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具有非常严重的畏蛇心理,却对长有四只脚的“狗婆蛇”尤为喜爱。
在过去的农村地区,“狗婆蛇”十分常见,它们喜欢“佝偻”着身体静静地趴在石块上晒太阳。虽然长得像蛇,但它们却没有蛇的阴冷,反而十分害羞,这种反差萌曾令过去的农村孩童爱不释手。
“狗婆蛇”究竟是何方神圣?
“狗婆蛇”虽有蛇姿,尖头长尾,身体呈粗短的圆柱形,但它们跟蛇类扯不上关系。虽然外号叫做“狗婆蛇”,但它们的学名却相当正经大气,名为中华石龙子。
全身光滑,身体多为黄铜色,它们实际上是蜥蜴大家族中的一员,非要攀亲戚的话,远在印度尼西亚的科莫多龙堪称其“大表哥“。
狗婆蛇十分胆怯,周围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都会让它们撒腿就跑,狗婆蛇跑到藏匿之处后,才会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总体来说,狗婆蛇的战斗力很弱,除了一心一意捉虫子、吃虫子之外,狗婆蛇几乎没有什么杀伤力。
在过去的广大农村地区,狗婆蛇在田间地头出场的频率很高,总是怯生生的狗婆蛇最容易被顽皮的孩童拿来“戏耍”。犹如斗蛐蛐一样,在彼时的农村,孩子们间盛行玩的一种游戏,那就是将狗婆蛇捆来当作玩具。没有什么反击能力的狗婆蛇只能任由顽皮的孩子“戏耍”。
狗婆蛇有个相当神奇的身型,圆润肥硕的身体下方长着四只“小脚”,这四只“小脚”虽然不纤长,却十分粗健有力,能够支撑狗婆蛇肥润的身体和长长的尾巴迅速移动。狗婆蛇又名石龙蜥、山弹,它们的性情略显矛盾,既容易担惊受怕,所选的栖息地还多为人类村庄、田间地头、公路灌丛之中。狗婆蛇对觅食十分执着,几乎一整天都在为填饱肚子奔波。
狗婆蛇主要以枯叶蛾、蚧壳虫等虫子为食,有时也会吞食小型脊椎动物,以此来补充营养。狗婆蛇时常保持着一种姿态,那就是趴在大石块上静止不动,看上去好似在恣意地晒着太阳一般,实际上它们是在守株待兔,耐心等候猎物的出现,再猛然攻之,掠食进肚。
传闻中的“蛇舅母”
民间流传着关于“狗婆蛇”,即中国石龙子的许多传说,它们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主角之一。其中最为经典的一个版本就是“蛇舅母”传说。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民间故事呢?
传闻在某些特定的农村地区,狗婆蛇也被老百姓称之为“蛇舅母”,这是基于两者极为相似的外形所展开的朴素想象。据说在很久之前,有一条蛇因为横行霸道惯了,整天四处逍遥晃悠,这不,一不小心就把骨头给扭折了。早知道,蛇可是实打实的爬行动物,它们身姿纤长,之所以能够在地面上、草丛中、树杈上疾行的原因离不开灵敏的蛇骨。
这条蛇身子骨一折,就再也无法像原来那样来去自由了,不仅行动受限,就连觅食都受到严重影响。长此以往,蛇命能不能保得住还是一个问题。在走投无路之际,受伤的蛇想到了“灵力不俗”的狗婆蛇。
狗婆蛇见状,不慌不忙地使出了自己的“法宝”,往蛇的创伤处撒了一泡尿。受伤的蛇立马便痊愈了,蛇骨被接得完好如初,很快又能迅猛疾行了。蛇十分感激狗婆蛇的“救命之恩”,当场认了狗婆蛇做“舅母”,狗婆蛇从此一炮而红,成为了名声颇高的“蛇舅母”。
“狗婆蛇”对人有害吗?
狗婆蛇因为长得像蛇,容易给人造成误会,认为它们像蛇一样有毒,亦或者阴冷记仇。但实际上,狗婆蛇只是一个喜欢晒日光浴的“憨货”,十分怕人,对顽皮的农村孩童更是没有还击之力,只能任由这些淘气的孩子捉去玩闹,甚至还被“五花大绑”起来。
可见对于人类来说,狗婆蛇的武力值之低,这也是农村孩童敢于直接捉拿它们的原因。也有人担心狗婆蛇有毒,但它们全身上下都没有毒液,无法像毒蛇那样伤害人体。
此外,狗婆蛇非但不会威胁到人体,还有着不小的药用价值,《神农本草经》就曾详细记载其效。狗婆蛇还是“无情“的捕捉害虫机,对农业和生态都有助益性,能够推进人类的经济生产活动。
狗婆蛇之所以喜欢趴在大石块上,是为了方便掠食。首先,狗婆蛇体表的颜色和花纹跟灌丛边的石块颜色很像,这能够降低猎物的警惕心。
其次,狗婆蛇虽然性情胆怯,却十分有耐心,为了顺利捕捉到害虫,它们能够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弹,只为猎物露头的时候,一举将其吞食。狗婆蛇主要以大蚕蛾、枯叶蛾、蝗虫等害虫为食,狗婆蛇种群的存在极大地保护了老百姓的庄稼不受害虫侵害,从这一点来讲,狗婆蛇不仅不会危害到人类,还是农业、生态的捍卫军。
“狗婆蛇”为何销声匿迹?
在过去的农村地区,“狗婆蛇”的地位十分被动,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能任意“处置”它们。孩童们会调皮地将晒着日光浴的“狗婆蛇”拿来当玩具,大人们则会拿着篮筐将田间地头的狗婆蛇收集回家,当成野味吃掉。
彼时民间流传着“吃狗婆蛇肉,能够强身健体”的说法,因此有不少人打起了野外狗婆蛇族群的主意,致使狗婆蛇数量锐减。
此外,人类不合理的经济开发活动,致使狗婆蛇失去赖以生存的栖息地;高浓度化学农药的滥用也对狗婆蛇的繁衍生息造成严重影响。这些都是令狗婆蛇种群销声匿迹的影响因素。
狗婆蛇是个十分神奇的生物,以前却不被珍惜。如今,人们才认识到狗婆蛇的可贵,现在狗婆蛇已经不是“任人鱼肉”的角色,而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了。希望人们都能够保护好这些“弱小”、有价值的野生种群,感谢您的阅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