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 1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文润铁打襄阳城》的报道。

“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风光。”

地处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中游,湖北襄阳依水而生,是贯穿南北、联通水陆的“七省通衢”,荆襄古道与随枣走廊在此交会,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冲,文人墨客的荟萃之地,也是小说中快意江湖的侠义之城,浸润了豪放中带着宽厚与坚毅的城市品格。

走进当下,这里融古贯今,无论经济社会发展,还是街巷瓦肆的烟火,你总能触摸到历史与现实的相交相融,古老与新生的相映生辉,涌动着创新与开拓的城市脉动。

(一)文润襄阳留“胜迹”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生于襄阳的唐代诗人孟浩然,一首《与诸子登岘山》广为传诵。曾引孟山人思古幽情的襄阳岘山,如今已是一片文化观光旅游区。

岘山为襄阳城南诸山的总称,东临汉水,北望襄阳城,山不奇但秀雅。步入山下的岘山文化广场,一尊石像面目清秀、须眉皓然,他是西晋征南大将军、太傅羊祜。

“岘山因羊祜的雅赏而开始出名。”襄阳文化学者方莉说,给岘山涂抹上第一笔也是浓墨重彩一笔的,就是羊祜。《晋书·羊祜传》记载:“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

回望历史,登临岘山的名士,岂止是羊祜、孟浩然。对于登高必赋的诗人来说,岘山既可怀古,又可览胜。李白来过,诗曰“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张九龄来过,写下“昔年亟攀践,征马复来过”。

登上七层高的岘首亭,极目汉江,环顾四周,远可望楚皇城、邓国遗址、“三顾茅庐”的古隆中,近可观孟浩然摩崖石刻、襄阳古城和现代文旅项目唐城景区,一座融古贯今的城市尽收眼底。

襄阳居湖北西北部,汉水中游。在以舟楫为重要交通工具的时代,襄阳与长安、洛阳几乎形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关系,沿水路西上长安,沿南襄盆地过方城,可直抵洛阳。

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里从来不缺少历史故事。

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说:“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到今天,襄水隐没不再,汉水穿城而过。唐代诗人王维途经襄阳观汉江,诗曰:“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这既是一个旅人的感怀,也是对一个地方风华物茂最朴实、最热情的褒奖。

江河山川入眼,方有诗脉连绵。襄阳的一山一水,引不少文人墨客为之驻足,让这里处处都有古人的身影、诗歌的韵味。《全唐诗》近5万首诗歌中4000多首提到襄阳,《唐诗三百首》中与它相关的有27首。李白挥毫,便是“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的诗篇流传。

要理解李白这诗句,最好登襄阳古城墙一望。

往北,江边的小北门码头、官厅码头的门楼,还在默默讲述昔日水运的繁荣。

往南,昭明台遥相呼应,中间的北街,叫卖声此起彼伏,林林总总的商铺各具风情,有老式的茶馆、手工艺品店、特色小吃摊点错落有致。

曾经,南来北往的客商在这里歇脚,江上往来的货船鳞次栉比,江边说书声、唱戏声、叫卖声不绝于耳。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写下“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的诗句。

一条汉江,在这里完成了上下游的文化连接。楚文化、汉水文化、三国文化在这里孕育发轫,留下了宜城楚皇城、南漳山寨群、枣阳九连墩等楚文化遗址,以及穿天节、端公舞、牵钩戏等楚风遗俗。光武帝刘秀、蜀汉丞相诸葛亮、唐代诗人孟浩然、宋代书法家米芾等均受到这方山水的浸润,在这里书写诸多历史传奇和名篇佳作。

一方山水,是文人的宝藏;一方水土,则因诗词更添韵味。“诗和远方”的魅力,将无形的文化变为有形的旅游资源。

走在襄阳大街小巷,诗词歌赋被揉碎了,分放在这座城的各个角落。管家巷内,白墙、地砖镶嵌着与襄阳有关的诗行;文创店里,有融入诗词元素的冰箱贴、明信片、印章;不少游客身穿古装、衣袂飘飘,游走于古今之间。

