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EUM

晋地宝藏·神奇文物在这里

文物,

记录过去,映照当下。

山西是文物大省,

除大量不可移动文物,

各博物馆现存可移动文物达320余万件(套)。

每一件文物,

都讲述着三晋文明故事,

构建着共同的精神家园。

为了让人们从静默的文物中,

看得见鲜活的历史细节,

触摸到过往生活的人间温度,

感知器物之美、探索之美、文明之美,

由山西省文物局主办,

山西晚报、山西省博物馆协会承办,

启动了“晋地宝藏·神奇文物在这里”第三季。

从此刻起,

让我们感受山西文物的神奇……

第一期|魏郡太守墓志的秘密

第二期|这个赫赫高官,带着一口棺材做官12年!

第三期|向右!向右!隐秘的行进

第四期|一代枭雄李克用的十二时辰

第五期|失落的桃竹锦鸡

第六期|斛律家族被灭门,他为何成了唯一幸存者?

第七期|这座明代奇楼,装着一城风絮满楼烟云

第八期|这块碑上,刻满古河东辉煌,刻满鹤鸣和僧语

第九期|山西十六阿罗汉,古怪清奇君细看

第十期|错金鸟书“许公”戈:谜一样美丽

第十一期|琵琶伎乐石造像:弹出人间悲喜

第十二期|曾鲸画张慎言

第十三期|山西人为何能创造“万里茶道”?

第十四期|一个镂空的罐子里,升起山西特有的光芒

第十五期|这件三彩陶棺闪现青龙、白虎、朱雀

第十六期|仰韶单鋬彩陶壶:风中怒放的花朵

第十七期|黎侯宰吹夫人:她,难道是“山西版妇好”

第十八期|平遥纱阁戏人:一颦一笑演绎人生百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晚报2025年1月3日报道版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角:龟钮“猛国都尉”银印

体态:通高2.64厘米,印面长2.59厘米、宽2.6厘米

出生时期:

出生地:长治市上党区西池乡申川村

藏宝地:长治市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0年6月,山西省原长治县(今上党区)西池乡申川村农民在取土时,发现几件汉代文物。其中一枚“猛国都尉”银印体量最小,却引起极大关注。

这枚银印方座龟钮,有明显使用痕迹。印通高2.64厘米,印面长2.59厘米、宽2.6厘米。龟钮为写实造型,龟甲深峻,龟首上扬,长颈竭力探出,嘴微张,四爪呈前行之势,活脱逼真,动感十足。印面“猛国都尉”,阴文,雄健朴茂,浑厚典雅,望之大汉之风扑面。

此印龟钮下有穿孔,用于穿系印绳,便于佩戴。有一个名词“银印青绶”,亦省作“银青”,代指高级官吏,即是由秦汉时期这类白银印章和系印的青色绶带而来。

秦汉时期,官职体系严谨,对官员的品级、权力与职责均有着明确的规定,佩印的“规矩”也自然大不同。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比二千石”,是汉代官吏的秩禄等级,汉朝置,三国两晋南北朝因之。“比二千石”之上,还有二千石、真二千石、中二千石等,其下有一千石、四百石等。自然,“银印青绶”之上下,根据等级分明的官职,佩印的材料和绶带的颜色,也大大不同。

明陶宗仪《辍耕录·印章制度》载:“(东汉)建武元年,诏诸侯王金印綟绶,公侯金印紫绶,中二千石以上银印青绶,千石至四百石以下铜印黑绶及黄绶。”綟绶,指苍绿色的带子。材质为金、银、铜的印,对应着苍绿、紫、青、黑、黄不同颜色的带子,不但区分出官职高低,身在官场内外的人的心理也因此会有微妙的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龟钮“猛国都尉”银印文字

山西省文物局供图

古代小官之印常系黑色绶带,有大志向者如自己就是“黑带”,或受“黑带”欺辱过,自然恨恨不平。写出“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诗句的唐末诗人王贞白,在《送马明府归山》诗中说:“辞秩入匡庐,重修靖节居。免遭黑绶束,不与白云疏。送吏各献酒,群儿自担书。到时看瀑布,为我谢清虚。”王贞白曾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许多边塞诗,气势豪迈,但内心还是对各种“黑绶束”心有不平,希冀在世事动荡中保持低调,归隐生活。

历史上,官阶高低,外在配饰最能体现,代表权柄的官印挂在身上,当是最直接的昭示。唐代诗人高适《遇冲和先生》诗云:“三命谒金殿,一言拜银青”,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今官制:光禄大夫转银青,银青转金紫,金紫转特进”,对印绶差别和官阶跃升,有着直接的描摹。《汉书·酷吏传·杨朴》:“怀银黄,垂三组,夸乡里。”颜师古注:“银,银印也;黄,金印也。”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张众甫》赞传主“名同兰茝之芳,志非银黄之术。”清梁章钜《归田琐记·七十致仕》则在为官多年后变得很通达,对官场沉沉浮浮看得也更透:“已厕银黄之列,死期将至,尚留金紫之班,而必至日暮途远,夜行不休,前瞻后顾,无所栖泊,不亦太可怜乎!”

