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4日上午,“东方斐帝亚”:刘既漂设计艺术展在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是为纪念装饰艺术运动诞生百年而推出的中法文化活动,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承办;刘既漂家族档案馆、杰奎琳文化艺术、杭州市发展会展业服务中心协办。展览通过400余件展品,生动展现了中国第一代留法艺术家中专注于设计与建筑领域的杰出代表、国立艺术院(现中国美术学院)首任图案系主任——刘既漂的艺术创作历程与思想精髓,是通过设计探讨中国现代性的重要一步。
开幕式现场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副院长韩绪,纪委书记陈于杰,浙江省贸促会贸易促进部部长李立嘉,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叶虹出席开幕式。
中国美术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刘正,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杭间,学术委员会委员吕品田、李凯生、陈永怡、陈正达,老教授孙晴义、佟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同济大学教授张磊,东南大学教授李华、史永高,浙江工业大学教授袁宣萍,浙江图书馆副馆长张国樟,杭州博物馆馆长王英翔,无锡美术馆(无锡书画院、书画艺术杂志社)馆长顾真真,杭州市文化馆馆长祝捷,法方参展团队代表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Philippe Cinquini、杰奎琳文化艺术总监吴敏僖,刘既漂后人Jennifer Wong、Matthew Wong、Cayden Wong,借展方代表赵大川家属赵毅敏以及中国美术学院相关教学单位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开幕式。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馆长张春艳主持开幕式。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代表主办方接受刘既漂家族赠礼,并回赠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出版的《刘既漂文集》
韩绪用四个关键词表达对刘既漂先生的敬仰。第一,激荡。1928年,国立艺术院建校之初即处在激荡的大时代,艺术界各种思潮此消彼长。刘既漂先生的回顾展览,是对被称之为“大先生们”的青年与激荡时代的重新思考,也正是中国美术学院提出“到源头饮水,与伟大同行”系列学术活动的本意。第二,同频。蔡元培先生在1924年提出要“采中西之所长,并建立中国的时代艺术”,与刘既漂先生之于绘画艺术、李树化先生之于音乐创作、林文铮先生之于艺术教育理念同频。第三,雄强。韩绪引用《赤壁赋》中的“遥想公瑾当年”来描绘青年刘既漂创作的雄强之力与英发之姿,展览正希冀让这种力量得以梳理、推动,并真正地发生在当下,进入每一个当代艺术青年的血液。第四,融通。刘既漂先生的艺术生涯融汇通达多领域,涉足艺术教育、商业设计、国防工程,正如古希腊的斐帝亚一样,拥有饱满的艺术人生。韩绪指出,无论是文艺复兴的三杰还是中国诗书画印兼通的大师,都展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在学科分类日益精细的当下,面对跨界融通的挑战时,更应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美术学院始终坚守着培养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的“四通”人才的初心。
法方参展团队代表、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Philippe Cinquini致辞
Philippe Cinquini提到,重新发现刘既漂,意味着重新发现一个英雄时代的英雄人物。刚刚过去的一年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他为中法两国共有的历史感到自豪,期待未来展览能够在法国巴黎举办。在重读斯特拉斯堡和巴黎的中国展览的序言时,Philippe Cinquini发现,蔡元培先生和林文铮先生都在那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现代艺术家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刘既漂是那些优异青年当中的一员,他有着远大目光和果断行动力,是完全理解美术精神、绘画、雕塑和建筑统一性与装饰艺术重要性的人。刘既漂先生,是“东方拉斐尔”“东方斐帝亚”。
刘既漂后人Jennifer Wong致辞
