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融媒1月7日讯(记者 慕溯 通讯员 家铭)他是一位朴实的农民,是一位曾多次立功受奖的副师职干部,还是一位冬枣嫁接专家。退休后的他继续发热发光,让一座荒山焕发生机。他就是原济南军区后勤部烟台企业管理局副局长、“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吕景伦。
偶然一次机会,朋友送来的一箱沾化枣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胶东有漫山遍野的野山枣,为什么我们不能种冬枣?”一个疑问,催生了吕景伦种植冬枣的想法。为了寻找合适的荒山,他跑遍烟台多地,最终在福山承包下150亩荒地,用于大枣种植。
万事开头难,不仅山上资源受限,嫁接冬枣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吕景伦先后投入近60万元,依然看不到任何收益,一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面对这些难题,吕景伦跑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一待就是一天,还多次到就近的农科所请教,希望突破技术壁垒。凭着不屈不挠的韧劲和勇往直前的热情,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百亩荒山在吕景伦的手里披上了新装、改变了模样。这里不仅有冬枣树,还有丰水梨树、香槐树等。吕景伦还在山上养了跑山鸡、小尾寒羊等。现在春天有樱桃,夏天有油桃,秋天有香梨,初冬有甜枣。昔日的荒山有了绿意,他满头银发,也成为青山绿水间独特的风景。
吕景伦常说,自己之所以能成功,离不开政府和百姓的帮助。他始终没有忘记一名党员的初心和担当,决定发挥“银发”余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为了带动周边的村民共同致富,他为牟平、海阳、招远、栖霞、福山等10多个区、市的农民无偿提供优质果苗和技术指导。为了推广冬枣栽培技术,他还参加果蔬会,开展技术咨询答疑,使更多人掌握栽培和嫁接技术。吕景伦也被称为“灵魂教导员”。
“我是一个兵,人生角色定位移不得;一诺胜千金,党旗前立下的誓言忘不得;肩头没了杠和星,过河卒的精神丢不得。”正是这种“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精神,促使吕景伦在荆棘丛生、土质贫薄的山上开荒拓地,矢志不渝地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百年之后,人们或许会忘记他,但这片青山绿水会永远留在这里,造福子孙后代。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