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轰然巨响,位于黎巴嫩的中国维和军人杜照宇,倒在了血泊之中。天降横祸,一场牺牲,中国士兵杜照宇,将自己的责任与梦想,全部留在了黎巴嫩。
杜照宇牺牲的那天,有人无限怀念,有人冲锋陷阵,他似乎离开了,却又从未远离……
中国军人,中国骄傲
出生于1972年的杜照宇,自小便是“别人家的孩子”。同所有的男孩儿一样,少年时期的杜照宇,便有了扛枪上阵、保家卫国的梦想。为了这个目标,他不断奋斗。
1990年,杜照宇如愿考入原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从学校毕业后,杜照宇成为了一名国防部的参谋。
后来,杜照宇接受组织安排,辗转多地,担任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武官秘书等职位。
在此期间,杜照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次出色完成任务,也增加了上级对他的信任。
2006年,杜照宇接到了上级的命令,要求他前往中东,执行维和任务。
中东地区,向来战争不断,其中黎巴嫩与以色列的斗争,甚至已经达到了白热化阶段。
那一年,以色列与黎巴嫩的冲突再次升级。以色列宣称自己的两名官兵被黎巴嫩抓走,并计划以此为借口,向黎巴嫩发起攻击。
出于人道主义原则,中国决定派遣士兵前往中东地区,进行维和行动。由于杜照宇军事素养过硬,上级便安排其前往一线,担任联合国驻黎巴嫩军事观察员。
同其他的维和士兵不同,杜照宇负责的,大多是“文职”。他不用带着武器前往战场,只需要在当地搜集情报,记录战争数据。
在人们看来,杜照宇等人,远离炮火,安全问题不必忧心。然而黎巴嫩的局势瞬息万变,纵使不在一线,依旧危机重重。
接到调令时,杜照宇只有30多岁,女儿还不到两岁。家人对此十分忧心,纷纷劝阻。然而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杜照宇毫无怨言,迅速开始了准备工作。
不久后,杜照宇来到了黎巴嫩南部城市西亚姆,那里是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三个国家的交界处,情况复杂、条件艰苦,是中东地区战斗最激烈的地区。
纵使如此,杜照宇却从未产生退缩之意。他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四处巡逻,搜集战争信息。
2005年12月到2006年6月,杜照宇与其他国家的维和成员合作,执行了150多次任务,足迹遍布6000公里,向国外输送报告200多次,立下了赫赫战功。
杜照宇本人,战斗经验丰富,头脑灵活,深得其他维和部队成员的喜爱,联合国监督组织参谋长的利雷少将,多次表达了对杜照宇的欣赏,称赞其“表现突出,非常优秀”。
联合国维和队,人才众多,杜照宇却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是中国人的骄傲。
按照联合国的规定,维和组织一次最长的服务时间为10个月。
如果一切顺利,杜照宇将在2006年8月返回国内,与妻女团聚。没有人想到,一次意外,让杜照宇永远留在了黎巴嫩。
天降横祸
事实上,在以色列与黎巴嫩的斗争之中,黎巴嫩一直处于劣势。
而观察人员,没有实际作战的经验,一旦爆发了冲突,生命安全将会受到极大的威胁。联合国出于维和安全人员的考虑,决定缩减观察员团队的规模。
杜照宇所在的观察小组,原本有5个人,上级经过思考,决定撤回一名成员。
根据综合情况考虑,杜照宇将会在不久后返回国内。然而不久后,联合国收到了消息,杜照宇拒绝召回。
原来,杜照宇所在的观察小组,有一名来自于澳大利亚的女性。来到黎巴嫩后,由于战争、生活条件等各种原因,这名女士一直处于生病的状态。
颇有绅士风度的杜照宇,决定将回国的机会让给这名女子,自己则继续留在黎巴嫩的西亚姆哨所,继续从事信息收集工作。
