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刚/文 曾刚,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金融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深刻改变传统金融的运行模式和服务方式。数字金融不仅是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升级,更是通过技术赋能,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数字金融的内涵与发展重点

数字金融是指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线上化、智能化的方式提供金融服务的模式,涵盖了支付、借贷、投资、保险等传统金融业务,同时催生了智能投顾、数字货币等新兴领域。它不仅是传统金融的数字化延伸,更是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产物。

数字金融的本质在于通过技术手段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精准性。其核心特征包括:技术驱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推动金融服务的创新与变革;数据赋能,通过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提升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普惠性,降低金融服务门槛,覆盖更多中小企业和个人;高效性,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手段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2024年11月21日,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明确发展数字金融的目标是为了金融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其发展重点包括“加快金融业数字化转型,高质量服务数字经济和促进数实融合”三个方向,同时提出“到2027年底,基本建成与数字经济发展高度适应的金融体系”的总体目标。

总体来看,《行动方案》明晰了数字金融在支持其他四篇大文章发展中的基石定位。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数字金融能力的提升将直接助力更好地谱写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四篇大文章。其中,赋能科技金融创新正是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的难点

新质生产力是指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新技术驱动下形成的生产力形态,与传统生产力相比,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技术驱动性。新质生产力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为核心驱动力。这些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二是以数据为核心资源。数据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生产要素。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利用,企业能够优化决策、提升效率,并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三是智能化与自动化。新质生产力强调智能化生产和服务,利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减少对人力的依赖,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生产和服务。四是网络化与协同化。新质生产力依托互联网和物联网,实现生产要素的全球化配置和协同。企业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协作更加紧密,形成了高度互联的生态系统。五是创新驱动与知识密集。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核心,强调知识、技术和创意的价值。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服务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六是绿色与可持续性。新质生产力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产业和可持续发展。

正是源于上述这些特点,传统金融在服务新质生产力时面临诸多挑战:

其一,新质生产力的特性与金融支持的匹配问题。一是高风险与不确定性,新质生产力通常涉及前沿技术、创新模式和新兴产业,具有高风险和不确定性,传统金融机构对其风险评估和定价能力不足,导致融资难。二是轻资产特性,新质生产力企业往往以知识产权、技术、数据等无形资产为核心,缺乏传统的固定资产抵押物,难以满足传统金融机构的贷款要求。三是长周期回报,新质生产力的研发和产业化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产生稳定现金流,传统金融机构更倾向于支持短期回报项目。

其二,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不足。一是传统金融体系更多服务成熟行业和企业,对新兴产业的支持机制尚不完善,缺乏针对性金融产品和服务。二是风险分担机制缺失,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如政府担保、保险机制等),导致对新质生产力企业的投资意愿不足。三是融资渠道单一,新质生产力企业在早期阶段难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尤其是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面临上市门槛高、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

其三,信息和认知不对称问题。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企业的技术水平、市场前景和商业模式难以量化,金融机构难以全面掌握企业真实情况;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专业能力不足,缺乏对新兴产业的深入理解和专业评估能力,难以准确判断企业价值和风险。

其四,政策与监管体系有待完善。政策支持方面,针对新质生产力的金融支持政策(如税收优惠、专项基金等)尚未完全覆盖,政策实施力度和效果有待加强。监管体系方面,相关统计及激励约束机制仍待完善和统一。此外,新质生产力涉及跨领域、跨行业的创新模式,现有金融监管框架可能无法完全适应,导致金融机构在支持新质生产力时面临合规压力。

数字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三大路径

面对传统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这些难点,数字金融创新成为重要的突破方向,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正是基于这些实践,《行动方案》要求“形成数字金融和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数字化金融产品服务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适配度和普惠性明显提升”。具体到科技金融领域,《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通过数字金融“助力科技金融提质增效。鼓励金融机构充分运用内外部数据和大数据技术对科技型企业全景画像,提升客户筛选和营销对接效率,促进金融服务触达更多初创期、成长期企业。支持金融机构依托创新积分、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等‘技术流’信息,借助数字手段,提高对科技型企业的风险评估能力。建立科技金融风险监测模型,动态掌握科技行业趋势和企业市场变化,开展智能化风控和监测。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依托智能算法模型更好支持制造业发展”。

结合实践与《行动方案》的要求,数字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应聚焦以下三个方向:

第一,优化融资渠道,破解新质生产力融资难题。

一是发展数字供应链平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构建高效的数字化融资平台,为新质生产力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如构建数字供应链金融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信用穿透,帮助中小型新质生产力企业获得融资。

二是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质生产力企业以知识产权、技术和数据为核心资产,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评估其价值。数字金融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精准评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发展。例如,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知识产权确权和交易透明化,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

第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精准支持新质生产力。

一是大数据驱动精准投融资。通过大数据技术,能够全面分析新质生产力企业的经营状况、市场前景和技术潜力,为金融机构提供精准的投融资决策支持。如智能风控模型,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智能风控模型,动态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降低金融机构的决策成本。

二是智能化金融服务。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新质生产力企业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务。如智能投顾,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投融资方案,优化资金使用效率;智能支付与结算,通过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技术,实现跨境支付和供应链结算的高效化,降低交易成本。

三是推动绿色金融发展。通过技术手段推动绿色金融创新,为绿色经济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持。如碳交易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透明、高效的碳交易平台,支持绿色企业的融资需求;绿色信贷与保险,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的环保绩效,精准发放绿色信贷和保险产品。

第三,创新风险管理机制,降低新质生产力融资风险。

一是构建数字化信用体系。新质生产力企业普遍面临信用信息不足的问题,数字金融通过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能够构建全面的数字化信用体系。如企业信用画像,通过整合企业的经营数据、税务数据和供应链数据,构建动态信用画像,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识别能力。

二是发展科技保险。利用数字金融推动科技保险创新,为新质生产力企业提供风险保障,积极开发研发失败保险、知识产权保险等创新科技保险险种,为新质生产力企业提供保障,增强企业的创新动力。

三是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利用数字金融手段推动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的协同合作,构建多层次的风 险分担机制。

长远来看,数字金融通过技术赋能、资源优化配置和风险管理创新,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数字金融将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需要协同合作,共同推动数字金融与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融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曾刚】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