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急性炎症,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常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多发于冬季。据调查,75%以上的儿童在3岁前至少患过一次急性中耳炎,50%的儿童一生中至少3次急性中耳炎发作,93%的儿童7岁的时候至少已患过一次中耳炎。30%的人会反复发作,发病高峰年龄主要在2岁以内及学龄前期。
何为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是指细菌和(或)病毒等病原体经咽鼓管直接入鼓室引起中耳腔黏膜感染,通常继发于普通感冒,在48h内发病,病程不超过12周。急性中耳炎根据病理特征不同可分为急性非化脓性中耳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使得咽鼓管咽口及软骨段黏膜炎性充血、肿胀而发生阻塞,同时可能伴有细菌或病毒经咽鼓管直接进入中耳腔,从而造成中耳黏膜包括鼓膜炎性反应,早期呈急性炎症,后期中耳腔有炎性浆液性或黏液性渗出变化。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指由前期中耳负压形成中耳大量渗出液,成为细菌的培养基,使得化脓性细菌持续经咽鼓管侵入,导致大量繁殖,使得毒素吸收,引起全身发热症状。其病理表现为中耳黏膜充血、肿 胀、脓性分泌增多、鼓膜充血外凸,甚至穿孔流脓。如感染累及乳突腔化脓,未及时引流,可发生颅内和颅外并发症。
正常鼓膜 鼓膜穿孔
中耳炎有哪些危害?
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会间断或反复的耳流脓,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困扰;
2、中耳炎会破坏听小骨或骨膜,造成不同程度的耳鸣或听力下降;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严重的时候会引起骨质的破坏,尤其伴有胆脂瘤时,骨头破坏更为明显,会引起邻近气管的改变,出现眩晕、面瘫、脑膜炎、脑脓肿、静脉炎;
4、三叉神经和外展神经受影响时会出现顽固的头痛或眼球的运动障碍;
5、颅内受压的时候还会出现脑水肿和脑疝而危及生命。
中耳炎的诱因有哪些?
一、咽鼓管途径感染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细菌可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感染。
2、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百日咳等也可通过咽鼓管入侵中耳引起急性中耳炎。
3、不正确的捏鼻鼓气或擤鼻涕,游泳、跳水,不恰当的咽鼓管吹张或鼻腔治疗等,可将致病菌及鼻腔分泌物等逆行进入中耳腔引起感染。
4、婴幼儿的咽鼓管短而宽,并且开口处位置低,如果平卧哺乳,乳汁及胃内容物易经咽鼓管逆流入中耳引起感染。
二、鼓膜途径
鼓膜穿刺,鼓膜置管,鼓膜外伤时,外耳道的致病菌可通过穿孔处直接进入中耳腔引起感染。
儿童中耳炎如何治疗?
一、抗菌药物治疗
儿童急性中耳炎常见的3种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未分型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杆菌。
推荐选用口服阿莫西林,其常用剂量40~45 mg/( kg·d)增加到 80~90 mg/(kg·d)能有效对抗青霉素中度敏感菌株,疗程 7~10 d。或选择大环内酯类的口服阿奇霉素等,阿奇霉素每次剂量 10 mg/kg,每日 1 次,疗程为 3~5 d,疗程总剂量不超过1500 mg。以上药物治疗无效,可选用第2或第3代头孢菌素,如肌注头孢曲松和口服头孢地尼等。
抗菌药物治疗的疗程:
(1)对于<2岁和临床症状严重的患儿,口服抗菌药物标准疗程为10 d。
(2)对于有轻度或中度临床症状的2~6岁患儿口服抗菌药物标准疗程为7 d。
(3)对于有轻度或中度临床症状的>6岁患儿,口服抗菌药物标准疗程为5~7 d。
二、局部治疗
(1)使用1%酚甘油滴耳剂缓解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的早期耳痛症状。
(2)使用3%双氧水清洗后,局部采用非耳毒性抗菌药物滴耳剂。
(3)鼻腔局部用药减充血剂(使用不能超过7 d),以及抗组胺药或鼻用激素,可缓解咽鼓管咽口炎性黏膜的肿胀,降低中耳腔负压,减少渗出,缓减疼痛。
如何预防中耳炎?
1、预防呼吸道感染;
2、注意耳部卫生和保持耳部干燥;
3、避免不良用耳习惯:不要用力掏耳;
4、预防急性传染病;
5、预防临近器官:如鼻腔尽可能保持清洁;
6、正确喂奶姿势:不要卧位给孩子喂奶;
7、增强抵抗力。
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药学部 廖航
审稿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管药师 李健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