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派》嘉宾尹烨提出过一个观点:
未来,比守身如玉更重要的是守脑如玉。
如今每天睁开双眼,各种乱七八糟的信息就会扑面而来。
刺激眼球的虚假新闻、无良商家的收割噱头、不明真相的公众情绪……
若不能时刻保持清醒,只会被带偏,被污染,被收割。
而这种现象,在未来只会更加严重。
社会学家斯塔夫·勒庞,在著作《乌合之众》中说:
“当一个人融入社会之中时,他便失去了自我。”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泡沫避无可避,我们更要让自己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01
不被大众情绪带偏
《花冠病毒》是毕淑敏2012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中,一座千万人口的城市爆发了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毒。
起初,在抗疫总指挥的部署下,全城老百姓并不恐慌,生活有条不紊。
可不知从哪儿冒出一对夫妇,闯入超市狂买物资,在家族群里散播谣言。
众人见他们神色慌张,也害怕起来,跟风哄抢。
有人因长时间隔离内心苦闷,在网上大吐苦水。
不少网友被其煽动,在留言区哀怨、谩骂,哭诉自己的不幸。
还有人因工作不顺而怒气冲天,跑到大街上抗议。
一些原本安心工作的人,一经刺激,也加入其中,一场场暴乱随之发生。
最后,人们已然分不清这些愤慨的情绪来自别人,还是自己。
情商之父戈尔曼曾说:
情绪具有超强的传染性和扩散性,不仅能从一个人传染给另一个人,也会因为一件事蔓延到所有事。
在坏情绪的传播下,所有人都会成为受害者。
想必你身边也有这种人:
听风就是雨,整日杞人忧天;
容易受挑拨,总是抱怨;
喜欢把自己幻想成受害者,消极悲观。
这些人轻易就会被大众的情绪带偏,我们与之接触,也难免受其影响,丧失好好生活的热情。
离这种人越近,越是容易被传染上负面情绪。
稍作观察,你就会发现生活中能够脱颖而出的人,往往是能够独立思考的人。
这种人,不会跟风行动,拒绝情绪传染,能分辨是非真伪,做事前都会多想一想。
也正因如此,他们才牢牢抓住了生活的主动权。
02
不被碎片信息消耗
前段时间,刷到一份《2024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2023年,网民观看网络视频的平均时长为918.5小时,相当于600多部BBC纪录片。
当代青年平均每年在网上的阅读量,如果以字数衡量,相当于11本专著;
和这个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超过半数年轻人全年没有完整看过一本书或是一部纪录片。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戴维·布鲁克斯曾直言:
互联网并没有改变人类无知的状态,反而让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无知时代”。
你以为鼠标一点,就能“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轻松获得各种知识。
实际上更多的情况是,各种杂乱无章,毫无营养的信息,让你无法专注思考。
王朔有句很深刻的话:
“有些人看似多知道一些事,但充其量只是‘知道分子’,永远成不了知识分子。”
碎片信息的简单堆砌,看似增长见识,却难以使我们精进。
生活中太多人都是如此,热门段子张口就来,明星八卦关注得比谁还多,网红的名字如数家珍。
但读一本有难度的书,看几页就读不下去;要写书面材料时,想破脑袋都组织不好文案。
作家雾满拦江认为:一个人阅读的深度,就是他思想的尺度,高层次的人,往往都是深度阅读者。
沉浸于低密度的信息泡沫,只会被平庸的生活绑架一生。
养成深度阅读、深度思考的好习惯,我们才不会沦为碎片信息的傀儡。
03
不被底层圈子同化
赵玉平老师曾说:
让一只鹤站在一群鸡当中,最终的结果不是鹤被鸡群同化,就是被鸡群逼死。
处在低级的圈子里,即使你再厉害,最终也会慢慢变得平庸,泯然众人。
自媒体作家梁璐,讲过自己表哥的故事。
表哥就读于某985高校,毕业后在老家县城找了一份清闲的工作。
他的想法是,以此工作为跳板,利用闲暇时间学习考公。
可现实情况是,同事们每天摸鱼打游戏,自己想要看书,就会被嘲讽“装”。
公司内部拉帮结派,勾心斗角,私下饭局很多,不参加就会被认为看不起人。
为了能尽快融入集体,他开始强迫自己合群。
同事组酒局,他陪着喝到昏天黑地;同事熬夜打牌、打游戏,他也跟着通宵达旦地玩。
就这样,表哥也慢慢能和同事们打成一片。
然而,和他们在一起久了,表哥慢慢忘记了初心,染上了种种恶习。
他沉溺于吃喝玩乐,对考公也不再上心,整个人变得懒懒散散。
几年后,等他想逃离时却发现早已没有了离开的能力,只能在公司混混日子。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团体迷思”。
意思是说,当你陷入了人群,你的行为、认知全都会向群体靠拢,就会变得不理智。
和底层圈子一起吃喝玩乐,只会被他们拉着不断下沉。
当你不再迎合底层,把时间花在提升自己的技能上,才能摆脱空虚和迷茫,迎来高阶的人生。
04
不被垃圾快乐迎合
管理学上有一个“瓜子理论”。
当我们拿起第一颗瓜子时就会嗑到停不下来,时间不知不觉间就消逝了,直到口干舌燥。
垃圾快乐也是如此。
刺激眼球的短视频,让你欲罢不能,一刷就是两三个小时;
惊心动魄的游戏,让你无法自拔,一玩就是一个通宵。
然而所有触手可及的快乐,早已暗中标好了价码。
心理学家Bowen Tan曾发表过一篇论文,指出沉迷于垃圾快乐的人,大脑皮质层更薄。
长期满足于短暂的渴望及幻想,却会让人产生空虚和挫败感,然后是无尽的恶性循环。
去年江汉大学有一位“新生”,30岁的徐万奇。
其实,这是他第二次上大学。
早在几年前,他就考上了湖北工业大学,还拿过全省物理竞赛二等奖,妥妥的学霸。
可后来,他迷上了网络游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整日肆无忌惮地打游戏。
大学前两年,他只通过了两门课程的考试,被湖北工业大学勒令退学。
步入社会后,没有学历的徐万奇在工作上屡次受挫,他这时才意识到,除了游戏玩得好一点,自己一无所长。
吃了很多苦头后,他有了重返大学的想法,也就有了第二次上大学的经历。
董宇辉曾说:低级的快乐是直接给你想要的东西,高级的快乐则会给你设置重重阻碍。
真正的幸福,不是狂欢后的落寞,而是努力过后满满的充实感和成就感。
垃圾快乐,廉价快感,谁都可以获得;而珍贵、持久的快乐,则需要沉下心去换取。
远离迎合你的廉价快乐,选择困难但有价值的事。
一开始或许会步履维艰,但坚持过后带来的回甘,才是滋养你一生的源泉。
社会学中有一个词,叫:宠物人。
所谓宠物人,就是没有思想,不能成长,每天沉溺于各种短平快刺激里的人。
他们情绪的起伏,总是受他人的影响;他们作出的决定,往往取决于周围人的暗示。
尼采有一句话,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警惕成为俗世里的“宠物人”,守护好自己的思想,才能维护好自身的能量。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