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代建企业哪家强?
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房地产代建企业新签企业排行榜》显示,2024年,绿城管理以3649万平方米新签约规划建筑面积位列第一,遥遥领先;旭辉建管和蓝城集团分别以1588万平方米和1570万平方米的新签约规划建筑面积位列二、三位,处于领先地位。
回顾2024年,又是代建企业“跑马圈地”的一年:绿城管理仍是“老大哥”,旭辉建管新增签约面积从第五冲到第二,润地建管大力布局政府代建,融创建管平台更名为而今管理,龙湖旗下龙智造发力全业态代建……这一年,“拼规模”和“多元化”成为代建企业新的关键词。
代建行业“卷规模”,绿城管理仍居首位
代建行业“跑马圈地”的速度越来越快。
据中指研究院榜单统计,绿城管理仍然是代建行业中的“老大”,且增速也维持行业第一。2024年,绿城管理以3649万平方米新签约规划建筑面积位列第一,遥遥领先。
而2024年全年新签约规模排名第二的旭辉建管的增速也较快,排位较2023年提升了5个位次。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旭辉集团了解到,截至2024年底,旭辉建管累计在管项目近200个,累计在管总建筑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累计项目城市覆盖超70个。
2024年,代建企业的“跑速”更快。以刚刚成立满4年的旭辉建管为例,其一年间团队规模从400多人增加到800多人。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旭辉建管总裁刘冰洋也透露,旭辉建管2024全年签约额较2023年翻番,整体毛利和代建费率同比也小幅提高。
政府代建业务的增多也助力代建企业的崛起。对比2023年榜单来看,润地建管的增速也较快,主要是其承接的政府代建的项目多。
同时,更多代建企业的“跑马圈地”也并非聚焦在住宅,而是更多地承接商业、医院、学校等多种业态。以发力非传统代建的龙湖旗下的龙智造为例,其在2024年新增项目60个,新增建筑面积800万平方米;累计代建项目150个,总建筑面积超2400万平方米。除了传统住宅项目外,龙智造还布局商业综合体、写字楼甚至智慧城市的建造等。
而更名为“而今管理”的融创代建平台,2024年全年新签约代建面积为756万平方米,暂时位列新签规模排行榜第12位。不过,从融创代建平台的更名可以看出,融创未来也将更重视代建业务的拓展。
从销售维度来看,2024年,绿城管理以1050亿元合约销售金额位列代建销售榜首位。蓝绿双城和金地管理代建项目销售金额分别为230亿元和177.1亿元,位列二、三位。
2024年中国房地产代建企业新签规模排行榜
图/中指研究院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表示:“当前,虽然销售规模榜单中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但规模相差仍然较大,这与企业入局时间和代销项目数量等均存在较大关系。随着代建代销项目成为商业代建主流项目,未来,代建企业亦会更加注重项目销售能力,规模也将持续增长。”
政府代建正处“风口”,保交楼、AMC类代建增多
近两年,政府代建需求呈现爆发性增长。一方面,多地“保交楼”项目引入代建企业进行盘活,从而实现保交付的目标;另一方面,保障房、城中村改造等也创造出大量的代建市场。
在此背景下,2024年,房地产代建企业积极布局政府代建。从榜单来看,绿城管理以1145万平方米的政府代建新签约规划建筑面积位列榜单第一。润地管理和旭辉建管位列二、三位,政府代建新签约规划建筑面积分别为1016万平方米和730万平方米。
刘水表示:“当前,部分企业一方面在积极获取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等政府代建项目;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尝试探索各类政府代建新模式。”
以旭辉建管为例,目前,城投类、国资类的项目占旭辉建管新拓业务的比例较高。刘冰洋也表示:“从委托方来看,旭辉建管的业务结构确实逐步发生一些变化。国资和AMC(资产管理公司)比重在快速上升,商业代建比例在下降,这个确实是一个趋势。目前,国资类差不多占到50%,AMC类占比也接近10%了,剩下就是商业代建。”
“最近几年还是会重点布局国资类、城投类的业务,因为它们的体量非常大,尽管这些公司托底拿地的量有所下降,但是依然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同时,AMC这一块,其实从2023年开始我们就在重点发力,2024年就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刘冰洋表示。
同时,不少此前处于资金链断裂而停工的楼盘,在创新引入代建模式后也得以盘活。比如,龙湖龙智造在代建成都西璟台“保交楼”项目后,与菁汇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推出创新的“共益债+代建及销售支持”模式助力该项目复工,目前项目已陆续完成验收,将根据政府要求时间节点交付入住。
从中指研究院发布的代建企业交付榜单来看,绿城管理以约8.03万的交付套数位列榜单第一;中原建业和建发建管分别以约4.70万交付套数和2.18万交付套数位列榜单二、三位。
刘水表示:“近年来,交付力成为行业关键词,日益受到房企重视。房地产代建企业亦十分重视代建项目的交付力。一方面,部分企业参与到纾困项目代建中,助力‘保交楼’,通过高品质产品打造,兑现交付;另一方面,部分企业通过严把产品质量关、加快工期、强化交付细节等多种手段,实现高质量交付。”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徐倩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柳宝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