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1984年5月10日凌晨,中越边境前线,一名战士不幸被敌人的炮弹击中,被炸得浑身是血,身体被弹片插满,命悬一线。
广西303医院前线救护所的医生全力抢救,但还是晚了一步。
严重失血,最终,这名战士停止了呼吸。
战士的遗体被搬上汽车,将和其他死去的战士,一同送去火化。
然而,就在转运遗体之时,诡异的事情发生了,这位战士的“遗体”突然从车上滑落下来,而且还是一连两次!
01
湖南桂阳县大塘乡麻地村,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几位身着军装的干部神情凝重地走了进来。
"李大哥、李大嫂,节哀。"桂阳县民政局和武装部的领导,从黑色的公文包里郑重地取出一份烈士证书和一枚二等功勋章,"陶雄为了保护战友,在前线英勇牺牲了。"
话音未落,李母"扑通"一声瘫倒在地,当场昏了过去。李父的双手在颤抖,他紧紧攥着那份烈士证书,泪水无声地滚落,证书上的文字是那样的刺目;
"我的儿啊..."一向坚强的李父,第一次在外人面前失声痛哭。
几天后,李父在大儿子的陪同下,专程去了广西龙州下冻烈士陵园。
在第8排第3位的墓碑前,他颤抖着双手插上三炷香。
"陶雄,爸爸来看你了..."望着墓碑上"李陶雄烈士之墓"几个大字,李父的思绪不自觉地回到了三年前的那个夏天。
那年,李陶雄高中毕业,本来有机会考大学。
可是,当父亲兴冲冲地和他谈起大学的事情时,这个倔强的儿子却说要去当兵。
"爸,从小我就有个英雄梦。保家卫国,我义不容辞!"
记忆中的儿子,是那样的意气风发。
1981年,他终于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成为了广西独立师的一员。
每次写信回家,他都充满自豪:"我在部队很好,已经光荣入党了,还当上了班长..."
在陵园的寒风中,李父又想起了儿子最后一封家书:"敬爱的父母大人:我现在保卫边界的最前线,我们全班作战十分勇敢,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我们多次完成了侦察任务,受到...表扬..."
这封信是收到烈士证书后的第二天收到的。
02
此时的李父不会知道,就在一个月前,在距离这里数百公里外的前线医院,发生了一个奇迹。
那是5月10日凌晨两点,前线救护所的灯在黑暗中摇曳。就在烈士们的遗体的时候,诡异的一幕发生了——一个"遗体"竟然连续两次从转运车上滑落下来!
年轻的护士郑英独自站在临时停尸房外,一阵风吹过,让她不自觉地裹紧了白大褂。
她的目光停留在那具被重新抬上车的"遗体"上,心中泛起一丝异样。
战场上的生死,她已经见过太多。可是今晚,仿佛有什么在召唤着她。
或许是那个年轻的面庞,或许是那双倔强地睁着的眼睛,又或许是——那两次意外的滑落。
"等一下!"她喊住了正要关车门的两名战士,快步走上前,小心翼翼地拉开裹尸袋。
灯的光影下,那张年轻的脸庞安详而倔强,那双眼睛,怎么都无法合上。
郑英将手伸进了战士的衣服。当她的手掌贴上那具身体的那一刻,心脏猛地跳动了一下——她感受到了一丝微弱的体温!
"快!把他送到急救室,他还活着!"她的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
急救室瞬间亮起了刺眼的灯光,医生们迅速展开抢救。
郑英一遍遍地将耳朵贴近战士的胸膛,倾听着那微弱得几乎听不见的心跳声。
一袋袋鲜血顺着输液管流入战士的身体:500cc、1000cc、1500cc......
当输入第2500cc鲜血时,奇迹出现了——他的心脏,再次强力的跳动了起来!
但危机远未结束,李陶雄的生命随时可能再次消逝,303前线救护所立即向上级请示,希望能调派直升机将他送往后方大医院救治。
凌晨8点40分,军用直升机升空了。
这时,雷达发现两架越军米格战机也升空了!敌军显然认为这架直升机载着重要军官,企图拦截。
危急时刻,我军立即派出六架战斗机升空护航。
在三倍于敌的优势下,越军战机被迫退却。
李陶雄,这个从死神手里夺回来的生命,终于安全抵达了大后方。
在随后的日子里,他经历了一场比战场更为残酷的考验。
全身上下150多块弹片,其中有20块深深嵌入要害部位,无法手术取出。
炎热的天气下,伤口开始化脓,甚至长出了白色的蛆虫。
医护人员的工作日志记录着令人心痛的细节:
"6月11日,清除白蛆56条;
6月12日,42条;
6月13日,30条......"
由于担心"空欢喜一场",医院始终未将李陶雄还活着的消息告知部队和家属。
医生护士们24小时轮流值守,用扇子为他驱散炎热,细心地清理伤口。
一个多月后,部队班师回营,李陶雄所在的5班被荣立集体一等功。
他作为班长指挥全班完成阻击任务,英勇救战友,被追授二等功。连队还掀起了向他学习的高潮。
而此时的他,仍在与死神搏斗。
03
1984年7月26日,在漫长的78天昏迷之后,病房里,李陶雄终于睁开了眼睛。
醒来的第一句话:"部队还在阵地上吗?"
