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我拿到了2024年最后一批上美大精。书出得太密,我望着小山一样的书堆,心中无悲无喜,麻了。
这批大精共5本,分别是4本三国《火烧新野》《长坂坡》《舌战群儒》《赤壁大战》(册序:24-26,28),1本动画《金色的海螺》。
12月下旬上市的五大精
最初上美康主任计划三国大精一批5本,原本这样清清爽爽,但由于种种缘故(印厂背锅),批次被拆得稀碎:本月的三国,前两本归第五批,后两本归第六批。那么强调批次还有意义么?直接按上市月份区分不就行了。
我们先来是三国大精,这次漏了册序27的《群英会》,可能是还在修复封面,这本书几版封面挺有看头,期待都能修复出来。
12月下旬发布的三国大精
第24册《火烧新野》
当年57版《火烧新野》首发后,张大经“离经叛道”的表现,与整套书风格格格不入,引起读者不满,于是1961年上美找了外社画家吴志明和叶之浩重绘此书。
吴志明(1927-1996)和叶之浩(1913-1988)是苏州同乡,当时属自由职业,接到任务后,他们认真研究了张大经的版本,将画风拨向“正统”靠拢。在群星荟萃的三国套书中,吴叶版《火烧》画得并不出众,只是弥补了张大经画风出格的遗憾。
《火烧新野》外封
大精封面由颜梅华绘画,曹仁遭到诸葛亮火攻,吓得魂飞魄散。根据三国绣像设计,曹仁是长胡子,曹洪才是短胡子,我怀疑是颜老画错了,难道曹仁的美髯在大火中烧没了?抱腰那块也是曹洪的配置。
撇开形象印证不谈,画面是极好的,以水墨写意画出火势烟气侵袭,主体人物则刻画细致生动,亲兵哀嚎扑倒,眼见是不活了,坐下白马眼神惊惧,甚至还能看到眼睛中的火光,曹仁全身华丽的披挂也难以掩饰他的败相。红飘带随风起舞有点凄美,华而不实,如果被关张赵一把扯住,拖将过来,情况就大大不妙了。
内封
环衬上的封2
早在1961年吴叶版《火烧》一印的时候,汤义方负责画封面,可是1963年二印的时候丢失了,只好让颜梅华重绘。2000年,汤义方的原稿现身拍卖会,使得读者又能重拾初代风貌,我觉得这幅主体不如颜梅华的突出,也还可以,这次大精就印到了环衬上作为二封。
环衬纸上的二封
细看这个二封,本身画质就挺模糊,再印在了草纸质感的环衬纸上(小歪多次吐槽,上美并没做任何改进),同上次凤仪亭的二封一样,都成了设计败笔。
我们来看内页,吴志明和叶之浩合作,是充分参考了张大经初版的构图特色,又保持了写实的画风,吴志明极少独自画古典题材,而叶之浩可厉害了,是古典题材连环画的老江湖,据说他不仅仅是四大名著,连九大古典系列都参与过,素有古典题材“全满贯”之称。我推测这本是吴负责起稿,叶负责勾线。
因为有张大经版参考,吴志明个人风格就看不出,而叶之浩当时快50岁了,一手精巧的线描水平不俗,我们看人物轮廓,室内外景致,都体现了叶之浩深厚的线描功力,那么他为啥成不了一流?答案就是坏在脸,他画的脸很不开门。纵观叶的各部作品,眼睛都是简单点一下,五官非常简单,完全达不到传神写照的地步,看刘琮面部,整页就垮掉了。为什么我说不是吴志明勾线,因为吴的其他作品眼睛都画得更完整,更精神。
蔡瑁、张允、蔡夫人挤在一起,个个獐头鼠目,眼珠子就轻轻一点,还是民国风的残留,前方石栏的柱头也没有画出立体感。
远景人物此缺陷就不那么明显,但马匹也是这种搞笑漫画的眼睛,一秒钟出戏。
上述两幅是新世纪后的再版,修复了老版书赤兔马纯白的问题,涂抹了阴影,擦出了赤兔的感觉。那么问题来了,关羽一定出门要骑赤兔吗?赤兔不需要保养吗?原本的白马就挺好的,偶尔骑骑备胎,雨露均沾。
叶之浩的轮廓勾画我挺喜欢,如果当时吴志明能配合补好脸部,相信可以让画面效果上一大台阶。
第25册《长坂坡》
很多人奉《长坂坡》为“唯一真神”,这本题材本身就精彩,赵子龙横枪纵马七进七出,所向无敌,又经过刘锡永大师苦心经营,成为三国套书中一场大高潮。
