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罕见啊!前几天,美国有线广播电视公司邀请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高级代表亚当·史密斯参加一档节目,在谈到中国六代机首飞时表示:“我们最好找出一种与中国和平共处的方式。我们不需要一场新冷战和一场新的军备竞赛,更不用说全球冲突了。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我们得想办法和平共处”。
为何美国议员突然转变态度了?只能说明我们的六代机,确实震撼到了美国人,也让他们似乎有了种“落后就要挨打”的感觉!
据德克萨斯公共政策基金会称,五角大楼开始反省美国的对外行动,认为美国耗费了5.4万亿美元去打击中东的极端势力和美国军工建设活动,吐槽称这些行动毫无意义,没能守住美国的霸权,反而因为精力被过度分散,而让中国趁机发展了起来。并称中国在海面力量、核武、导弹方面给美国造成了严重的困扰。
五角大楼这次可能真的意识到,误判了中国的科研能力。在前不久美国发布《中国军力报告》还提到了中国六代机,认为跟美国一样还只是PPT阶段。在被打脸后,五角大楼发言人回应中国高端装备不断超越美国,且美国失去追赶能力时称,“我们爱好和平,不参与军备竞赛”。
美国军方声称“爱好和平”?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笑话吧!美国亲自参与和支持的“代理人”战争多得数不清了,并且至今也没停止,哪来的勇气说出这种厚颜无耻的话?
拜登签署的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已经将美国军费支出提升至约8950亿美元,通过军事手段维护霸权的图谋已经十分清晰了。美军将全球60%的海上兵力部署到印太地区,并且强化日韩等军事基地导弹部署,美国萨德导弹系统更是加快了在东亚地区部署。
那为何如今美国嘴里又喊出“要和平不要军备竞赛”的口号呢?美军是真的认怂了,还是一种“战略欺诈”来麻痹我们?【兵国大事】认为两种情况都有一些现实因素在里面,反应出美国无法追上中国军备发展步伐的一种无奈。
中美一旦正面开打就是持续的消耗战,美国后继乏力,而中国的全产业链制造优势是美国无法相比的。并且中国就是立足于本土的防御,后勤保障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中美作为当前国际上两个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且都是拥核国家,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是存在不确定性的。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何况中美之间发生意外战争的概率也在增加,为此我们必须要做好一切准备。
那我们能否再次战胜美军?
就当前中美两军的实力对比、势力范围以及中美潜在的战争高风险区这三个核心指标,首先我们要理清一个整体和区域性的逻辑关系,这一点很重要。
宏观的来讲,这个逻辑关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中美整体性的对抗,即是两国倾举国之力对抗;二、中国整体对美国的区域,比如中国整体军力对美国仅在亚太地区部署的军力。
整体对整体,中美之间实力差距是显而易见的,美军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必须要承认这个现实。中国整体对美国区域,孰优孰劣?答案亦是肯定的。主要是基于“区域内单位时间能投入的兵力”这一原则得出的结论。
若战争在中国周边,我们能投入的兵力将是空前的。
2016年,中美在南海对峙中,解放军便集结了北海、东海和南海三大舰队的100多艘主力舰艇;但美军能在亚太地区部署的仅有一个双航母战斗群的十数艘舰艇,海上力量的强弱一目了然。一个双航母战斗群携带150多架各类舰载机,中国则仅在南部战区和东部战区两个方向上集中的各类作战飞机将对美军形成几何倍数的绝对兵力优势。
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兵力部署情况,大致有阿拉斯加基地群、东北亚基地群、西南太平洋基地群、澳大利亚基地群和夏威夷基地群。从整体上看,这里云集了美军实力的一半以上,但实际在与中国的战争中,从距离和单位时间投入兵力的角度来看,美军可用的基地群只有东北亚基地群、澳大利亚基地群和西南太平洋基地群三个。
且更重要的是,距离最近、效果最好的东北亚基地群全部在中国火箭军的东风快递覆盖范围内,西南太平洋基地群的核心关岛以及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基地中国亦有一定的覆盖能力。尤其是中国的航母杀手东风-21D和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的扇形面打击区,极大的限制了美国最大优势航母战斗群的战力发挥,为了避免可能遭受的打击,美军的航母战斗群就不得不尽可能的远离这一扇形打击面。
所以,战区距离中国越近,中国的海空优势越明显,战胜的可能也便越大。这是一个宏观的解析,为了更加贴近实际,我们再从微观的角度看看细节上的差距。