第二天,医院终于打通了连队的电话。
电话那头的连长张泽建听到"我是李陶雄"时,根本不敢相信。
"你是李陶雄?"张泽建震惊了。
"我是5班班长李陶雄,"他虚弱的说。
"那我问你,你连长叫什么名字?"
"他叫张泽建。"
"指导员是谁?"
"陈亮平。"
一一对上后,连长又惊又喜,当即派战友来看他。
第二天赶来的司务长见到他时喜极而泣,紧紧握住他的手:"奇迹!奇迹!真的是你......"
当李陶雄的家人接到通知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不是...不是已经......"父亲说话都不利索了。
母亲更是从病榻上一跃而起:"我就知道,我的儿子命硬!"
一个星期后,父亲和大哥从湖南老家赶到南宁303医院。
在病房里,父亲握着儿子的手,大哥坐在一旁,都激动得说不出话。
10个月后,历经40多次大手术,80多次小手术,取出大小弹片56块后,医生正式宣布,李陶雄彻底脱离了生命危险。
李陶雄在养伤时也会时常独自叹气。
是啊,25岁的李陶雄是英雄,是楷模,但是却成了一个废人。
李陶雄是光荣的,休养中的他,每每想到父母已经老去,自己不仅不能在父母膝前尽孝,还要让父母照顾他的余生...
04
就在这段最艰难的时期,一封特别的信寄到了医院。
信是从老家邻村寄来的,寄信人叫王光秀。
信中写道:"去年走亲戚时,我就听说了自己家乡有一个保卫国家牺牲的英雄,非常感动。没想到后来竟然听说你没有死,就总想着来照顾你。月亮代表我的心,当你每天看到月亮的时候,就说明有人在爱你。"
不久后,王光秀真的来了。
她偷偷向护士借了一套白大褂,装作护士来到病房。
那天,她为李陶雄端来饭菜,削苹果,还说是专门为他服务。
在得知这个假护士是王光秀时,李陶雄慌了;
"你别开玩笑,"李陶雄:"我是个残疾人,你还年轻,我会耽误你的。你父母知道你的决定吗?"
王光秀的回答斩钉截铁:"阎王爷都不收你,就是要让我在人间好好照顾你呢!"她的决定已经和家人说过,家里人非常支持。
"我要嫁给你,和你过一辈子,谁也改变不了我的决定。"
他们结婚的消息传到部队,连队特意派车开了400公里来接他们。
婚礼上,营长热泪盈眶:"我代表全体官兵,感谢通情达理的光秀姑娘,能够看上我们英雄李陶雄,没有因为他是一级残疾人而嫌弃他。这是作为一名军人,无上的荣光。"
王光秀则动情地说:"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国家那么大,没有人保护是不可能的。李陶雄因为保卫祖国光荣负伤,我能陪伴英雄,感到很光荣。照顾李陶雄一辈子,我不是一时的冲动。他能爱祖国,爱战友,我精心地照顾他,他自然也会爱我。"
05
重生后的生活并非坦途。
每年的4至5月,李陶雄都会经历剧烈的头痛,炮弹的爆炸声仿佛永远在脑海中回响。
那正是他受伤"死去"的时节。左眼失明,右眼视力只有0.5,看书必须用放大镜。
部队改制后,李陶雄带着妻儿回到了地方,刚开始的生活是艰难困苦的。
妻子的工作还没安置,又有两个孩子,没有住房,只能租房住,抚恤金不够度日。
后来,桂阳县政府将李陶雄妻子安排在供销社贸易公司上班。从此李陶雄妻子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和他。
英雄也有难日啊!
李陶雄的伤口偶尔会感染化脓,回到了地方之后地方医院却因为当时部队和地方关系没有理顺,一直在推诿。
那是李陶雄第一次哭了出来。
无奈之下,李陶雄妻子找到了部队医院;
部队医院的大夫说:"解放军在战场上流汗流血,下了战场我们不能让他再流泪。"
就这样他在部队医院得到了调养。
日子虽然艰苦,但这个特殊的家庭还是坚持了下来。一儿一女都很孝顺,比起正常的老爸,对他多了一份敬佩。
2021年6月,已经61岁的李陶雄还在长沙部队医院就诊,心脏出现了新的状况。
但他依然坚持走路时抬头挺胸,步伐稳健。"只有这样,才不会辜负当年救活我的人。"
在外人看来,他和正常人无异。
可只有他自己知道,身上还有100多个无法取出的弹片,时时刻刻提醒着他曾经的经历。
他经常说:"一个人可以被摧毁,但绝不能被打败。对我们这些伤残的退伍老兵来说,好好活着,才是最终的胜利。"
每年,李陶雄都会专程去南宁303医院,看望当年救过他的医护人员,特别是已经退休的护士长郑英。
"这里是我重生的地方。"
"我需要感恩的人太多了。我这样的人,不能浪费当年抢救我所付出的心血,我要坚强活下去。"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无数像他这样的军人,用青春和热血,守卫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有的长眠于异乡,有的带着伤痛归来,但他们都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
和平年代,李陶雄们的故事,是一个民族不能忘却的记忆,是一段需要永远传承的精神财富。
因为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我们才能享受今天的岁月静好。
信源:致敬!光荣在党50年!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注:文章素材来源于互联网;
图片源自互联网,仅用于叙事呈现,如有侵权联系立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