保存完好的陈老巷曾是明清时期襄阳蜚声海内外的“九街十八巷”之一。如今,茶吧、小吃、手工制作等小店,挤满了不到200米长的小巷,青砖灰瓦,木板铺门,古意盎然。

陋室茗是这条街的文创小店之一。店内卖得最火的是一种颜色青灰、状如城砖的小糕点。“创意源自襄阳古城墙,没想到糕点一推出,就受到追捧。”这款文创产品的设计者李文翰说,襄阳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创作提供了丰沃土壤。

叩开厚重的历史之门,襄阳留下不可移动文物4000多处,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8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个。“我们一方面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另一方面积极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新场景。”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袁晓宁说,立足历史文化和山水自然资源,当地用保护传承一根红线,串起零星散落的珍珠。

在南漳县,游客走进古山寨,听故事、学历史;在襄州区,非遗项目程河柳编吸引了游客,也带动了特色手工业发展;在古隆中景区,“三国文化+特色市集”带游客体验三国之旅;在华侨城奇幻度假区,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交织出奇妙火花……2023年,襄阳游客接待量近1亿人次。

行唐礼、吟唐诗、赏唐乐、观唐舞……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白日里恢弘气派的唐城景区,成为流光溢彩、乐声怡人的“夜长安”,容纳30多个节目的《大唐倚梦》打破传统演出模式,让游客边欣赏边游览,穿越回大唐盛世。

循着历史文脉,襄阳正加快建成独具文化和山水特色的国际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力争“十四五”末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旅游总收入达到800亿元。

(二)铁打襄阳真“重镇”

写过襄阳的不止孟浩然等诗人,罗贯中笔下《三国演义》120回中32回与襄阳有关。东汉末年这个群雄并起的时代,也是襄阳的高光时刻之一。三顾茅庐、隆中对策、水淹七军,一个又一个三国传奇在此上演。

“夫襄阳者,天下之腰膂也。”襄阳既把控着南下与北上的陆路通道,也紧握着东进与西出的水路交通,自古即为军事要塞。根据襄阳知名学者晋宏忠的研究,襄阳地区自春秋战国以来,曾发生过200多次大小不等的战争。

多次改变中国历史的事件都与它有关。其中,耳熟能详的刘备、诸葛亮隆中对策,定天下三分,可谓“三国”始于襄阳。羊祜、杜预二人先后镇守襄阳,定下灭吴大计,后杜预亲率大军伐吴,三分归晋,可谓“三国”终于襄阳。决定宋元王朝更替的关键战役襄阳之战,在这里打了六年。

经过无数大战洗礼,汉江南岸,因此筑起一座周长7.3公里的古城墙,守护了两千多年的时光。襄阳市文物管理处副主任黄健告诉记者,襄阳城北以汉水为池,东、南、西三面凿有130米至250米宽的护城河,墙高且固,壕宽且深,因其易守难攻之势,便有“铁打的襄阳”之说。

在这里停留得越久,襄阳的历史便越发清晰。

“樊,仲山甫所封也。”2800年前,襄阳城从浩瀚的历史中崭露头角。湖北文理学院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教授叶植说,襄阳城的前身是春秋战国时的楚北津戍,东晋史学家习凿齿著《襄阳耆旧记》记载:“楚有二津:谓从襄阳渡沔,自南阳界,出方城关是也,通周、郑、晋、卫之道;其东则从汉津渡江夏,出平皋关是也,通陈、蔡、齐、宋之道。”意指春秋战国时这里是楚国北方的两个渡口城邑——东津和北津,成为北通中原和向东拓展的军事要地。

襄阳古城此后又经历西汉初年设县筑城、东汉末年扩建、南宋修建砖城、明朝再次扩建定型的几次营建,或许是经历过太多战争之后的一种自觉,也由此书写了“一座襄阳城,半部华夏史”的厚重底蕴。

“铁打的”不仅是历经战争淬炼的城墙,还有扎实的工业基础。20世纪60年代,控扼南北、承东启西的襄阳,成为全国“三线”建设重点地区之一。湖北化纤厂、襄阳轴承厂、卫东机械厂、东方化工厂等一大批纺织、军工、化工企业,落户在襄阳市区的郊区以及南漳、谷城、宜城、老河口等地,奠定了襄阳现代工业的基础。