刘锡永(1914—1973),他是三国演义套书的核心人物,不仅参与形象设计,还画了大量封面。早年刘在京华美术学院接受过专业教育,师从徐燕孙、齐白石等人,还遍临各朝名画,后来转到上美社搞创作。如果非要评三国连环画第一人,他的呼声是非常高的。
《长坂坡》外封
赵云坐下马腾空而起,长枪如银龙出海,敌将人仰马翻。红袍敌将是夏侯恩?远处是护送甘夫人的糜竺,还是说张颌等人匆匆赶来?看不分明。
《长坂坡》内封
这本书前30页说蔡瑁、张允裹挟刘琮投降曹操的过程,其中有一位荆州老将军王威刻画很生动。
王威不忍心刘表基业拱手让人,主张抵抗曹操,蔡瑁挺着肚子就要火并。我们看刘锡永的构图,人物神态每个都符合紧张的氛围,面部细节可比刚才那边叶之浩的强太多。两边打架的,劝架的,中间和事佬的动作都扣人心弦,刻画到位。
优秀的连环画,就是要让各人物之间形成统一的气场,这幅画是平和的,还是激烈的,是压抑,还是欢快的,一般都要靠人物来表达,刘锡永非常擅长表情、动作设计。
王威为了保护刘琮而死,也称得上忠臣义士。
刘的构图是强项,不论是此前《虎牢关》,还是《长坂坡》,可以看到借鉴西方油画战争名作的构图。这里骑兵砍杀就很像哪幅名画,有远中近三层,很丰富。
曹操毫不费力吃着荆州的葡萄,似曾相识《虎牢关》的袁术有这么一幕,只是当时军帐条件简陋,袁术吃的葡萄没曹操多,也没有柔软坐垫,曹操到了富庶的荆州,当然要好好享受了。
刘锡永的描法比较特别,像枣核描,起笔处藏锋,顿挫处浑圆,故意不出棱角。这种描法我不太喜欢,因为感觉笔势会断,不够平滑流畅,还会造成衣服畸形、发硬的感觉
张飞画得特出彩,黑人黑马浑然一体,反身勒马的经典动作也是连坛独一份的。
张飞立桥头,使百万曹军不敢越过雷池。这个仰视画面,是不是夏侯杰落马后的视角?
赵云踏入长坂坡,从30页一直杀到74页,这样连绵的武戏旷古绝今,这是赵云个人生平的巅峰,也是整部三国的武戏巅峰。
这里顺带一提,刘锡永喜欢上下分割构图,即“要天不要地”,人物都挤在上半部,下方会有大量空白。
当然构图也不拘泥哪种,他喜欢留白,很少有画得特别满的画面。
放大特写,赵云,糜夫人和阿斗三个表情,都非常传神。
酣畅淋漓的战斗,一气呵成,这是多少男孩的英雄梦。
阿斗是中心,其他人的举动神情都扣在阿斗身上,画面每一个元素都协调在一起,而不是零散的。
张飞豹头环眼,如天神下凡,威风凛凛,他的体积占满半页,而曹操人马仅有丁点大小,这当然是有意形成气势对比。从子龙七进七出虐杀曹营名将,到翼德一人一马吓退曹兵,二人高光时刻无缝衔接,刘锡永没有辜负原作的语言魅力。
曹操如风一般逃窜,高速运动擦出了空气中的黑色运动线。
这俩小兵对视我真的要笑死,他们不尴尬么?
第10页有个小彩蛋,曹操入驻荆州,文臣武将济济一堂,曹操身后右侧是曹洪。不过在上美小精之前的老版本,以及雷版大精,那个位置是典韦,可是典韦早已战死,怎么会忽然复活?所以现在把曹洪从荀攸左边移动到曹操身后。
P10各版对比
要说刘锡永的缺点,有些画面过于注重主体人物,而忽略了次要配角,甚至是80%笔墨都给了主角,其他人就只有一个草图轮廓,不免让人怀疑是拿草稿敷衍。
第26册《舌战群儒》
《舌战群儒》承载了小歪童年美好的回忆,当年我翻了又翻,虽然是一本文戏为主的连环画,诸葛亮辩才拉满,画面视角多变,赏心悦目程度不输给武戏。我记得还学会了一些名词:蝼蚁、汉朝四百年、张子房、管仲乐毅等。
汤义方(1914-1980),上海松江人,人物画师法改琦、唐寅,青年时代曾在川陕一带九年,饱览山水,功力大进。
《舌战群儒》外封
汤义方自己配的封面,能画封面的都是高手,画面中诸葛亮居左上,群儒居右下形成对峙,从老头张昭开始,依次是步骘、虞翻(站着说话那个)、薛琮、陆绩,这些人都是诸葛亮的手下败将。
构图很有意思,群儒一条线,诸葛亮虞翻一条线,把他们连起来,虞翻和诸葛都在黄金分割点上,形成两点视觉聚焦。虞翻占二线交点主位(东吴主场),却压不住诸葛(诸葛以上方克下方),构图之妙,难以尽言。至于用色、线条、造型懒得多夸,汤义方绝对是大师。
