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罗罗商量很久的《妈妈专栏》上周亮相了,我分享了Alan的故事《》。
之前在群里跟大家分享Alan的成长故事时,就有人让我给罗罗投稿。
罗罗也觉得可以,而我当时直接否了,因为自知能力有限,而罗汉果们又是公认的优秀,我有想法群里分享,有兴趣的看看,没兴趣的忽略,也不算打扰,但发到公号上,有没有需要都能收到推送,这个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但是罗罗一直觉得《妈妈专栏》是有意义的,再三鼓励我。小周老师回归后提到的“刀子嘴”(),其中语言暴力一下子戳中了我,再三修改后鼓足勇气上公号分享了《》,大家的评论我都看到了,很多共鸣,思考,讨论,都让我很感动,谢谢大家对我的包容和支持。
而更开心的是大家关于“夸夸大法”的反馈,这个知道前因后果的果果们可能都会“会心一笑”。
“夸夸大法”其实来源于我对育儿的一些思考。Alan当初的情况是多重复杂原因造成的,而我们生活中更多的是一时冲动的口不择言,也许没有那么大的伤害,但是却也不是值得提倡的。我会更在意跟孩子的沟通。所以,很早之前我们在群里沟通的时候,大家伙儿就分享且践行了很久的“夸夸大法”,今天就仔细讲讲这个吧。
最开始是我在群里分享过一篇小文章《夸奖的魔力》引发了大家的讨论。然后发现还是有挺多罗汉果对孩子批评多过夸奖,甚至没有夸过孩子,不知道怎么夸,总觉得孩子那么调皮捣蛋,咋夸呢?
我说,要发挥“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分享了一些技巧。过了两个周,有个罗汉果就群里反馈效果并分享了她自创的每日一夸计划。
罗罗觉得每日一夸很棒,接着就开始实践,带动了更多人尝试,然后过来分享,多数都发现效果非常好。于是,我们就在讨论,怎么让这个变成更正向的循环。
我思考总结了一下。我会挺认可夸奖的力量,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因为大七从小内向的性格,对他肯定认可比较多,孩子慢慢变得更自信更落落大方。一个是,十年的教学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批评跟表扬,孩子的反应完全不一样,接下来,我就从这两个方面分享我经历的小故事,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启发。
先来说说大七吧,他从小性格内向,特别内向,电梯遇到陌生人都能哭的那种,不敢跟小朋友一起玩儿,不敢尝试,还不会表达,不如意就哭。深知自己就这样的内向性格,所以孩子啥样都能接受,出门躲在我身后,就属于正常表现,我很能接纳大七的各种表现,但七七奶奶不行,总想交代孩子,“你去跟他们玩儿啊”,在家总想说一说他不跟人家玩儿的表现。
我一般都是听着,虽然接收到了奶奶跟我反馈的信息,但是不会接着“批评”“教育”大七。奶奶的反馈让我看到了大七真实的样子,看见了并接纳就好了。在我看来,孩子并不能因为我们的“交代”就去做到什么,只能被孩子认为是“唠叨”,唠叨多了会有逆反情绪,甚至是叛逆,但我又认可“引导”,不是有句话说,教育孩子最好的时机是在孩子做对的事情时。
我个人的感受,内向性格的孩子还是需要多一些肯定认可让他相信自己可以,才敢去尝试突破挑战,于是,我就开启了“睡前夸一夸”模式。
每天睡前,我都会跟他讲一讲我看到的他一天中做得很棒的事情,然后夸,比如,“今天积极主动地跟小朋友玩儿了,又勇敢了呀”,“今天看书时,观察到了什么细节,你真是厉害,妈妈都没有看到呢,原来你的观察能力这么强啊”,“今天主动找妈妈算数学啊,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小孩儿”,“今天你拼积木拼的可用心了,妈妈陪在旁边,都没舍得打扰你”等等,每次听到这些夸奖,大七都可开心了,以至于,每天睡前第一件事情就是让我跟他聊天,其实,就是让我赶紧夸一夸他,听着我的夸奖,心满意足地入睡。
