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亚洲至大洋洲最重要的候鸟中转驿站——辽宁丹东鸭绿江口湿地,每年春暖花开之际都要迎接数十万远道而来的候鸟。它们会在这里进行休整和觅食,为迁往繁殖地做好体能储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些候鸟中,有一种了不起的小鸟,它们创造的飞行神话,曾轰动科学界,让很多飞机都甘拜下风!那么这种小鸟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呢?

创造神话的小鸟

神奇的小鸟被称为斑尾塍鹬(chéng yù),是鸻形目-鹬科-塍鹬属下的一种鸟类。“鹬”大家可能很陌生,但说起“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就不陌生了。鹬是水滨鸟类的统称,由于常常在滩涂、水边觅食,通常具有长嘴、长脚的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7年,一只斑尾塍鹬不幸落入人类的手中。万幸的是,人类给它安上了小型卫星跟踪器后就放了它。此后这只编号为E7的斑尾塍鹬便开启了让科学家跌破眼镜的旅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7年3月,斑尾塍鹬(E7)7天7夜不休不眠跨越太平洋,连续飞行了近10300公里,一口气从新西兰飞到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7年5月,斑尾塍鹬(E7)以同样的方式飞了6天6夜,到达了繁殖地阿拉斯加冻土带,行程近6500公里。

2007年8月,斑尾塍鹬(E7)8天8夜不吃不喝不睡不停靠,跨越太平洋,连续飞行了近11700公里。打破了3月份自己创下的连续飞行纪录。然而,这并非斑尾塍鹬的极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湖南省动物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介绍,斑尾塍鹬可以不间断飞行11天。这个纪录是2020年脚环编号为“4BBRW”的斑尾塍鹬,从阿拉斯加飞往新西兰时创下的,飞行距离达到了12200公里。

有人可能会问:怎么知道小鸟半路有没有偷偷吃饭睡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我国先进的鸟类监测技术为例,斑尾塍鹬的追踪器仅3-5克,待机时间超过5年,每秒进行数据实时回传。监测数据包括,高度速度、温度、经纬度、航向、活动量等等。

简单来说,鸟类无论是停靠,吃饭、喝水高度都需要下降。如果数据显示一只鸟在11天内,每秒钟都在高空,而且每秒速度都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那就说明这只鸟11天内一直在飞,没有落下来过。因此斑尾塍鹬创下的记录是可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续飞行11天,一口气横跨太平洋,不休不眠飞行上万公里,这完全打破了科学家对鸟类的认知,也带出了很多问题:

飞机还需要加油呢!小鸟飞行的能量哪来的?

每年为何飞这么远?为何要跑到辽宁来?

斑尾塍鹬为什么可以11天不睡觉?

它是如何准确辨认方向的?

为了食物

众所周知,南北半球季节是相反的。由于冬季冰封的大地上难以找到食物果腹,为了生存一些鸟类便有了南北迁飞的习惯。

当南半球的新西兰即将步入寒冬,斑尾塍鹬便会快速飞往北半球,那里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比较容易“填饱肚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斑尾塍鹬演化出连续飞行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可以一直生活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之中,而不需要应对四季变化;可以防止在越洋途中找不到礁石;还可以减少与天敌的时间交集;

代价是斑尾塍鹬对食物要求极高。简单来说,如果不能随时加油,想要跑得久、跑得远就要用好油,但不是所有加油站都有98号油。对于斑尾塍鹬来说,优质的蛋白质能转换更多的脂肪,而脂肪就是它们的飞行燃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防止在越洋途中因坚持不住葬身鱼腹,斑尾塍鹬在南北迁徙的过程中往往会选择优质的中转驿站进行“加油”,但这样的停留点并不多。在一些普通的中转驿站,由于食物不充足,斑尾塍鹬为了补足燃料,甚至会对昆虫和蜘蛛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辽宁丹东鸭绿江入海口,由于淡水与海水交汇,这里养分充足,孕育出的虾、蟹、鱼都又肥又美,每年都有几十万只候鸟跑来分羹。

此外,只有这里有黄蚬子,学名青柳蛤,是斑尾塍鹬的最爱。正所谓“鹬蚌相争”,这类小鸟都难以抵挡贝类的诱惑。

由于入海口养料充足,温度适宜,黄蚬子比大多数蚬子个头都要大,蛋白质含量也更高。对于斑尾塍鹬来说,这就是“98号汽油”。

如今鸭绿江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这里便成了斑尾塍鹬首选的北迁中转站。

不过,即便是选择在鸭绿江入海口停靠,斑尾塍鹬依旧不敢松懈。为了囤积足够的脂肪,斑尾塍鹬必须要对自己下狠手?