《舌战群儒》内封
汤义方的线条和刘锡永很不同,汤勾线力道足,起笔笔锋很尖锐,衣纹如刀锋一般,而且褶皱又深又长。他的风物配景也比刘锡永翔实很多,更精细,只是人物表情神韵就没刘锡永那么超凡了。
孙权下决心抗曹,一剑砍下俩角,令我记忆深刻。
汤义方的画严谨有序,守法度,能把文戏唱好更有挑战性,可惜只画了这本和《白门楼》。
第28册《赤壁大战》
《赤壁大战》也是刘锡永的作品,这本影响力远不如长坂坡了,本身赤壁之战精彩在于前面的前戏斗计的铺垫,战群儒、激周瑜、借箭、借东风、盗书等,真打起来没多久就分出胜负,曹操看着火就没命地逃跑,草草结束。
《赤壁大战》外封
这幅封面也是刘锡永绘画,可惜没有原稿了,上美是尽力修复后画质尚可,没有太多可以评论的。
《赤壁大战》内封
曹操快意平生,横槊赋诗,难得抒情,醉酒朦胧中对江东和二乔志在必得,但是尾巴不能乱翘,flag不能乱立,他严重低估了东吴抵抗的斗志。
这幅明明文官和武官距离不远,细节都丢失了,几乎和背景墙混为一体。
这个诸葛亮线条也有枣核顿挫,我欣赏不了,而且诸葛亮看起来很邪气,气质没把握对。
关平无处安放的小手,略显尴尬,没有力度,可以增加一把剑把着。
赤壁大战,画的就是江水,火海,按说刘锡永的山水景物水平也高,只是在连环画中,很少看到他画细腻精致的配景,大多还是凸显人物,而背景只是简单,能省则省,他比任何人都喜欢详略主次,次要部分能不多费笔墨就省,不求面面俱到。这一特点后来王学成是学到了精髓。
曹操大笑,无法想象让叶之浩来画会多崩坏,而刘锡永最拿手的就是神态,曹操手舞足蹈,滑稽动人。
印刷好不好,咱就看张三爷,这个批次印刷用墨是比较重的,没有出现弥散溢出问题,符合我的偏好。
上面两图像草稿,后面武将变成透明人,失之过简。
这次照例还有汤准老师重绘的几页,除了人脸用线过于精细,基本看不出什么差异。
汤准重绘页
动画连环画《金色的海螺》
《金色的海螺》原本是1955年出版的童话诗,美影厂1963年制作成剪纸动画片,故事说东海公主海螺姑娘爱上了勤劳的男青年,又克服娘娘的重重考验才获得长相厮守。估计脱胎于田螺姑娘的传说,我觉得总体品质比《渔童》更好,因为它的场景比较多变,色彩搭配也华丽绚烂。
《金色的海螺》外封
《金色的海螺》内封
这部有很多空阔画面,撒网姿势很潇洒,类似舞蹈。
整体参考了木偶,皮影戏的精髓,场景设计也很出众。
人物造型精美,很多诗情画意的场景,都给这本书增添了魅力,且静态为主,很少有掉帧的动态模糊图。
海神娘娘的倭瓜脸露出了善意的笑容。这部影片用了雕镂刻剪的工艺,可不是单纯剪纸那么简单。
本书画质依然不太好,这是截屏连环画的硬伤。总体看,这本书在动画连环画系列中我觉得可以排第三,仅次于大闹和闹海。
最后吐槽几句
每次直播间首发大精,太耗时间,主播总是磨磨唧唧不上架,而且太靠手气,小歪照例没抢到,只好网上淘了一套。
再吐槽两句制作水准:上美三国大精的外封太薄,轻若鸿毛、薄如蝉翼。手一碰就有指纹,外膜压得紧些就起褶皱伤品,太脆弱。内页的纸质则前所未有的顺滑,手感极佳,我怀疑纸张类型有变化。
所以我建议,看三国大精首先要焚香沐浴,斋戒三天,然后选择一净室,套手套取下外封书皮,放在木盘中,翻阅完成后令书重新着衣,以OPP透明袋封好,置于神龛之上,每天三炷香供奉。
没想到,这才不到两周,这批大精的价格大跌,这对连迷来说是个好信号,也许后半部三国都可以平价入手了。
所以大家也别喷上美了,他们增加出书频率,掺杂捆绑其他书,这都是给屯书黄牛增加资金压力,拿三国就不得不吃海螺,海螺不受欢迎卡手里就很郁闷。此前批次的《二尤》《李固》《人参果》捆绑都让黄牛们心神不宁,所以大三和大李价格随之而落也不难理解了。上美不增加印量、不减少渠道商供给,保持了士气稳定,还能抑制屯炒,这一手高明。
好了,本期评测就到这里,小歪码字不易,还请朋友们帮忙点赞转发,谢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