我会觉得,直接告诉孩子哪里做的不好,而不引导他怎么改正,怎么去做得更好,并不能达到我们想让他变好的初心。跟批评相比,孩子可能更好接受夸奖,每天夸一夸孩子做的好的事情,他会很开心,很有成就感,他就愿意做得更好,潜移默化中,孩子就做得越来越好了。
所以,我会特别注重给予孩子正反馈,睡前聊天算是一种(后来演变成,我会随时开启“夸一夸”模式),还有一种方式,我会在朋友圈经常分享大七的动态,朋友们就能看到,看到大家可能就点赞,或者夸一夸,这种,我都会跟七七讲,告诉他,这个阿姨夸他了,那个阿姨夸他了。孩子听到之后,也会特别开心,特别有成就感,他就会愿意做得更好。
像这一年,一直在跟着罗罗启蒙,我会跟他说,罗罗阿姨特别优秀,罗罗阿姨都夸奖你了呢,他每次有什么进步,都会让我跟罗罗阿姨说。今年暑假被罗罗邀请去她家,我也会跟大七说,一定是罗罗阿姨看你爱学习,英语学得这么好,数学也学的这么好,想让你跟小七做个榜样,他就会特别开心。学习劲儿头就更足一些。
我个人觉得,孩子小时候对自我的评价可能主要依赖外在的评价,在孩子看来,形象那么高大上且权威的父母总是夸奖他,让他觉得自己可以,连父母身边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也夸奖他,他就更觉得自己可以了,好像突然间获得一种“魔力”,让他更愿意尝试,更愿意挑战,真去做了,孩子的结果一般都不会太差,再夸一夸,孩子就更愿意尝试跟挑战,那么孩子的行动力就会变强,也会更自信,行为上也更落落大方。这次去罗罗家,罗罗已经用落落大方来形容大七了。
罗罗乱入:
大七的改变,的确是特别明显的。当时大七妈妈给我讲这个过程的时候,我就说,这不就是完美践行了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嘛。通过对孩子树立和维持正面的期望,可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大七妈妈,就是每天这样夸夸,从而给大七营造了一个信任和支持的环境,激发了他内在的动力,敢于尝试和挑战自己。
上边说到我能接纳大七所有的行为,可能会有人觉得我很包容,好厉害啊,其实,以大七的性格决定了他不可能做太出格的事情,包容一个孩子还好,真正有挑战的是,接纳学校一个班的孩子的行为。
坦白说,以前一些孩子调皮捣蛋的行为也会让我分分钟冒火,课堂纪律差、书写差、态度不认真等,也会让我忍不住批评他们。但也发现,批评完管一阵,过后,又恢复原样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且,通过长期观察,我发现,当批评孩子时,整个班的氛围很压抑,总是被批评,学生的敏感度好像也降低了,思维被禁锢了,被压制了,就是我们经常说得“懵”,完全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后边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彻底扭转了想要批评学生的冲动以及行为。
一件事是我被领导批评。从小我就没有挨过批评,没有“被批评”对应的体验,后边经历过一次领导的批评,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批评”的杀伤力太强大了,不仅让我觉得我不行,还会激起我的情绪,甚至是置气,对抗,我满脑子里想得不是我哪里错了,而是好像不是这样啊?不对吧,我这个做得还可以啊,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有话咱就不能好好说吗?!在那一刻,我终于理解为什么孩子会跟父母对抗了,被批评后的应激情绪跟反应太强烈了。
因为我挨了批评,切实感受到负面语言的杀伤力,因而决定,无论如何,只说正向的语言。我想,对我的学生们更应该如此,所以,我会不断告诫自己,跟孩子也应该有话好好说,而不是发泄情绪式的批评,只会起反效果。
