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你知道南江市的事吗?"老张捧着茶杯,神秘兮兮地问道。"听说新来的市委书记李德明差点在第一次常委会上就栽了跟头,不过这位军转干部有两把刷子,用了个妙招,愣是把局面给翻转过来了。"老李吹了吹茶水上漂浮的茶叶,饶有兴致地问道:"哦?快说说,到底是什么妙招?"

01

南江市,这座地处西南的三线城市,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本应是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重要枢纽。可惜多年来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在全省排名始终徘徊在末位。

省委为扭转这一局面,两年内先后调派了两位市委书记,却都因无法与市长吴大山达成共识而黯然离去。

就在各方对南江市的未来感到迷茫之际,一位特殊的人物走上了这个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李德明坐在驶向南江市的汽车上,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回想起一周前省委书记找他谈话时的情景。

"小李啊,你在部队是正师级,转业后在省直机关工作也很出色。这次组织决定派你去南江市担任市委书记,就是看中你在军队和地方都有丰富经验。"省委书记停顿了一下,意味深长地说道:"不过,南江市的情况比较特殊……"

"我知道,"李德明点点头,"前两任书记都没待满一年就走了。"

"不仅如此,"省委书记叹了口气,"南江市现在的干部队伍出现了一些不太健康的倾向。有些同志把个人意志凌驾于组织之上,这种情况必须要改变。"

李德明明白省委书记的暗示。作为即将走马上任的市委书记,他早已详细了解了南江市的情况。前两任市委书记的命运,以及市长吴大山的"威名",都让他深感这次任务的艰巨性。

在去南江市的路上,李德明翻看着厚厚的资料。南江市地处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但物产丰富。最大的问题是交通不便,导致优质农产品运不出去,工业项目引不进来。

到任第一天,李德明就召开了市委常委会。会议室里,十几位常委整齐地坐在长桌两侧,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紧张感。

"同志们,"李德明环顾四周,沉稳地说道:"南江市的发展长期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我认为关键问题在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滞后。我建议优先推进城乡公路网建设……"

话音未落,坐在右手边第一位的吴大山就打断了他:"李书记,我想提醒您一下,南江市的财政状况您了解吗?去年我们的财政收入只有3.2亿元,您这个建议看起来很好,但是根本不切实际。"

"是啊,"常务副市长刘建军附和道,"现在财政很紧张,连公务员工资都发放困难,哪有钱修路?"

李德明注意到,当吴大山说话时,其他常委们或低头或点头,显然都是认同吴大山的观点。这种默契让他意识到,自己恐怕遇到了比想象中更棘手的局面。

会议结束后,李德明独自在办公室踱步思考。通过这次会议,他清楚地感受到了常委会上的派系之争。吴大山不仅在南江市工作了二十多年,还培养了一批忠实的追随者。这种根深蒂固的地方势力,正是前两任市委书记失败的主要原因。

李德明坐在办公桌前,仔细回忆着每位常委在会上的表现。除了吴大山和他的铁杆支持者外,其他人虽然表面上附和,但眼神中似乎也透露出一丝期待变革的意味。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整敲门声。

"李书记,"秘书小张轻轻敲门走了进来,"市人大常务副主任朱文才同志想见您。"

李德明愣了一下,随即说道:"请他进来。"

朱文才是个六十岁左右的老同志,走路带着一股风风火火的劲头。"李书记,我觉得有些话要跟您说说。"朱文才开门见山地说,"您今天在常委会上提的建议很好,我完全赞同。"

"哦?"李德明来了兴趣,"朱主任有什么看法?"

"我在南江工作了三十多年,对这里的情况很了解。"朱文才说,"南江最大的问题就是交通不便。我们这里的水果、茶叶都是好东西,可就是卖不出好价钱,根本原因就是运输成本太高。"

接下来的谈话让李德明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