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时节,年味愈发浓郁,山东的各个大集也随之热闹起来。除了琳琅满目的年货摊位,大集上更有一群身怀绝技的手艺人,他们凭借精湛的技艺,为市民带来地道的非遗体验,为大集增添了别样的色彩。今天,让我们走近青岛的核雕艺人肖丕习,感受他手中的艺术魅力。
肖丕习的工作室位于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当我们抵达时,他正全神贯注地为“海洋大集”准备核雕作品。他坦言,核雕与其他非遗作品不同,讲究慢工出细活。一个简单的作品,至少需要两天时间才能完成,复杂的更是要十天半个月。“要想在大集上让市民眼前一亮,就必须提前构思、精心准备。”
在他的案头上,密密麻麻地摆放着形状各异的桃核。这些在普通人眼中平平无奇的桃核,在肖丕习的眼中却充满了无限可能。“我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根据桃核的纹路随机创作的。”肖丕习说。核雕作品既要写实,又要富有想象力。每当拿到一个桃核,他都会陷入沉思,让桃核的纹路与脑海中的图样碰撞,寻找最契合的创作灵感。
他随手拿起一个桃核向记者展示:“比如这个桃核的纹路,就像几个长在藤蔓上的葫芦,那我就可以做一个福禄挂牌。”说话间,他手中的雕刻工具已开始在桃核上舞动,不一会儿,一个葫芦的造型便跃然其上。“但要让作品更加出彩,还需要精雕细琢,丰富内容,这往往需要几天的时间。”在肖丕习看来,每一个桃核的纹路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在核雕艺人的手中,每一件作品也都是与众不同的,这正是核雕艺术的独特魅力。
虽然肖丕习现在的雕刻技艺已炉火纯青,但这一路走来,他经历了不少艰辛。“小时候没有人教,全靠我自己摸索。”肖丕习从小就对雕刻小物件感兴趣,没有专业工具,就用三棱锉、缝纫机针自制雕刻刀,然后找来桃核进行雕刻。由于长时间在几厘米大小的桃核上雕刻,他的手经常被刻刀划伤,但热爱让他坚持了下来。在他的努力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猴子、小篮子等作品应运而生,引得邻居们竞相收藏。
“后来遇到了我的岳父,我的核雕技艺才算真正入了门。”肖丕习感慨,从简单的浮雕到圆雕,再到如今最难的镂空雕,这些年他刻废的桃核不计其数。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也曾想过放弃核雕。“毕竟我只是个普通工人,要养家糊口,有阵子几乎都要放弃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让他坚持了下来,也正是这份坚守,让他取得了如今的成就。他的作品先后荣获山东省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银奖以及首届青岛手造节大赛手造艺术类银奖等荣誉。
在众多作品中,肖丕习最满意的是20年前送给妻子的一串桃核手串。“这是送给妻子的结婚纪念日礼物,虽然工艺并不复杂,但创意却费了不少心思。”肖丕习介绍,手串由九个桃核组成,寓意长久;每个桃核上都刻有荷花,象征“核荷(合合)美美”;上面的金鱼则寓意年年有余、福泽绵延。“妻子年轻时跟着我吃了不少苦,这个礼物也是我对她的一份感谢。”肖丕习深情地说。
肖丕习的核雕作品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寓意深远。他创作的怒目钟馗形象威严庄重,寓意驱邪避凶;张口大笑的弥勒佛则传递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活灵活现的鲤鱼和猴子则象征着勇往直前和灵动活泼。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尽管肖丕习的技艺已日臻成熟,但他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核雕技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从15岁坚守至今,核雕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他经常到非遗大集、学校、社区展示这门技艺,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更多人了解核雕技艺,让中国手造得以传承。
(大众新闻记者 鲍福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