另一件事,有段时间忙教学视导活动,又忙又累,上课时,学生们的吵闹很容易引发我的情绪。学生们问得问题更是让我很无语,比如,孩子们每次写作业,都是固定的遍数,固定的格式,有一个学习还不错的学生,不停地问我,老师写几遍。我真是不想回答,哪怕你问我,老师,还是写4遍吗?我觉得也还可以接受,类似的只要动动脑筋就能得到的答案的问题,他们会理直气壮地反反复复地问。真是很无语。
如果是以往,一定引发我的情绪,并回一句,这个问题还用问吗?!但那天我突然意识到,这个孩子经常问这样的问题,我认为这样问不合适,但是我并没有告诉他为什么不合适,应该怎样问?这个班还有个非常大的问题,比较散,不会听课。有一次,也是看见那部分学生不听课,第一反应就是想批评,可是转念一想,吼一嗓子,可以立即见效果,但是并不持久,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突然意识到,当认为孩子的行为不合适时,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批评,而是告诉孩子怎样做是合适的,然后再花时间,慢慢地引导,不断地给予正反馈,养成好的行为与习惯。就在那一刻,我意识到这才是育人。
从此,我基本上就不会批评孩子了,上课多是夸。当然,刚开始接手一个班级,各种行为习惯如果还不符合我的要求时,也会以“批评”的方式指出问题,然后再通过夸奖引导孩子们逐步做到,然后,我就经常能看到夸奖的神奇力量,比如,已经打了上课铃了,孩子们还没有静下来,我先观察,看见谁坐得端正,我就夸,紧接着一定会有几个同学坐得更端正,我再夸,一个接一个,孩子们迅速坐好并静下来,有的孩子为了得到表扬,那胸脯挺得高高的,头抬得高高的,小手放得板板正正,看着就让人高兴。
紧接着,我再观察哪个同学,已经按照老师要求只留课本,一支笔在课桌上,其他书练习册文具盒等都收起来,桌面上干净利索,再夸,同学们立刻想起来老师的要求,迅速地按要求去做。
上课过程中,我随时会夸奖孩子做得好的各种小细节,比如,“哇,你今天上课回答问题真积极”,“你的声音真洪亮”,“你的发音真好听,我看你最近听英语打卡很认真,效果果然不错”,“大家快看,这会儿xxx坐得多板正听课多认真呀,给他鼓个掌”,“你今天没有做小动作,听课很认真,给你点赞!”,越夸孩子们越积极,通过脸上洋溢着开心激动的小表情就能看得出来,他们还想得到表扬,就继续做的更好。一节课,就在他们开心我也开心,学习效率又高的状态中度过。
每节课都会表扬孩子当下做得好的事情,也会总结这几节课以来做得好的事情,还会总结这一个月,两个月,半个学期,一个学期以来,孩子们的做得好的事情,再之后,就是一年,一年半,两年,甚至是三年,孩子们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能逐渐感受到习惯以及持续努力带来的改变与成就感。
一旦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变化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再叠加进步本身带来的成就感,就能激发内在的变得更好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可以让他们心甘情愿付出。
因为见识过这种内驱力的威力,我就不愿意批评孩子,更愿意鸡蛋里挑骨头似的夸奖孩子,激发出哪怕一丁点儿的想要做得更好的念头,只要长期坚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孩子愿意做得更好的念头就会越来越强烈,行动力也随之变强,自然做得也会越来越好。
因为经历过孩子们这种一点一滴地改变,我对孩子也会更有耐心,孩子只是暂时做得不好,时间积累得足够,一定是一个又一个的质变。
当我夸奖孩子时,整个班洋溢着一种激动兴奋之情,孩子们一个个小脸是舒展的,眼睛是亮亮的,你怎么说,他们就会怎么做,连老师都会被带动地跟他们一起享受在上课的过程中。
简单总结一下:
1
多用肯定句少用疑问句
比如学生问我非常简单的问题,我不再情绪化的“这个问题还用问吗?!”,而是先肯定他问得细,然后仔细沟通要完成的作业。
2
多些引导鼓励少些否定批评