首先,深入剖析美军的战力构成。毋庸置疑,美军的基本战力架构是以航母战斗群为核心进行构建与展开的。从综合性打击效果层面来审视,航母战斗群作为海空立体攻击集群,其对空防御范围极为广阔,能够在远海区域构建起多层次的防空体系;对海打击波次频繁且高效,凭借舰载机与各类导弹,可对敌方海上目标发动多轮次、高强度的攻击;对陆攻击能力同样卓越,可在远里海岸的位置对内陆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与之相比,传统的驱护舰编队在这些方面则显得相对薄弱,航母战斗群在对空防御、对海打击以及对陆攻击等诸多关键作战能力上,都远超传统驱护舰编队,这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
退一步而言,探讨反航母作战能力。针对航母的打击手段,主要涵盖飞机、导弹与潜艇。在导弹射程既定的情形下,使用飞机打击航母,首要且关键的问题便是突破敌方的防御体系,实现突防。美军装备的 E - 2C 舰载预警机,探测能力强大,能够在距离航母五六百公里的距离上,及时发现来袭飞机。
在此种情况下,如何巧妙地突破美军舰载机所构建的空中拦截防线,顺利进入导弹发射区域,就成为飞机打击航母过程中必须攻克的首要难题。潜艇攻击航母同样面临类似的突防困境,若要对航母实施有效攻击,潜艇必须设法抵近至航母战斗群的防御内层。
尽管在军事演习中,曾出现过潜艇成功突破防御并攻击航母的案例,但在真实的实战环境中,目前尚未有可供参考借鉴的相关战例。至于导弹攻击航母,导弹的射程以及突破敌方反导防御系统的突防能力,无疑将成为作战的重点与核心。
另外,鉴于美军在过往军事行动中,不乏先发制人打击的先例,因此,我们必须着重考虑一个关键问题,即如何有效抵御来自美军的第一轮海空立体打击。这直接关系到首轮打击过后我方作战力量的存活率。倘若能够成功扛住美军的第一轮打击,那么在后续的作战进程中,我们便有可能复刻类似科索沃战争的结局,逐步扭转战局,掌握战争主动权;反之,若无法承受美军的首轮攻击,那么一切战略构想与作战计划都将化为泡影,沦为空谈。
所以,在当前的海战体系中,如果不具备对航母构成致命威胁的能力,那么航母凭借其强大的综合作战能力,依旧是当之无愧的海上霸主。
其次,深入探究反舰弹道导弹的效能。反舰弹道导弹在现代海战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迫使航母远离我方海岸线,形成一个安全距离界限;其二,直接对航母发动攻击,力求将其击沉。
而这个安全距离界限又包含内外两层含义:从内层意义来讲,反舰弹道导弹可与海空军其他作战兵力协同配合,集中优势火力,一举将航母击沉,从而一劳永逸地消除来自航母的威胁;从外层意义来看,由于导弹存在有效射程的限制,当超出射程范围时,便无法对航母实施打击。此时,美军凭借其传统的海上优势,在远海区域将占据明显上风。
美军内部存在一个共识,即让航母远离中国海基线2000公里。这一共识并非毫无根据的臆测。当前,中国拥有东风-21D和东风-26两款反航母利器,且这两款导弹的射程相互衔接,构建起了一定的反航母作战体系。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存在一个常见误区,东风-26的常规射程要远低于其最大射程,这是所有核常兼备导弹的共性特征,其最大射程通常是指核导弹的射程。
考虑到作战部署的原则,在实际作战中,由于需要进行居后部署等因素,导弹的射程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失。综合各方面因素,东风-21D和东风-26两款导弹所构成的扇形杀伤面的最大范围大约在2500公里左右。
只要美军将航母部署在中国反舰弹道导弹的打击区之外,美军舰载机便可通过空中加油的方式,依旧能够获得较强的远程打击能力。当下,美军在南海地区多次出动空中加油机,便是在进行此类远程打击能力的实战演练。与之相对应的是,随着距离的不断增加,当超过2000公里之外,中国能够出动的陆基作战飞机,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受到诸多限制,显得较为有限。同时,中国空中加油机数量相对不足的劣势也逐渐凸显出来。
不可否认,反舰弹道导弹的出现,使得美军航母战斗群的对陆攻击能力出现了跳跃式的下降。然而,在广阔的海洋战场上,随着作战距离的增加,战场形势又呈现出另一番景象。美军凭借其海空立体饱和攻击的战术优势,依旧能够在远海作战中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
故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与上述分析类似的结论:战场的地理位置设定对于作战双方的优势发挥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距离中国海岸线越远,美军在海空作战方面的优势就越发明显;随着距离这一变量的不断增加,美国海空优势呈现出递增的态势,而与此同时,中国在作战支援方面的优势则会逐渐递减。
再次,分析水面作战舰艇领域双方的优劣态势。先聚焦美军,美国海军以航母战斗群为核心构建其海上作战力量体系,其海空立体打击优势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这一点毋庸置疑。美军的水面舰艇主要以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和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为主力,这些舰艇普遍装备有先进的 “宙斯盾” 作战系统以及导弹垂直发射单元。“宙斯盾” 作战系统具备强大的目标探测、跟踪与处理能力,能够同时应对多个方向、多个类型的目标威胁。
而导弹垂直发射单元的广泛应用,使得美军舰艇能够快速、高效地发射各类导弹,极大地提升了其对空抗饱和攻击能力。尤其是在作战过程中,美军舰艇通常会在垂发单元中集成大量的防空、反导等对抗抗击导弹,以应对敌方的空中打击威胁。此外,美军舰艇还能够搭载战斧巡航导弹,对敌方陆地目标实施防区外精确打击,这一能力也成为美军在水面作战中的一大特色杀手锏。
