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长安西望:丝绸之路考古纪事》以非虚构文学的方式记叙西北大学王建新教授二十年致力于丝绸之路考古,用探铲在中亚各国发出中国声音,构建中国考古学科的话语体系。王建新教授团队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该书为陕西省2023年重大文化精品项目,被陕西省委宣传部列为2024年全省干部20本读本之一。
海未平, 大学教师,博士,陕西省作协会员,西安市作协理事。主要从事跨文化管理、文化比较、文化地理、中亚历史文化等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学术功底扎实,属学者型作家。已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在《人民日报(海外版)》《陕西日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文化艺术报》《美文》《延河》《秦岭》等报刊发表散文百余篇。
萨扎干遗址环绕村庄周围,以西侧最多。通过观测可以知道,整个萨扎干河山口扇形辐射区域应该存在一个很大面积的古代文化遗址,这个遗址的中心位置已经被萨扎干村居民的宅舍所破坏和覆压了。看来有水源的地方自古都是人们首选的聚居之地。
2014年上半年,中乌联合考古队对萨扎干遗址进行了全面调查,根据遗迹的集中程度,他们把整个遗址划分为五个区域。遗址中的墓葬以游牧人群墓葬为主,小型墓葬主要集中在村子的西侧,数量较多;大中型墓葬主要集中在村子的东侧,数量较少。村子南边河谷西岸上则分布着中世纪以来的穆斯林墓葬。村北平缓的坡地上,遗迹破坏严重,仅有数座小型墓葬。
其实,早在2003年,意大利和乌兹别克斯坦联合考古队就在萨扎干村南河谷山口的西侧小山丘上调查发掘过一座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的小型希腊化城堡遗址,但对叠压在其上的7座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的游牧人群墓葬,他们却熟视无睹,直接忽略了。
中乌联合考古队着手发掘的正是这7座墓葬中的3座,以及附近的一座石围居址和村子西侧小型墓葬群中的2座。
为了更好地解决语言问题,王建新想到了他的维吾尔族学生热娜古丽·玉素甫。乌兹别克语和维吾尔语同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葛逻禄语支,两种语言有百分之六七十的相似度,几乎可以无障碍沟通。而且热娜是学考古出身的,在与乌方专家和技工进行工作沟通时,可以更到位更准确。热娜2010年从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毕业,紧接着又跟随王建新攻读了硕士学位。这时候,她已经回到新疆,在新疆大学任教了。王建新给新疆大学发去借调函,将热娜调来撒马尔罕萨扎干考古工地。这位像百灵鸟一样甜美聪颖的哈密姑娘,工作认真而负责。她也不负众望,让中乌团队相处得融洽而愉快,穆塔力夫教授甚至跟热娜学会了做西红柿炒鸡蛋。
王建新还调来自己的研究生刘欢和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兰博参与发掘。兰博本科读俄语,硕士读考古,有语言优势。当然了,王建新的留学生苏荷也不能缺位。苏荷在塔什干大学读的汉语专业,还是在校大学生的他就在王建新的一次学术报告上做过现场翻译。这位长着波斯人脸型的英俊小伙,因为翻译王建新的报告而对考古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大学毕业之后就直接申请前往中国留学,师从王建新攻读硕士,2019年又继续攻读博士。
乌方的人员,除了穆塔力夫教授和比龙之外,还有塔什干大学历史系教授乌鲁别克。消瘦的乌鲁别克满头白发,眼镜后面充满笑意的眼眸和刻在脸颊上的皱纹,使他看起来一副老学究的模样。此外,考古工地上挖土方的技工都是从萨扎干村请来的年轻人,矫健活泼,像一群在草原上嬉闹的儿马。
双方人员很快打成了一片,大家感觉不到民族和文化的不同,在工作、生活中也不存在任何隔阂。这是彼此尊重的结果。王建新他们有着发自内心的坦诚和诚恳,谨慎自律地尊重乌方的文化习俗和民族自尊心。而乌方人员也发自内心地尊重中方的工作计划和技术路线。合作关系很快成了伙伴关系和朋友关系。
相处日久,热情好客的萨扎干技工邀请考古队去家里做客。葡萄和苹果摆上了,糖果和馕摆上了,手抓饭和手抓肉端上来了,煮好的砖茶倒上了,王建新他们盘坐在毯子上,真切体验了一把乌兹别克斯坦的热情和民俗。
村子里有一位老大妈,几次让热娜捎话,邀请中国教授去家里做客。王建新觉得这是一次了解当地文化的机会,欣然允诺。
慈祥的大妈拿出馕和糖果,在庭院的葡萄架下迎接她的中国客人。老人的丈夫生前是一所中学的历史老师,专门考证和研究过萨扎干村的村史。她说,这个村子也叫“萨热依”村,“萨热依”是乌兹别克语“驿站”的意思。老人讲道,村里的居民都是乃蛮人,祖先来自北方的草原。这让王建新惊讶不已。乃蛮是蒙古高原上的游牧部族,曾经活跃在阿尔泰周边地区,被成吉思汗征服后,成了蒙古帝国治下的部族之一。后来,乃蛮部归蒙古金帐汗国统辖,金帐汗国衰落之后,乃蛮部成了哈萨克汗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哈萨克斯坦至今仍有乃蛮部。萨扎干的居民是13世纪随蒙古大军而来,还是16世纪初追随昔班尼汗而来,老人已经说不清楚了。她的教历史的丈夫早几年已经去世,随之而去的还有曾经清晰的村史,以及这个村子回眸自己过往的兴趣。仔细端详起来,萨扎干村的大部分村民的确都有一张东方面孔。这是一个有故事的村庄,但在乌兹别克斯坦,这样的村庄又何其之多,因为中亚的历史一直都流荡在迁徙与征战之中。
老人说,她的孩子们要么进城工作,要么去俄罗斯打工,都已离家而去。苏联解体后,中亚国家有好多青壮年劳力都去俄罗斯打工,劳务输出是这些国家重要的经济收入和外汇来源。萨扎干村除了草场,并无耕地,而草场上除了少量的奶牛也没有更多的牲畜,王建新一开始就疑惑村民们以何为生,现在,这个问题有了答案。
中乌联合考古队中方人员的驻地被安排在一所闲置的儿童夏令营营地里,乌方队员则住在村民家里。
(未完待续)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责 编 | 王越美
审 核 | 张建全
终 审 | 张嘉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