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篇语

在时光的长河中,每一份报纸都是历史的注脚。1980年创刊于春城昆明的《春城晚报》,已经和云岭大地共同走过了44个春秋。走进云南省图书馆,翻开那些泛黄的老报纸,尘封在字里行间的过去,记录下的是云岭大地发展的日新月异,是城市变迁的沧海桑田,也是普通人生活的蒸蒸日上……

岁月流转,陪伴了几代读者成长的《春城晚报》,也从“纸上”发展到了“线上”,再到如今的“掌上”,在“春城晚报”和“开屏新闻”双品牌的驱动之下,成为了云南媒体类型最齐全的媒体之一。

历史的光辉照亮了现在,时代的脉搏引领着我们继续创造未来。让我们一起坐上“开屏时光机”回到过去,用那些定格在旧报纸上的瞬间和正在发生的当下一起,共同勾勒出时代的脉动与社会的变化,在过去、现在甚至是未来之间穿梭,展开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对话。

“农村青年跳起了集体舞!”1985年1月5日,《春城晚报》刊发了一篇楚雄州武定县的报道。当时,楚雄州武定县西河乡的农村青年以集体舞的形式来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报道中提道:“好的生活方式,不但能体现人们的精神面貌,而且能鼓舞、激励人们的创造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等科技产品的年代,集体舞在当时的学校、工厂、社区等场所广泛流传,是人们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地的组织下,通过面对面教学的方式,武定县西河乡的30多名农村青年也学会了集体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0年后的今天,“集体舞”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已经是个“古早味”浓厚的词汇。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通信技术的更新迭代,农村文化生活也开始悄然发生转变。农闲时光不再仅仅是聚会喝茶、打牌闲聊,“打跳”成为年轻人追求精神愉悦的一种新方式。左脚舞、霸王鞭、锅庄舞……每一种打跳的舞步都展现着云南各民族特有的韵律与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跳,可以说是深植于云南人骨子里的天赋。在云南农村,无论是在节日庆典、婚嫁喜事还是日常娱乐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且从来不缺形式与创意。短视频平台上,有人扛着摩托车、小牛崽转圈打跳,看起来毫不费力;有几百名小学生齐聚操场打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农村到城市,从年轻人到中老年人,打跳成为一种全民参与的社交方式和健身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助推”下,云南打跳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城市的广场上,经常能看到市民自发组织的打跳,吸引了本地人和游客广泛参与;极富节奏感的“摩托舞”一度在短视频平台上“霸榜”,引来全国各地的网友“在线斗舞”;打跳神曲、打跳在线教学视频等产品的出现,让云南打跳的传播更加“专业化”。

40年前的“农村青年学习集体舞”,到今天的云南打跳“出圈出彩”。既是时代发展、文化融合的缩影,也体现了云南人在文化传承中不断创新的精神,云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化的珍视从未改变。

策划 王云

统筹 孙琴霞

开屏新闻记者 杨质高 文 周明佳 摄

一审 孙琴霞

责任编辑 易科彦

责任校对 猫恩泊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