从1982年起,襄阳多次被评为“中国十大工业明星城市”。随着工业体系不断完善,襄阳形成了以汽车产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涵盖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三次产业结构由1952年的62.8∶3.5∶33.7优化为2023年的9.9∶42.5∶47.6,经济增长实现了由第一产业主导向第二、第三产业共同拉动的转变。

三国时期“木牛流马”的传奇演绎到今天,已是一座“汽车之城”崛起的新故事。凭借“东风出山首站地”,1992年9月,第一辆富康轿车从东风公司襄阳试装厂驶出,带动形成了以襄阳高新区为核心,辐射枣阳、谷城、老河口、南漳、保康、宜城等区域的集群式组团发展格局,全市拥有370多家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具备4000余种汽车总成和零部件的配套生产能力。

在“深耕”汽车产业过程中,襄阳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2013年,被认定为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2021年,出台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2023年,成为全国7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之一。汽车产业加快与新能源、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融合发展。

遇到红灯会停下来等待,碰到障碍自动刹车避让,“看”到行人提前减速,到达目的地自动发送取货信息……在襄城区尹集乡,一辆辆无人驾驶物流车有序行驶在街巷中,单车日送快递约2000件。

2024年7月,襄阳向东风蓝卡(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发放12张低速功能型无人车测试应用牌照,是襄阳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12辆无人驾驶物流车到31台智能网联公交车示范运营,从建设中心城区500多个全息路口到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和车联网产业园、大数据运营中心……智能网联基础设施建设和深度应用场景在襄阳加速落地,构建起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生态圈。

“代为重镇”,将爬坡过坎、奋勇向前的精气神刻入了这座城池的风骨之中。近年来,襄阳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三线并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襄阳规上工业企业达2129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675家,专精特新企业达4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1200亿元。

中日龙(襄阳)生产的全自动机械手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医疗等行业;航宇嘉泰为国产大飞机C919自主研发设计生产旅客座椅;航天四院42所护航“神舟”,承担逃逸系统发动机推进剂配方、飞船密封件等多项研制生产任务……

从汽车一家独大,到如今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群雄”并起,襄阳又一次成为各类产业争相布局的重地。

(三)侠义襄阳多“好人”

清晨,襄阳樊城区长征路的“龙掌柜”牛肉面馆内,碱面、汤料、小葱、香菜……整齐摆放在操作台上,一大锅开水正在沸腾,空气中弥漫着牛肉汤的香味。“90后”老板曾成龙和往常一样,一边熟练煮着面,一边热情与顾客打招呼。

面馆门口一块红色标牌,十分显眼,上面写着:“人在外遇到困难在所难免,本店为您提供A套餐,不图回报,只希望你有能力的时候再去帮助他人。”

“这是‘暗号’,小声告诉店员你需要A套餐就可以了。”曾成龙说,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得顾及别人的感受。曾成龙的面馆推出“A套餐”已近6年,每年都要送出四五十份,套餐里面包含一碗豆腐面、一个鸡蛋、一杯豆浆或黄酒,既能填饱饥饿的胃,也温暖了疲惫的心。

在襄阳,牛肉面是一道大众美食,又不仅仅是一碗面。一辣、二麻、三鲜,半篓碱面加上半篓豆芽,一杯黄酒,是襄阳饮食文化的鲜明特色,也是襄阳人骨子里的侠义精神。藏在市井中的牛肉面馆,还有不少类似曾成龙这样的老板,有同样送爱心餐的,也有热心参与公益的,还有收留流浪汉的。

千年的迎来送往中,襄阳守着那些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故事,塑造了它的江湖气魄,也滋养了这方土地的侠客梦。无论是史书,还是小说,提到襄阳,都绕不过一个“侠”字。

在金庸的武侠名作中,襄阳一共出现了260多次。《射雕英雄传》最后一回,主人公郭靖、黄蓉于华山论剑后,驰马助守襄阳城。《神雕侠侣》全书约四分之一内容的背景都在襄阳一带。杨过问郭靖襄阳能否守得住时,郭靖只说了诸葛亮曾留下的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来,郭靖、黄蓉的小女儿也因出生于襄阳而取名郭襄。