从“猛国都尉”银印的印纽上,也可看出印主的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龟钮“猛国都尉”银印 汉

长治市博物馆藏

山西省文物局供图

汉应劭《汉官仪》载:“诸侯王,黄金玺,橐驼钮。列侯乃至丞相、太尉与三公、前后左右将军,黄金印龟钮。中二千石,银印龟钮。”这里,已经明确了龟钮与金、银印的“匹配度”。秦汉六朝以来,官印多用纽制,有螭、龟、天禄、辟邪、虎、驼、豸、羊、兔、蛇等。按规制,皇帝、皇后的玉玺“纽用螭虎”,其他各层级官员的纽制,诸侯王,黄金玺,橐驼纽;列侯,黄金印,龟纽;丞相、太尉等,黄金印,龟纽;二千石,银印,龟纽;千石、六百石、四百石至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鼻纽,等等。之所以龟成为权力系统的象征,在于龟在古代被认为具有预知吉凶的能力,常被用于祭祀和占卜,龟钮不仅象征着佩戴者的身份和地位,还体现了龟崇拜绵延不息的文化背景。

在汉代,佩戴龟钮官印,无疑是高阶官员。能“银印青绶”者,具体又是哪些官员呢?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汉制,汉朝秩比二千石以上的御史大夫、九卿、中郎将、光禄大夫、侍中、执金吾、大长秋、太子少傅、将作大匠、校尉、奉车都尉、驸马都尉、王国相、郡太守等,皆银印青绶。后世沿袭,至明废除。西汉凡丞相司直、护军都尉、司隶校尉、西域都护、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郡都尉等,等秩皆比二千石。东汉诸中郎将、光禄大夫、侍中、诸校尉也为比二千石。

照此看来,长治出土的“猛国都尉”银印的主人,佩戴官印的规格,和御史大夫、九卿、中郎将等相同。那么,“都尉”又是多大的官呢?

“尉”,一种武职,应劭解释:“自上安下日尉,武官悉以为称”。汉时,原长治县为壶关县,属上党郡辖。据《汉书职官表》载:“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秩比二千石”。又据《历代职官表》载:“汉代地方制度沿秦之定制,以郡统县。郡之组织也是与中央相应的,以郡守当丞相,郡尉(都尉)当太尉,监御史当御史大夫,分掌政、军监察之权。”由此推断,这位“猛国都尉”应该是地方郡掌管军权之官职,为当时中高级武官,辅助太守主管军事,相当于如今的军分区司令一类吧。

“都尉”一职,从秦汉之后一直沿袭到民国,权限虚实各代不同。三国时期,同样是山西人的张辽,就做过“都尉”。《三国志·魏书·张辽传》:“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少为郡吏。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以兵属吕布,迁骑都尉……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数有战功,迁裨将军……还邺,太祖自出迎辽,引共载,以辽为荡寇将军……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文帝即王位,转前将军。”张辽的升阶路线,为骑都尉——中郎将——裨将军——荡寇将军——征东将军,前将军。可见,想当将军的好士兵,还是要经过做“都尉”才能得遂大志的。陈胜吴广初起事时,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假托的,正是“都尉”。

无独有偶,类似的龟钮银印,在长治市博物馆还藏有一枚,印面文字为“赵御”,通高1.79厘米,印面长2.18厘米、宽2.14厘米,为潞城区山化厂出土,当为汉代高级官吏的私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御”龟钮银印 汉 长治市博物馆藏

山西省文物局供图

山东高密博物馆藏有一枚汉代龟钮“武猛都尉”银印,边长2×2厘米,通高2.3厘米,比长治“猛国都尉”银印略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汉“武猛都尉”银龟印 高密市博物馆藏

图源:高密文旅公众号

1967年山东省临沂县车庄出土一枚汉代龟钮银质“校尉之印”,现藏临沂市博物馆。类似藏品,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也有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龟钮校尉之印银印 临沂市博物馆藏

图源:临沂市博物馆官网

扬州博物馆还藏有一枚西汉“妾莫书”龟钮银印,1977年出土于邗江县老山郑庄汉墓。印为白文“妾莫书”三字,“妾”为当时女子对自己的谦称,“莫书”为人名。此印当为贵族女子使用,通高1.7厘米,边长1.9厘米,与长治“猛国都尉”银印相比,一大一小,一豪迈一柔媚,倒也相映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妾莫书”龟钮银印 西汉 扬州博物馆藏

图源:扬州博物馆官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妾莫书”龟钮银印印文

长眠长治申川村的这位佩戴“猛国都尉”银印的武官,到底是谁已不可考。当时同时出土铜镜、铜带钩、玉璧、陶井各一,也提供不出更多的信息。据考古简报,银印出土地原有一座砖墓,早年已坍塌。

孤坟独墓,荒草萋萋,令人不免有登高之想:虽处“银黄之列”,虽已“日暮途远”,但勇武之光返照,银印熠熠生辉,即便迟暮,即便骨朽,流转千年的血性和雄风可曾减得一二?

文|吕国俊

图|见署名

海报题字|柴然

海报制作|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傅宇珺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南丽江

审核|吕国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