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只能在国内火,国外根本没市场”——这句话是不是听着耳熟?
可最近,现实狠狠打脸了这种说法。
根据挪威公路联合会(OFV)发布的最新数据:
2024年,挪威销售的12.8万辆新车中,超过11.4万辆为电动车,占比高达88.9%。
换句话说,挪威的新车市场上,10辆新车里至少有9辆是电车了。
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个电动车普及率全球第一的国家,居然还是世界第三大石油出口国。
照理说,石油资源丰富、油价便宜,人们应该更偏爱燃油车才对,但挪威却走出了截然相反的道路。
如今,挪威电动汽车协会会长克里斯蒂娜·布更是表示,挪威或将成为首个停售油车的国家。
说来也奇怪了,不是说外国人不喜欢电车,电车是伪需求吗?
为什么挪威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提到这个问题,很多燃油车主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这肯定是假新闻!”
甚至去过挪威的人可能会说,自己在路上看到的燃油车还不少,怎么可能这么夸张!
但稍微查查国际新闻,或者和当地从业人员聊一聊,就会发现,这确实是真实情况。
目前挪威的存量燃油车还比较多,所以在街头能看到不少油车,但这只是“过去”的遗留。
只要走进新车市场,你就会发现,燃油车真的“卖不动了”。
从整个挪威的新车市场来看,特斯拉、大众和丰田的电动车已经成为了消费者的主要选择。
而让人意外的是,中国品牌也正在迅速崛起——比如比亚迪、小鹏和名爵等,已经稳稳站上销量榜前15名。
其中,小鹏G9更是在去年被评为“2024年挪威人民最喜欢的汽车”。
中国电车品牌正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
至于为什么挪威的电车卖得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就是挪威没有地方保护政策。
说白了,在一些国家,由于汽车产业发达,为了保护本地车企,往往会对外国车设置诸多限制。
比如,高额的进口税费、市场准入壁垒,甚至某些地方对外地品牌直接“关门谢客”。
这些政策无形中抬高了外国车的成本,让本地车更具竞争力。
但挪威的市场规则却完全不同,对所有品牌一视同仁。
这背后还有一个特殊原因——挪威不是欧盟成员国,也没有参与欧盟的统一贸易政策。
这让它在汽车贸易上拥有更高的独立性,不需要遵循某些复杂的保护条款。
与此同时,挪威本国也没有汽车制造产业,所以不存在保护本地车企的需求。
正如挪威首相斯特勒曾提到的那样:
“挪威不生产汽车,我们也不想给消费者增加额外的负担。消费者应该有权购买自己心仪的汽车。”
这种开放的市场环境,确保了无论是特斯拉、比亚迪,还是大众、丰田,所有品牌都能凭实力公平竞争。
另一方面,挪威的国土面积较小。
虽然挪威地处北欧,但国土面积并不算大,约38.5万平方公里。
人口也仅有500多万,且分布相对集中。
这种国情为电车的推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说白了,相比一些幅员辽阔的大国,挪威居民的日常通勤和出行距离相对较短。
以首都奥斯陆为例,市区范围内的通勤距离,通常只有几十公里,甚至跨城旅行也不过200公里左右。
而如今市面上的电车,续航水平普遍在500公里以上,完全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所以“里程焦虑”,在挪威几乎不存在。
再加上挪威的基建也不错。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经建成超2万个公共充电桩,其中不少是快充桩。
这些充电设施覆盖了主要城市和高速路段,让电动车的使用变得便捷。
自然而然地,电车增长速度会非常快。
此外,挪威的能源结构以水电为主,占比超过90%。
水电不仅清洁环保,而且供电稳定,电价相对低廉。
对于电车主来说,这意味着每公里的用车成本极低,比燃油车的成本要低得多。
这些条件一综合,电车能够迅猛发展,也就不足为奇了。
总而言之,挪威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电车并不是“伪需求”,更不是只能在国内火的小众产品。
随着技术进步、政策优化,或许不久后,这种“挪威模式”会出现在更多国家。
当然,如果很多地区继续搞地方保护政策,动不动给中国电车加征100%的关税。
那这一天,会来得比想象中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