在武侠小说的渲染之下,襄阳蒙上了一层江湖情怀滤镜。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去世,襄阳人民自发为他点满了整个古城墙的烛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北襄阳东风汽车纳米科技(襄阳)有限公司总装车间,一辆辆新能源汽车陆续下线。谢勇 摄

“侠义”是金庸先生在其小说中给襄阳的“精神定位”。郭靖对杨过说:“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这八个字,杨过记住了,襄阳人也记住了,成了如今襄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襄阳2800多年的建城史中,胸怀家国、重情重义,始终是襄阳人深入骨髓的品质。这侠义,是诸葛亮、岳飞、韩夫人等人的忠勇无双、深明大义,是萧楚女、张自忠等人的前赴后继、死而后已,是王明健、聂海胜等人的隐名埋姓、问鼎苍穹。

这侠义,在快意恩仇的江湖中,在金戈铁马的史书上,也在街巷瓦肆的市井里。相比安稳度日,这里的人们也更期待来一场雪夜风陵渡的相遇,开启一段侠客之旅。

他是“全国最美基层民警”邱军,成功阻止电信诈骗2000多次,利用工作之余,他还和志愿者一起为100多个家庭找到了失散的亲人;

她是“爱心妈妈”吕玉坤,国网襄阳市供电公司的基层员工,20余年持续资助钱物,累计帮助150多名留守儿童和孤儿;

他是不在乎“多双筷子”的陈小峰,将路边遇到的流浪汉“哑叔”带回家照顾12年,并坚持为其寻亲,终于帮他找到回家的路;

她是爱心组织“点爱套餐”发起人黄艳丽,动员全市70多户爱心商家挂起“点爱套餐”牌子,为困难之人提供免费帮助……

风雨千年,江湖已远,侠肝义胆的气质,印刻在了襄阳的城市脉络里,成为一个个普通市民的行动自觉。襄阳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魏玮介绍,2022年以来,襄阳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创新打造推广“时间存折”志愿服务品牌,目前已发放超过100万张“时间存折”,存折上有日期、服务项目、服务时长、存支、余额、证明人等信息栏,参加志愿服务就可获得积分,目前已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005万小时。

“人齐了,走,咱们还是一起去转转。”夜幕降临,南漳县卞和社区文化广场上的灯光准时亮起,69岁的童祖福身着红马甲,融进人群——和社区居民聊聊柴米油盐,说说社区的琐事。

童祖福是卞和社区“银发调解志愿服务队”队长,只要有时间,他便和队员们逛广场、走街巷,在闲聊中了解、化解邻里矛盾。“年纪虽然大了,但为社区做点事,很高兴。”忙活了2个小时,他在每名队员的“时间存折”里记下“+2”。

“对积累到一定积分的,我们会上门慰问,送花,颁发‘社区最美志愿者’标牌等……”卞和社区党委书记郭俊说,虽然可以用积分兑换洗衣液等生活用品,但一次次志愿服务的经历远比物质奖励更有意义,“‘时间存折’推出以来,只有少数人兑换了物品”。

小小的“时间存折”记录下襄阳大大小小的现代“侠客”,将一个个“我”汇聚成“我们”,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风气,激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热情。2022年以来,襄阳市有7人获“湖北好人”称号、6人获“中国好人”称号,让襄阳这座城市如汉江水一般,豪迈里带着温存。

(四)南船北马更“通衢”

“听过老人说,城有两千余载。多少回三国,演绎在城外。抚扇的诸葛,隆中岗上卧……”哼着自己的原创歌曲,当地“90后”音乐人管泽祯走上古城墙头,抚摸青砖,感受这座城的来时路。

古城以西二十里外,诸葛亮曾“躬耕陇亩”于此。隆中群山合抱,绿荫苍翠,清幽雅致,保存了其学习、交友、生活的许多遗迹。诸葛亮并非真的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他只是要选择一个地方,以便更好地观察天下大势,获得更好的发展。襄阳贯穿南北、联通水陆,或为理想之选。

  襄阳古城临汉门。杨东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襄阳古城临汉门。杨东 摄

后来事实证明,诸葛亮的选择是正确的。隐居隆中后,诸葛亮做的事情主要有三件:白天躬耕陇亩,晚上挑灯夜读,闲暇之际拜会名士、结交朋友。他在这里和庞德公、庞统的联系更多了,逐渐形成了一个朋友圈子,如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等。

