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已知地球上唯一一种拥有高等智慧的生物,我们人类用了几百万年时间,一举成为了当今地球上的霸主,但或许你不知道的是,在人类的演化历程中,曾多次面临生存危机,特别是大约在93万年前,人类差一点就灭绝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具体是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人类研究领域,化石无疑是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也正因为如此,在过去的日子里,科学家一直在世界各地寻找古人类留下的化石,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家逐渐注意到一个奇怪的化石空白期——在大约95万年前到65万年前的地层里,几乎找不到古人类的化石。

为什么会这样呢?对此,我们似乎可以认为,这可能这只是一种“运气不佳”造成的记录缺失,毕竟化石的形成需要特殊的地质条件(通常来讲,沉积岩环境、迅速埋藏、缺氧或矿化过程等都能提升化石形成的概率),所以有一种可能就是,当时的古人类生活在不利于化石形成的环境里。

然而这种观点却没有得到科学界的认同,原因就是,古人类像现在的我们一样,是非常依赖淡水的,他们会强烈倾向栖息在河谷地带,而这类环境恰恰是陆地上化石形成概率很高的区域,如果说在那段时间里,几乎所有的古人类都没有生活在河谷地带,从而失去了形成化石的机会,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于是就有人提出一种更加合理的假设,即:在那段时间里,古人类的数量锐减到一个几近灭绝的水平,以至于种群规模的小到很难留下化石。而引人注目的是,近些年来,这种假设得到了来自基因学研究的证实。

简单来讲,我们现代人类的基因中其实就“记录”着人类演化的整个历史,只要运用合适的分子生物学模型与算法,就可以测算出现代人的基因多样性在特定时间段的变化,进而逆向推断当时古人类的数量状况。

在相关研究中,科学家大量提取了现代人类的基因组数据,并利用“快速极小时间溯祖”(Fast Infinitesimal Time Coalescent, FitCoal))、“位点频率谱”(Site Frequency Spectrum,SFS)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模型与算法,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果:在大约93万年前,人类的种群规模曾经骤减到1280人(如下图所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需要知道的是,在生物学意义上,如此小的种群规模已到了无法维持正常基因多样性的高风险区域,而这也意味着,在那段时间里,只要稍有闪失,人类的整个谱系就将断绝,而现在的我们也就不可能在地球上出现。

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真的是好险,在那个时候,人类差一点就灭绝了。那么,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给出的解释是,古人类可能遇到了一段漫长而严酷的冰期。

科学家指出,在大约93万年前,地球上正处于“中更新世过渡期“(Mid-Pleistocene Transition, MPT),在此期间,大西洋中原本可以将温暖的海水带到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洋流出现了大幅减弱,导致北半球整体上变得越来越冷,从而为冰川的扩张提供了理想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冰川的扩展以会造成气候更加寒冷,海水的温度也会随之下降,更冷的海水又能够从大气中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降低了全球温室效应,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地球上就出现了漫长而严酷的冰期。

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植被越来越少、野生动物的数量也迅速下降,以至于当时的古人类很难获取到足够的资源,甚至连最基本的温饱也变得难以维持,于是他们大多陷入了困境之中,很多个体都在饥饿和寒冷中逝去,随着这种情况的持续,他们的种群规模也就越来越小。

在他们之中,只有一少部分人坚强地活了下来,科学家推测,他们可能找到了某些相对温暖、资源稍微丰富的区域,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学会了使用火,而火可以带来温暖,还可以用来加工食物,让他们能够从食物获取到比之前更多的能量和营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幸运的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随着自然环境的好转,人类逐渐恢复了“元气”,不过这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来自基因学的研究表明,在大约81万年,人类的种群规模才回升到了2万多人的水平,尽管这样的规模仍然很难在地层中留下化石,但在生物学意义上,这已达到了可以维持正常基因多样性的安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