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读经典、陪您说晚安,大家好!这里是闪电夜读,我是禹城融媒主播庞伟伟,今晚与您分享王良杰的散文《一碗腊八粥,温暖上千年》(节选)。
文| 王良杰
进了腊月门,不禁让人想起“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童谣来。每年农历的腊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
关于腊八节的起源虽众说纷纭,但考其源流,腊八节最早可追溯于先秦时期。《礼记·郊特牲》记:“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史记·补三皇本纪》载:“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这里,虽然指的是年终祭祀,把收获的物品祭献给祖先,祈求来年丰收,并没有指定食物,但这个“蜡祭”就是早期腊八节的雏形。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商代叫“清祀”,周代曰“大蜡”,汉代改为“腊”。《隋书·礼仪志》记载:“腊者,接也”,“腊”有新旧交替的意思,“腊”字从“肉”旁,也表示冬天用肉祭祀,农历十二月由此被称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 “佛粥” “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小豆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从唐宋时期的腊八节喝腊八粥到如今,已历经千年的漫长岁月。在这一千多年的文化传承中,腊八粥逐渐从一碗普普通通的饭食,变成了历史文化的缩影,一种文化的体现。在古代社会,特别是在“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或曰“腊七腊八,冻死叫花”)的三九天,作为食不果腹的黎民百姓来说,他们特别期盼能有一碗粥来温暖那瘦瘪的躯体,也希望能借过腊八节喝腊八粥来祭祀祖先神明,感谢祖先对他们生活的庇佑,同时也祈求来年能够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腊八节来了,大家不妨到超市买些食材,再熬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以此来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传承吧。
作者简介:
王良杰,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第三十届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从教30余年,现任教于济南市济阳区澄波湖学校。有近百篇散文或小小说散见于《读者》《语文报》《当代小说》《山东教育》《中国乡村》《山东工人报》《德州日报》等。
主播简介:
禹城融媒主播,庞伟伟。
闪电新闻记者 费燕妮 报道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