得知杜照宇的决定,澳大利亚女子千恩万谢,她专门拍摄了一张杜照宇的照片,并承诺如果日后杜照宇返回联合国,她一定会表达谢意。
与杜照宇同组的观察员,见到中国军人的担当,都表示了由衷的敬佩与赞赏。
此后一段时间,黎巴嫩的情况急转直下。以色列开始频繁对黎巴嫩发动进攻,整个国家炮火不断,人员伤亡极大,到处都是断壁残垣。
身为观察员,杜照宇十分心痛,他将自己在黎巴嫩见到的真实情况整理出来,上报给联合国,谴责以色列的行为。
以色列的士兵得知此事,自知理亏,便派人对杜照宇等人威逼利诱。
然而联合国的观察员们,只尊重事实,面对以色列,他们从未害怕。是以,杜照宇依旧进行着整理工作,计划不日后向联合国汇报。
没有人想到,杜照宇等人的行为,让以色列十分恐惧。为了阻止联合国知晓此事,以色列竟然直接对观察员痛下杀手。
7月25日,杜照宇所在的西亚姆哨所,突然遭到了以色列的袭击。一枚炸弹精准地投射向哨所,一声巨响后,杜照宇倒在了血泊之中。
杜照宇的军装,被鲜血染红,他的周围,散布着日夜奋战,整理而成的汇报资料……
杜照宇牺牲的那天,中国驻黎巴嫩维和工兵大队的排雷中队长陈代荣正在带队执行任务。
由于以色列与黎巴嫩发生了激烈的交战,任务只能终止。与此同时,陈代荣得到了消息,联合国观察所失去了联系,一名中国的军事观察员,生死不明。
陈代荣听闻噩耗,犹豫地问道:“他叫什么名字?”
战士回答道:“杜照宇。”
曾经与杜照宇并肩作战的陈代荣,大脑瞬间一片空白。
他颤抖着双手,给营区打电话确认,得到的却是其一生都不愿回忆的消息:“联合国西亚姆军事观察哨被炸,中国观察员杜照宇牺牲……”
是的,年仅34岁的杜照宇,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此时此刻,以色列的战斗机依旧在联合国哨所的上空盘旋着,随时有可能发动第二次轰炸。
杜照宇牺牲的消息传回国内,众人悲痛欲绝之际,心中充满愤慨。中国政府想将英雄杜照宇的遗体接回来,却遭到了以色列的阻挠。
不仅如此,他们还将中国派遣的救援人员拦下,阻止他们营救杜照宇。尽管双方就此事进行了多次谈判,以色列政府却态度坚决,不让中国人员有所行动。
得知联合国哨所被袭击的消息,印度的维和军人闻声赶来。
与杜照宇相处的几个月时间内,印度军人对杜照宇的了解逐渐加深,他善良、工作认真负责、责任感极强,经常对其他国家的维和人员施以援手。对此,印度的维和人员一直铭记在心。
如今哨所已经满目疮痍,如果以色列再次发起袭击,杜照宇的遗体,将会受到第二次伤害。
在以色列空中势力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印度军人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地,直接冲进了联合国的哨所。
印度军人身穿维和蓝色服装,以色列显然知晓其身份。按照规定,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对联合国组织以及维和人员进行袭击。
然而以色列罔顾规定,不仅直接轰炸哨所,造成了杜照宇等4名观察员牺牲,在印度军人冲进哨所的同时,以色列还发起了对他们的轰炸。
以色列此举,严重违反了国际公约。中国政府对以色列的行为提出了强烈的谴责,以色列却百般抵赖。
按照以色列的说法,轰炸联合国哨所的,是黎巴嫩的导弹。
然而根据制弹水平来看,如此精细的工艺,并非出自黎巴嫩之手。与此同时,黎巴嫩也没有任何理由,攻击联合国哨所中无辜的观察员。
种种迹象都表明,以色列轰炸联合国哨所,是故意为之。这样的行为,与当年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如出一辙。
因以色列轰炸而牺牲的观察员,除了中国军人杜照宇之外,还有加拿大人、奥地利人、芬兰人。
事故发生后,四个国家向以色列讨要说法。然而以色列依旧不知悔改,仍然坚持此为“误炸”。
为了替军事观察员讨回公道,相关人员在黎巴嫩寻找证据。
据目击者称,以色列先后10多次对维和部队展开轰炸。经过联合国的评定,以色列轰炸联合国观察所的举动,被判定为蓄意轰炸。
在舆论的压力下,在铁证如山面前,以色列无法再抵赖,只能承认自己轰炸了联合国的哨所,并停止了相关的行动。