反观中国海军,在舰艇整体吨位方面,与美军相比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过,中国海军也装备有类似 “宙斯盾” 系统的中华神盾系统,并且导弹垂直发射单元也已在各类舰艇上实现了普及化。这使得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同样具备了不俗的抗击空中打击能力,能够在舰艇周边构建起半径约200公里的区域防空圈。
与美军不同的是,中国海军拥有一项独特的优势,即具备强大的反舰作战能力。鹰击-12、鹰击-18和鹰击-62等一系列重型反舰导弹的装备服役,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海军的反舰作战效能。这些导弹射程超过300公里,具有速度快、突防能力强、杀伤力大等特点,一旦命中敌方一艘七八千吨级的大型舰艇,便足以使其丧失作战能力,其威力不容小觑。
此外,中国海军最大的优势之一在于能够得到来自空军和火箭军的有力支援。海空军航空兵的轰炸机具备强大的反舰作战能力,能够与海军舰艇协同作战,对敌方舰艇发动联合攻击。而火箭军装备的反舰弹道导弹,更是为中国海军的反舰作战提供了一种远程、精确且具有强大威慑力的打击手段。
综上所述,中美两国在水面作战舰艇领域各有优劣。中国海军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获得来自其他军种的有力支援以及自身强大的反舰作战能力。只要作战距离处于中国海军能够充分发挥这两大优势的区间范围内,中国海军在海战中便能够展现出巨大的优势。
最后,聚焦于一个极为关键却常常被忽视的领域 —— 水下暗战。美国的核潜艇长期在亚太地区游弋活动,其测量船也频繁现身于中国周边海域。这些测量船的主要任务是收集一整套完整的水文资料,为美军后续的作战行动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
与此同时,美军还利用各种手段对中国潜艇进行严密的监视。尽管在过往的军事行动中,中国潜艇曾有成功突破美国航母战斗群防御的先例,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轻视美军的反潜能力。实际上,美军与日本在西太平洋地区构建了一套立体反潜网络,该网络整合了空中、水面以及水下的多种反潜力量,具备较高的作战效能。
反观中国,在反潜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短板。直至近些年,随着大型反潜巡逻机的陆续服役,这一状况才得到逐步改善。在此之前,中国主要依靠近海的反潜作战力量来维持水下防御,在远海区域的反潜能力极为薄弱。在反潜作战中,核心能力在于 “如何有效地防御住对方潜艇的攻击”。
经过过去70多年的不懈发展,中国逐步构建起了一套以空中反潜巡逻机、近海轻型反潜舰艇以及水面舰艇立体反潜为一体的近海反潜网络。据相关数据显示,美军在去年至少向该区域部署了 7 艘核潜艇。这组数据透露出两个重要信息:其一,表明中国对美国核潜艇在该区域的活动情况具备一定程度的掌握能力;其二,这组数据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也反映出中国在反潜作业方面仍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的空间。
因此,反潜作战将成为中美未来军事交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其结果的不确定性,极有可能对战局的发展走向产生重大影响。从宏观层面来看,美国在反潜领域的整体实力相对较强;但从微观层面深入分析,这一领域存在诸多变数与不确定性,需要时间的检验与进一步的观察。
综合上述各个方面的分析,尽管中美双方在军事领域各自拥有独特的优势,但我们仍然可以得出一个基础性的结论:在以中国为作战主场的前提条件下,战场距离中国本土的地理距离越近,中国所拥有的优势就越为显著,获胜的概率也就越大。这便是即便美国将其全部11个航母战斗群都部署到中国周边海域,也无法对中国构成实质性威胁的根本底气所在。
然而,随着作战距离的不断增加,中国在区域拒止以及整个作战体系中所依托的 “地利” 优势将会逐渐减弱。这也表明,中国在军事建设与发展的道路上,依然任重道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坚定地走下去。
最后,必须着重强调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具备的不惧一切强敌、敢于亮剑的精神意志。这种精神意志是中国军队独有的特质,是美军所无法比拟、也并不具备的。
70多年前的朝鲜战场,在武器装备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中国军队凭借着 “小米加步枪”,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所谓 “联合国军”。如今,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精良,无论是枪支火炮还是各类先进武器装备一应俱全,面对远道而来、疲惫不堪的敌军,又怎会心生畏惧?这种无畏的精神意志,将始终是中国军队在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征程中,最为坚实的精神支柱与强大动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