翻开史书,襄阳北通汝洛,西带秦蜀,南遮湖广,东瞰吴越,南方人到北方去,在这里弃舟上马;北方人到南方去,也要在襄阳下马登舟。“到清代中期,汉江上汉口到襄阳的船只每年约有两万艘,可见当时襄阳水运的发达。”叶植说。

合上历史的书卷,新时代“七省通衢”的画卷已在襄阳铺展开来,在南来北往的脚步声中,襄阳高铁网、高速路网交织,水运、空中航线交错,国内、国际交通交会,高铁、高速、飞机成为人们出行的标配。

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米”字形高铁网络的地级市,呼南、武西、郑万、合襄(规划)高铁以及浩吉、焦柳铁路设站襄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16公里,县县通2条高速;刘集机场完成改造,直飞全国30个城市;小河港开通26条国内外航线,通江达海。“铁水公空”综合立体交通网体系逐步形成。

“襄阳是80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47个国家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一。”襄阳市发改委主任阮莉莉说,下一步,随着西武高铁全线、呼南高铁、沿江高铁建成通车以及合襄高铁的落地实施,襄阳“米”字形高铁枢纽加快建设,将全面融入全国“八纵八横”铁路主干网。

大通道带来的货物“流量”化为要素“留量”。目前,襄阳已建成33个公路物流园和11个铁路物流园。襄阳综保区内,一辆辆新能源汽车和一批批汽车零部件等待出关,以公铁联运的方式发往西安。成立一年多,该综保区就开通了襄西欧、襄渝欧、襄汉欧等国际货运班列,以及至武汉阳逻港、深圳盐田港、宁波港等路线,2023年完成进出口贸易额3.16亿美元。

车轮滚滚向前,为曾经的“南船北马”地拓展了更宽的发展视野、更大的发展空间、更高的发展目标。历史上“楚有二津”中的另一处——“东津”一名现仍保留,曾经的重要渡口和军事要地,在高铁拉动下,成为东津新区,高楼耸立、车水马龙,智能制造、文旅项目纷纷落子。

位于新区的华侨城奇幻度假区,一到周末就吸引了众多周边地区市民坐高铁前来。除了常规游乐项目,游客可以坐上国内少有的超大多自由度动感平台,借助数码影视技术与虚拟仿真技术,穿越火星、金星等超现实的宇宙时空;也可以乘潜水艇,下到变幻莫测的海洋世界,与各种海洋生物“零距离”接触。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诗句在现代技术赋能下被具象化,恰如记者走进襄阳这片古老的土地,虽仍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历史深处的厚重,但没有暮气沉沉的老态,历史与现实安然并存于同一个时空,传统与现代深度交融、碰撞出新的火花。

  游客在湖北省襄阳市唐城景区游览。杨东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在湖北省襄阳市唐城景区游览。杨东 摄

它有古风古韵的一面,马跃檀溪的典故被作为街市名称沿用,休闲锻炼的襄阳人最爱以古城墙为聚集地,老街上古朴典雅的匾额相映成趣。也有充满动感和现代气息的一面,规划有序的高楼大厦,宽阔整洁的马路,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的产业园区忙中有序。

《与诸子登岘山》中,“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后一句,是“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如今的襄阳,早已不再是兵器铿锵的战场,展示出胜于往昔的繁荣。

展开蓝图,襄阳北依中原城市群,南临长江中游城市群,西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国家确定的中部地区重点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重点支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赋予襄阳“引领、辐射、联结、带动”的重大使命,为襄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近年来,襄阳地区生产总值每三年跨越一个千亿台阶,连续突破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大关,2023年达5843亿元,连续六年位居全国城市50强,连续两年居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第一位,更增添了向外辐射和向内吸纳的新动能。

2023年,中心城区人口增至239万人,吸引周边城市人口11.34万人;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9.3万户,新增规模以上物流企业77家;引进高水平人才团队90个、专业人才2000余人,新增在襄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3.5万人……一系列数据,展示了今日襄阳的魅力。

“三千里汉江,机遇在襄阳。”襄阳市委负责同志说,襄阳正抢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机遇,聚焦建成汉江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等“一枢纽四基地”的目标定位,加快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