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岳 林
高洞尼众禅院,原名高洞庙,又名丰泽庙。位于蓬溪县城西十五公里左右的明月镇望月街社区。始建于唐。宋崇宁(1102-1106)初年,徽宗赐庙额“丰泽”,专祀北宋廉吏李洪;元代毁于兵燹;明代正德、万历年间又重修和续修,清复为寺。川内知名尼众道场。遂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古树与古建筑
环境幽尘心和美。禅院屹立,依山临水,盘桓起伏,翠柏环抱,绿荫浓郁,清境自然。其上有高洞,山前有鉴潭。绿水淌月流年;钟鼓洗心醒梦。红墙环抱、翠竹掩映、古木扶疏、楼台亭榭、古朴典雅、匾额对联、词意隽永,翰墨飘香。“唯闻钟磬声,古寺藏林间”。环滩上有高洞,可独身攀行,探神君秘境,又至古寺内。寺前回首,隔河相望,正对龙宝,溪水环绕,宛如玉带,地涌灵气,同佑禅寺。寺后山秀林密,依山而上,百草圣苑,花药同植,芬芳沁脾,尼僧往来,禅农并修,花开四季,药香高洞。清代《蓬溪县志》云:“高洞环滩,(县境内)众水之门户。”顺流而下,沿岸怪石嶙峋,竹木参差。高洞禅院,耀眼于万绿丛中;钟磬木鱼之声,萦绕于幽谷上下。林泉清绝,风光如画。故宋代蓬溪进士赵溥在《咏高洞环滩》诗中赞之曰“鉴潭湛碧涵秋来,洞府元来别有天”。寂妙法师的剃度恩师海山长老曾赞叹:“高洞尼众禅院,戒律清净,环境清幽。”
殿堂楼阁塔建筑
建筑精匠心和顺。山门雄伟,雕梁画栋,颇为壮观;庙名题书,大家亲笔,通真达灵。观音雕像,慈悲庄严,接引众生。一步空门,进入下院,前后两殿,为明清古建筑。前是弥勒殿,单檐式木构建筑,内部高大空旷;后为药师殿,单檐歇山式顶,雄伟壮观。殿东五观堂、教学楼,西有张王
庙、住宿楼。经小步梯,举步上院,豁然开朗,别有洞天,亭台楼阁,精致别雅。以主殿建筑为中心,左右延展分布,东有钟楼、东寮房、圆融堂、楞严宝塔、观音阁,西有鼓楼、西寮房、西外院。上院建筑群为仿古建结构,主要为唐朝和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红墙金瓦,飞檐翘角,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寺中建筑,楞严宝塔独具特色。八角方形七级仿木结构楼阁式石塔,通体全用福建泉州白砌成。塔身墙体为石砌体,按丁顺砌体(即一丁一顺)进行砌体,砌体均用无垫片砌筑,石砌体均用榫卯结合;须弥座、栏杆、外墙面及雕刻均用荔枝面,石砌体均为火烧面。且不丹雘。塔基、塔身分别环绕观世音菩萨、释迦牟尼佛浮雕。塔内中心有八方石柱,塔心柱镌刻楞严经文,楼梯随柱身直达顶层,塔内四周石壁刻有释迦牟尼佛从诞生至涅槃浮雕。宝塔后山壁有楞严圣境大型浮雕照壁,其左国泰民安浮雕,其右福满人间浮雕。再观宝塔,工艺精美,匠心别具,寺之瑰宝。
芝溪环绕
灵蕴深同心和善。禅寺千载,文化厚重。内有清代乾隆三十二年和咸丰年间记事石碑三块、光绪十年木刻一块。清代水墨花鸟壁画三铺。清代及民国时期的“禁鱼令”和“水文”告示题刻,至今尚存,其上方镌刻有浮雕蟠龙和阴刻“神”字,合为“神龙”之意, 至今保存完好。名人遗踪,历历可寻。宋代蓬溪进士赵溥、赵球、赵炳、李鼎、陈甲;元代名士文三元;明代浙江布政使马金、吏科给事中张正学、邑令李茂实、李相、赵端益、县尉陈纲;清代蓬溪知县潘之彪、举人杜思柔、拔贡蒲宪祖等历代诗人、墨客,遍游古庙,均有题咏。千春古庙,孕育经典。故“洪公济民方入道,专司风雷和云雨”“车水高洞现龙头,龙虎相斗洒甘霖”“住持往生二十载,寺钟自鸣官住持”等古庙故事,世代相传。
四川省第二十二次传授二部僧三坛大戒法会(二僧)
持戒行初心和合。今之禅寺,绿树掩映,竹柏森森;义天朗耀,梵呗袅袅。音声垂救,神妙感通,普施教化,善度众生。尼僧尊法守规,爱国爱教,正信正行,护持三宝,持戒精进,弘法利生,慈悲济世,正己化人,奉献社会。禅寺管理有策,规范有序,洁净有范,制度有用,引领有方,服务有力。每逢春节期间,寺内香客如云,香烟萦绕,佛号盈耳。又逢佛诞节、盂兰盆会等法会活动,弘扬佛教文化,教化十方信众,祈求国泰民安,祈福风调雨顺。真乃教风优良、戒律清净、功能齐备、器宇不凡的佛土圣境。成功承办四川省第二十二次传授二部僧三坛大戒法会、遂宁市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工作现场会。先后荣获省市县宗教中国化示范场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谐寺观教堂、统一战线同心教育实践基地、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实施依法治县重点单位等荣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