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没电没网的山洞中,你能生活多久呢?”

在贵州的一座深山之中,有这样一部分人住在天然的洞穴中,自给自足,与世无争。

更让人感到惊讶的是,他们竟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将近150多年。即便是生活条件落后,他们也坚决不搬走。

那么,山东中的条件如此简陋,这里的人们为何不愿意搬出去呢?而他们在山洞中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01

深山中的“世外桃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贵州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其中的丘陵和山地更是占据了全省总面积的92.5%。

在紫云县水塘镇的群山之间,有一座海拔约2000米的高山中,天然生成了三个洞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这些洞穴被当地人称为下洞、中洞和上洞。

其中,中洞的名字尤为引人注目,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自然奇观,更是因为它承载了一个古老苗寨的历史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这里的寨民所说,在多年前的战乱年代,人们饱受战火的摧残。而为了躲避战乱,紫云县的中洞便成为了一个避难之地。

一群苗族祖先,拖家带口,在颠沛流离中找到了这片与世隔绝的山洞,并开始了长达几十年如一日的隐居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的苗寨人在这里繁衍生息,默默守护着这片神秘的山洞和古老的传承。

而洞内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却也隔绝了外界的纷争,给了他们一种与世无争的宁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离他们的居住地161公里之外,就是霓虹闪烁、车水马龙的城市,但这里的人们却几乎没有亲眼见过这种繁华。

而他们唯一出门的机会,也只是为了购买一些基本的生活物资,比如油盐酱醋等等的一些生活必需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隔一段时间,寨子里就会派人,沿着崎岖的山路,走上十几公里,来到最近的小镇购买日用品。

对于这里的人来说,这已经是与外界交流的最大限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什么高楼大厦、智能手机、互联网,这些现代化的标志物对于他们来说完全陌生,甚至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产物。

此外,他们的经济来源也几乎全靠自给自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片群山中,他们依靠着种地、饲养家畜,织布、酿酒等维持着一种封闭式的经济循环。

偶尔多余的农产品或是手工制品也会被拿到附近的集市上售卖,以此来换取生活所需的物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即便如此,他们的年收入也少得可怜——每年人均不过两三百元,和现代化的生活标准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但是,这样的清贫生活在他们的眼中却显得十分的满足与安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更加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个苗族群体依然坚持着周朝流传下来的婚嫁礼仪。

只有在“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大礼节之后,婚事才能算是礼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这里的丧葬习俗也极具有苗族特色。

当洞中的族人去世后,村民们会唱起古老的苗歌,送逝者踏上另一段旅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直到2003年,这个洞穴村落才第一次接入了电力。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位名叫胡兰克·博德的外国人。

出于对这个封闭族群的关注与关怀,他自掏腰包,捐赠了十万元用于帮助他们建设电力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选择帮助洞穴居民的并不仅仅是这位外国人。

一位年轻的姑娘在了解了这里的艰难生活后,毅然决然地决定来到这片偏远的山地,为这里的村民们带来了希望与温暖。

02

山洞中的支教女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03年的一天,一位名叫王东灵的女生在电视节目上看到了洞穴中村民的日常生活后,便不顾家人反对,来到了这里支教。

她并不图名利,也不要任何报酬,唯一的愿望就是通过教育,为这些孩子带来一些外面的光亮,帮助他们走出大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王东灵也并不是第一个踏上这条支教道路的志愿者。

相关部门每年都会组织一批批志愿者,试图通过知识的传播改变洞穴里的生活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王东灵是第一个完全自愿、并且不领取工资的支教者。

在来到这里后,王东灵选择了彻底融入到这个封闭的村落,与当地人同吃同住,试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赢得他们的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天,王东灵在简陋的中洞小学教书,带领孩子们识字、学习基础知识;

到了晚上,她就和村民们围坐在篝火旁,聊着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一年的时间过去了,王东灵并没有成功劝说村民们搬到大城市生活。相反,她自己倒是越来越适应这里的生活。

在王东灵的努力下,中洞小学的学生人数从最初的40人逐渐增加到了70多人,甚至就连周边村庄的孩子也开始纷纷前来求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也让王东灵看到了希望,虽然他们暂时无法走出大山,但王东灵相信,这些孩子们的未来一定会比他们的父辈更宽广。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2004年,王东灵带着一批学生去城里参观学习时,车辆在途中遭遇了车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车祸并没有造成更大的伤亡,但王东灵却不幸受伤严重,被迫休养了一整年的时间。

就在许多人以为她再也不会回到那个偏远的山洞中,但在一年后,王东灵再一次返回了中洞小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2005年,王东灵的事迹被更多的人所知晓,她也因此获得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殊荣。

与此同时,这个原本鲜为人知的中洞苗寨,也因为王东灵的经历,开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03

成为旅游景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06年,湖南卫视策划了一档名为《洞穴之光》的节目。

这档节目报道了生活在大山深处洞穴中的中洞村民,以及在艰苦环境下坚持教学的王东灵老师的事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节目播出后吸引了来自广州的一家公司,他们为中洞村捐资兴建了一所“希望小学”。

与此同时,外界对于中洞村的兴趣也在逐渐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探险爱好者、旅游发烧友也开始闻讯而来,他们被这个充满神秘感的地方所深深吸引。

有了游客的光临,中洞村村里的经济也逐渐有了起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里的一些比较有头脑的村民看到了商机,他们开设了农家乐,提供简单的食宿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而除了农家乐,村里的一些手工艺人也看到了商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制作出各种根雕、木雕工艺品,并将其售卖给游客。

这些工艺品也因其独特的风格和原始的美感,深受游客的喜爱,销量也相当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业,当地相关部门也投资1500万元建造了一条观光缆车。

这条缆车不仅极大地缩短了中洞村与外界的距离,也给游客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那些曾经住在山洞里的村民们,也开始习惯接触现代文明。

许多年轻人也因此选择走出大山,到城市里去闯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如今的中洞村,虽然依旧保留着古朴的民风和习俗,但村民们的生活已经不再局限于山洞之中。

他们接触到了更多的现代生活观念,并且也逐步融入到了现代的生活之中。

04

结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中洞村来说,现代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次文化与情感的碰撞与融合。

尤其是对于中洞村的村民来说,这个山洞不仅仅是一个赖以生存的住所,更是一个拥有着他们全部记忆和深厚情感的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每个人也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我们也应该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他们的选择。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探秘贵州亚洲仅存穴居苗族:按照周代六礼娶亲2014.08.24
央视网——王东灵: 一个女孩的洞中岁月 2010.02.25
华西都市报:《穴居“部落”支教初体验,以前劝大家搬走,现在不了|70年70人》2019-7-10
中华泰山网:2017年8月25日,亚洲惟一“穴居部落”仍按周代六礼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