国梦散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参考资料:孙燕自传——留美学子:《触摸美国》(Touching Ameri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