包括杜照宇在内的4名观察人员的牺牲,换来了中东的短暂和平。
遗憾的是,尽管联合国以及世界各国都对以色列进行了强烈的谴责,但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轰炸机的飞行员和指挥官,都没有受到制裁。
英雄精神,永不过时
为了维护地区和平,为了自己肩上的责任,杜照宇永远将自己留在了黎巴嫩,然而他为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却值得被所有人铭记。
轰炸时间发生的第二天,联合国总部下半旗,表达对杜照宇等人的哀思。这也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第17次降半旗。
17次联合国降半旗的缅怀活动,中国有6次,均为纪念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杜照宇作为军事观察员,联合国降半旗致哀,足可见其贡献。
听闻杜照宇牺牲的消息,来自法国、意大利、印度等国家的军事观察员,纷纷前往联合国观察所,他们献上鲜花,表示对杜照宇的怀念。
与此同时,联合国还追授杜照宇达格·哈马舍尔德勋章,以表彰他为世界和平做出的贡献。联合国成员曾经说:“他是你们的英雄,也是我们的英雄。”
事实的确如此,于世界而言,杜照宇是功臣,于中国而言,杜照宇是英雄,更是骄傲。杜照宇离世后,政府追授其一等功。
7月,中国政府派遣专机前往中东地区,将杜照宇的遗体接送回国。
他的遗体被安放在京西宾馆礼堂,得知杜照宇牺牲的消息后,他的亲戚、老师、朋友、同学纷纷前往悼念,对杜照宇表示了缅怀与敬仰。
杜照宇的妈妈,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却依旧坚强着,她眼含热泪地说道:“儿啊,你是娘的骄傲......”在场之人,无不闻声落泪。
8月7日上午,杜照宇的遗体被送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
此后千百年,杜照宇都将被众人吊唁、怀念,他的精神,也永远镌刻在了中国的历史长河之中。
杜照宇曾经说:“军人的职责不是制造战争,而是制止战争。”这是杜照宇的职责,更是中国的希望。
杜照宇离开了,中国的维和行动却依旧在继续。多年来,中国派遣了大量的维和部队前往黎巴嫩,配合联合国的相关行动。
维护中东和平,避免更大的冲突,是中国的人道主义精神所在,更是中国未来多年维和行动的目标。
杜照宇离开了,他的精神却时刻激励着人们。众人在杜照宇工作的地方,为他立上了纪念碑。每年春节,杜照宇都会“遇到”新的人。
2007年,中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派遣专门人员,来到了杜照宇牺牲的地方。他们带来了杜照宇生前最喜欢的茅台与中国香烟。
“你好,杜照宇,我代表驻黎巴嫩维和部队工兵营全体官兵来给你拜年了,我们会永远记住你!”说罢,工兵营罗营长为杜照宇倒了一杯茅台酒。
站在营长旁边的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高材生李昌政,眼圈早已发红,他呢喃着:“师兄,我来给你拜年了,我为有你这样优秀的好大哥而骄傲与自豪。
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努力工作,为我们的祖国和军队增光,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青春!”
后来,联合国雇员夏冰和莱娅女士也来到杜照宇纪念碑前。她们说:“我们这里的人都知道杜照宇,知道他是为我们国家和世界的和平而牺牲的。”
一批又一批维和官兵,来到杜照宇的纪念碑前,同他对话,讲述黎巴嫩最新发生的事情。他们与杜照宇,如同朋友一般娓娓道来,仿佛杜照宇从未离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