以前在群里分享了《夸娃万能模板轻松培养内驱力》,比如你犯错了但是主动跟老师承认,这个“知错能改”特别好,老师跟我表扬你了。老师还说你最近遇到不会的问题都会主动问老师,特别好学,在班上表扬了你好几次。
3
夸在细节,而不是彩虹屁
这是很多人可能会犯的错,没夸在实处,只是简单的“你好棒”,“你真不错”。而是着眼于孩子的进步,在点滴细节上给予真心实意的夸奖。
罗罗乱入:
大七妈妈是老师,面对的是整个班的学生,所以在实行“夸夸大法”的时候,班上同学会因为这种正向的氛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而我们家长,在面对不同个性的孩子时,也一定要切记“因材施教”。不要只是没有针对性的乱夸一气,不走心的夸奖,孩子一眼就能看得出来,所以 夸夸大法的精髓,其实不仅仅是让我们改变说话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尊重孩子。 只有当我们真诚的给予孩子反馈,才会让“夸夸大法”真的对孩子起到暗示效果,让他们打心眼里觉得自己很棒,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而且, 咱们在用“夸夸大法”的时候,也注意适度。别为了“夸”而“夸”,弄得孩子在面对自己问题的时候失去规则,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又或者陷入另一个极端,只听得进去“吹捧”,对自己过高期待。
也正是因为见识过孩子们因为被夸奖被认可获得自信进而有了更多令人惊喜激动的变化,我会特别希望能看到更多这样的孩子,所以,这段时间,看到群里有罗汉果出来分享,因为实践“每日一夸”之后,孩子以及家庭氛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就特别感动,也特别激动,我就特别愿意分享,希望有更多罗汉果看到,希望有更多罗汉果尝试“每日一夸”,多夸一夸,多给孩子一些因为事情做得好而产生的“我能行”的体验。
最近,还有一个家有初二娃的罗汉果反馈,孩子初一下成绩开始下滑,进入所谓的青春期,妈妈也因为孩子成绩的下滑对孩子失去耐心,甚至说要放弃孩子,当她开始关注群里每日分享之后,学习了最容易实践的每日一夸,虽然孩子表现出不屑,但实际很受用,这次期中考试也看到了孩子的变化,孩子在自我调整,也在向上向好,跟妈妈的关系也在缓和。看到这个真是特别感动,我记得一个心理学家说过,人一辈子都在追求两样东西,一个是价值感,来自于被认可,一个是安全感,来自于被爱。在学习上,我们不知道怎么更好地帮助孩子时,至少可以少批评,多鼓励,多认可,既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也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有价值,可以把事情做好。
坦白说,作为一个平凡的个体,我的分享并没有太多专业的理念,更没有太多闪耀煽情的表达。有的只是和大家当成朋友一样的闲聊家常,于日常点滴中看到孩子的成长进步。“夸夸大法”未必对每一个孩子都有用,也未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如果能于我们的家庭生活有一点点改变,那就还是很值得的。
关于怎么夸奖孩子,大七妈妈从自己当妈妈和当老师的角度讲了“夸夸大法”,这个也是在社群里热度很高的话题。分享出来给大家,咱们可以根据自家情况做出一些调整。
小七小的时候,在我还愿意分享各种育儿思想的时候,其实也写过类似的文章,大家可以点进去看看《》。六六是一路被夸着长大的,但是其实她明显呈现出了固定型思维的一些表现,所以到了七七,即便是夸,我也会让“夸”变得有“门”槛一些。果果们可以结合大七妈妈和我的这两篇文章一起看,对于夸夸大法的运用,会更得心应手一些。
Read More
育儿干货I好物分享I诚意满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