没有人比我更懂“减肥”!

在斑尾塍鹬的字典里不存在“胖瘦”,因为这两种状态它们可以频繁切换,而且增减幅度很大。今天可能是320克,几天后直接减半至160克,过一个月又涨回320克。你想不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办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图是一只刚刚到达鸭绿江口的斑尾塍鹬,体长约35厘米(成年体长均值)。因为刚经历了7天7夜的飞行,此刻的斑尾塍鹬仅剩160克,羽毛已经凌乱了,翅膀也无法合拢了。不过,它来不及休息,因为一个月后又要启程,必须抓紧觅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图是一只准备离开鸭绿江口的斑尾塍鹬。经过一个多月的胡吃海塞,体重已经恢复至320克,羽毛也更换完了。

斑尾塍鹬每年都会经历两次换毛,羽毛还会换颜色。如果不做点标记,同一只鸟一个月后,你可能就认不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刻的斑尾塍鹬虽然看起来丰满,但其内在处于极度扭曲的状态。由于路上根本不需要吃饭、消化、排毒,斑尾塍鹬压缩了自己的消化系统与内脏,只为给脂肪腾出更多的地方。

燃料满载的情况下,斑尾塍鹬的脂肪占比达到了体重的一半以上。在飞行时,斑尾塍鹬可以看作是一个仅剩翅膀肌肉与脑子的脂肪团。

传承

每年5月初,鸭绿江口的斑尾塍鹬大多已经攒足了繁衍所需的能量,同时换上了恋爱红装。海风与潮水会告诉它们夏日来了,广阔的冻土带已经解封,是时候回老家“相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种来记忆深处的呼唤,每一年无论飞得有多远,选择在哪里停靠,但最终斑尾塍鹬都会回到阿拉斯加,即便那里危险重重。

6天后,第一批斑尾塍鹬就会出现在阿拉斯加的冻土带上。它们会在苔原地上踩出一个浅坑,作为巢穴,然后与另一半诞下3-5枚爱情结晶。晚上雄鸟孵蛋,雌鸟休息。白天雌鸟孵蛋,雄鸟则需要在一旁,随时准备以弱小的身对抗猛禽与野兽。

21天后,小鸟就能出壳,不到一小时就跟着父母四处溜达,一个月以后便可以自己寻食与飞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的7月底,阿拉斯加的海滩上就会出现一批批1-2个月大的幼鸟。这里并没有黄蚬子,但斑尾塍鹬却将迎来一年之中最长的旅途。对于幼鸟来说,这也是生命中的第一次长途飞行,为此它们会“饥不择食”地将浆果与种子也写入燃料菜单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底,北极苔原即将覆盖上冰霜,只要风向一变,斑尾塍鹬便开启近1.2万公里的南迁之旅。这趟旅途中并没有北迁时的“鸭绿江口中转点”,快则8天8夜,短则10多日便可以到达新西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斑尾塍鹬会在南半球一直待到3月中旬,然后又可以飞向日思夜想的鸭绿江口。就这样一年年来去,每一年斑尾塍鹬都需要飞3万公里。按斑尾塍鹬的寿命15-20年计算,它们一生之中累积的里程足以从地球到达月球,寿命长些的甚至可以往返。

不用睡觉吗?

迁徙的路途遥远,充分的睡眠才能让大脑足够清醒,保证不走错方向。但科学家至今都不清楚斑尾塍鹬究竟如何解决睡眠问题。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斑尾塍鹬或许可以让左右两边的大脑半球进行轮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球共有8条固定的候鸟迁徙路线,世世代代一批批候鸟都是这么迁徙的。或许斑尾塍鹬可能只需要用很少的脑力就可以辨别星光、沿途景观、太阳的方向、地磁导航等方式来识别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斑尾塍鹬进入巡航阶段后,其中一个大脑半球会告诉另一个半球:我要休息了,进入自动巡航模式。身体便交由单独半球所控制,它会按照深深刻入潜意识中的路线图,习惯性地辨别方向,习惯性感知风的流动,进行高效率的飞翔。这或许就是他们成为飞行冠军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