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科尔沁草原上,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敖包苏木巴彦敖包嘎查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乡村发展的画卷中。曾经,这里和许多传统的村落一样,发展面临着诸多瓶颈,如今,在京蒙协作政策的助力下,巴彦敖包嘎查已经踏上了乡村振兴的快速路,农牧民逐年增收,人民生活欣欣向荣。
走进巴彦敖包嘎查,通村水泥路如玉带般铺展,整齐划一的房舍让人眼前一亮,这背后是京蒙双方不懈努力,帮扶协作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合作领域不断拓展,综合效益得到充分发挥的成果。近年来,科左中旗敖包苏木巴彦敖包嘎查借着京蒙帮扶的东风,因户施策、精准帮扶,让一户户在贫困边缘的农牧民家庭重焕生机,收入渐长,生活逐渐改善。
夏季农户利用自己庭院发展庭院种植。刘小光摄
家住巴彦敖包嘎查村民张绍青,2019年因病致贫,嘎查党支部组织人员对张绍青家进行了走访,针对他家的情况协调京蒙帮扶资金为他家购置两头肉牛。张绍青一谈起现在的养殖收入,脸上便露出幸福的笑容,连说京蒙帮扶的政策好,发展养殖业让他的“钱袋子”一年比一年鼓了起来。
“我身体恢复后,在政府的产业帮扶下,我在家里养起来肉牛,随着近几年的牛数量逐渐增多,日子也渐渐好起来,现在感觉越来越有盼头了。”张绍青说。
早在2019年,巴彦敖包嘎查充分利用60万元京蒙协作资金,打造“非遗工坊”。“非遗工坊”主要承接订单制作、销售各类民族传统手工服装、靴帽、饰品,每年制作民族服装和饰品近万件,年销售额可达450万元。
“非遗工坊”作为民族手工艺传承培训基地,还为有就业意愿的农牧民开展免费培训,通过技能实操考核后为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自从非遗工坊成立后,每年冬季农闲时我就到这里打工,我以前就会服装裁剪,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发挥特长赚钱,既照顾到家,还能赚钱补贴家用。”敖包苏木巴彦敖包嘎查村民陈建娟说。目前,“非遗工坊”已实现劳动就业辐射至周边18个嘎查村,带动30名村民就近务工,人均年增收可达到3万余元。
村民在非遗工坊制作服饰。任若男摄
今年,巴彦敖包嘎查党支部利用京蒙帮扶资金购置油葵作物种子,动员村民在房前屋后空地种植油葵,大力推广庭院经济。秋收后巴彦敖包嘎查农牧民种植的油葵经济效益显著,每年每户村民能增收2000元以上,切实提高了农牧民的收入。庭院经济的发展,让村民们的庭院变成了一个个小型的“聚宝盆”,开辟了增收的新途径。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村民们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乡村振兴,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巴彦敖包嘎查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方面下足了功夫。村里新建了文化广场,每到傍晚,广场上热闹非凡,村民们在这里跳起欢快的舞蹈,孩子们嬉笑玩耍。文化活动室里,各类书籍、棋牌等娱乐设施一应俱全,村民们可以在这里阅读、休闲娱乐。此外,村子里还经常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民俗文化展示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世界,更让文明乡风在村子里蔚然成风。
巴彦敖包嘎查,借京蒙协作之力,奏乡村振兴强音。传统与现代共舞,勤劳携智慧同行。这里的农牧民们正以坚实的步伐迈向更美好的未来。(任若男、曹宝力高)
来源:科左中旗委宣传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