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7名弹尽粮绝的志愿军战士,被200名英军重重包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19岁小战士郑起用足最后一丝力气,吹响了冲锋号,没想到这一吹,却吹出了一个特等功。
当时的情况特别危急,幸存的志愿军战士已经没有了任何弹药可供战斗,敌人再冲上来就是一个死了。
更让人伤心的是,他们连准备好的“光荣弹”,都被用来击退上一波敌人的冲锋了。
郑起当年19岁,进入朝鲜战场后在连队里担任司号员工作。他听自己指导员一遍又一遍的讲:“军号背后可是千军万马,司令员和司号员虽然职别相差极大,但两者从名字上就相差一字,而且两者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同样重大,军号背后可代表着千军万马!”
郑起被指导员的描述震撼到了,说真的,郑起在进入朝鲜战场前还真的对自己担任的司号员职务有所“抱怨”,总感觉自己不能真刀真枪的同敌人作战。
要知道别看郑起只有19岁,他可是一个资历极深的老战士了,解放战争时期就跟着大部队在辽沈战场与敌人作战,这样的经历让郑起多少有些傲气,可是指导员还是安排他去做司号员。
没有别的原因,毕竟郑起吹军号的技术是一流的。
就在郑起一脸失望的看着这样的任命时,指导员走过来,开始了他此生从此再也不能忘怀的描述:“军号背后可代表着一个军队,在战场上,司号员同炮手、机枪手一样都是狙击手重点狙击对象,如果你不行,那么趁早别当司号员,赶紧收拾铺盖从这里滚蛋!”
郑起最吃这一套了,从此坚定的留在了部队当中,他要向指导员证明——他可不是一个软蛋。
可是连指导员都倒在了当时那个惨烈的战场。
郑起的部队一开始由于准备充分,和敌人作战总能得胜,战友的伤亡也很小,后来就被安排到去攻打一个由联合国军的多国部队防守的高地。
可惜的是,在审问俘虏时,审讯员误把在这里防守的“一个联队”理解成“一个连级作战单位”。于是郑起所在的部队便奉命执行攻占这个高地的任务。
当时志愿军装备差,攻打敌军要用3到4倍的兵力,更何况郑起所在的连队冲上去,那简直是飞蛾扑火。
连长很快意识到了事情的不对,但还是咬着牙率领战士们攻占了这处高地,等冲上高地时,队伍减员过半,连长、指导员也相继重伤身亡。
可是敌人并不打算放弃这里,于是便重新组织起了反攻,他们也有气,因为他们不是别的什么部队,而是联合国军中王牌中的王牌——英军“来复枪团”。
他们竟然会被眼前这支装备简陋的中国小股部队打下山去,敌军指挥官认为这是奇耻大辱,便疯狂下令不惜一切代价重新把高地夺回来。
而这就让郑起所在部队与敌人陷入了惨烈的拉锯战。
由于装备太差,加上准备实在不足,郑起的战友先后倒下,排长、班长等人先后为了掩护战友牺牲,郑起到了最后一刻接过了临时指挥权,全权负责剩下的七名战士的战斗。
而山下还有大概200多名敌军,手中的子弹却一颗不剩。
就当战士们打算和敌人拼了,拿起刺刀就打算和敌人展开白刃战时,郑起按住了战友,他拿出了背后的冲锋号。
他要赌一赌,赌敌人会被他吓住,再不济也能为战友的冲锋鼓气。
想不到这招真有奇效,山下的敌人也到了筋疲力尽的时刻,那些人只是一些强弩之末,听到山上还有冲锋号,竟然真的以为志愿军援军到了,想到志愿军反扑的可怕场面,他们的行动便不受自己大脑支配,一个个的争先恐后的退了回去。
没多久后,志愿军援军及时到了,真的把郑起和他的战友们救起,并打跑了这伙敌军,郑起还以为这一切都是在做梦,他反应了好一会儿才明白了自己的号声真的救了大家的命!
战后,因为这救命的冲锋号,郑起被中央授予特等功。
信息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我用一把军号吓退敌军一个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