Jennifer Wong提到,幼时,她在母亲己玉(刘既漂的长女)的陪伴下了解外祖父。今天,站在他参与创办的学校里,在他首个个人展览的开幕式上发言,如梦似幻。在她的记忆中,外祖父是一个安静内敛的人,一生从事艺术教育的工作,认为传承并分享自己钻研和掌握的艺术传统,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份责任。去年夏天,她与刘氏家族的客家亲人团聚,深入了解了外祖父的家族根源及他身为中国人与客家人的自豪。这些年里,她结识了众多国际友人,他们的故事丰富了外祖父的生平,也成为了家族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后、本次展览策展人高曦致辞
高曦表示,此次策展工作源于对刘既漂文献的细致梳理,在过程中逐渐发掘出了刘既漂艺趣广泛的“斜杠青年”形象。刘既漂从一个抽象的名字逐渐变得鲜活,仿佛一位顽皮的老友。展览不是对刘既漂的英雄主义颂歌,而是要将刘既漂视为一个棱镜,通过他透视那个时代的艺术与设计,将人物放回具体的事件和场景中。展览中年表、同道关系网络图、艺术理论图谱等9个图解,是创新设计学院、时尚设计学院、视觉传播学院师生的共同成果;展览中的模型也均由建筑艺术学院的学生手工制作,其背后是一段段历经图纸分析还原、数字建模,直至最终手工制作的艰辛历程。展览不仅呈现了匠心作品,更有助于打破对于现代建筑的片面理解。
上海音乐学院大提琴演奏家阮佳航和歌唱家朱晴晴演奏《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歌》与《西湖博览会会歌》
展览开幕式全体嘉宾合影
开幕导览
展览现场
第一版块 志趣转向:巴黎高美的学艺青年
第二版块 大美术观:霍普斯会与美术工学社
第三版块 “大同”时代: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博览会和中国馆
第四版块 总体艺术:西湖博览会
第五版块 同道嘤嘤:国立艺术院的设计先声
第六版块 尾声:无尽的乡愁
开幕时间|2025年1月4日
Opening: January 4,2025
展览时间|2024年12月31日—2025年4月15日
Duration: December 31, 2024-April 15,2025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2/3/4展厅
Location: No.2/3/4 Exhibition Hall of China Design Museum, China Academy of Art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合作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校史馆
中国美术学院团委
协办单位|
刘既漂家族档案馆
杰奎琳文化艺术
杭州市发展会展业服务中心
特别鸣谢|钱江海关
总顾问|许江 高世名 杭间
出品|金一斌
艺术总监|余旭红
展览总监|韩绪
学科顾问|陈正达 陈永怡
总策展|张春艳
策展人|高曦
特邀策展人|菲利普·杰奎琳(M.Philippe Cinquini)
联合策展人|刘一蓝 冯宇纯
学术顾问(按姓氏字母排序)|
爱德华·丹尼森(Edward Denison)白铃安(Nancy Berliner)陈永怡 陈正达 伊曼纽尔·布瑞恩(Emmanuel Bréon) 尔冬强 方晓风 冯江 黄美芳(Jennifer Wong)华霞虹 何振纪 赖德霖 李华 李玉普 彭飞 邵健 王犁 俞佳迪 姚远东方 曾颖
学术支持|
孙立娜 邵星宇 赵越 贺亮 邢志强 王小丁 陈家辉 刘志书 胡晓琛
展品支持(机构)|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文献中心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模型小组 浙江省档案馆 杭州市档案馆 金泽工艺社 伟德玻璃艺术工作室 孤角兽中古家居
展品支持(个人)|高曦 刘一蓝 任晓炜 赵大川 肖阳
视觉设计指导|吴炜晨
视觉设计|王强 崔雅妮 韦霖 袁婧怡 邹露群
空间设计|宋佳威 灰空间建筑事务所
图解设计指导|胡晓琛 冯宇纯 陈梦阳 陈炜博(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 视觉传播学院 内容与图解课程组)
图解设计|李柳漾 籍新瑞 奚源蔚 刘亦乐 易资讯 孙鹤霖 赵若琦 陈志浩 洪玉
建筑研究及模型制作指导|陈家辉
建筑研究及模型制作|
许睿 徐嘉敏 陈睿 曾骄阳 王子昊 陆庭辉 朱致节 陈睿 杨达 张诗妙 范宏声(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模型小组)
图案研究指导|王小丁(室内装饰设计研究所)
图案研究|王佳慧 张子晗
汉字设计研究指导|邢志强(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汉字创新设计研究所)
汉字设计研究|何亮锟
壁画复原指导|贺亮 刘志书
策展助理|郭怡人
展览执行|魏梓伦 钟声 宋山山 郑一凡 谢媛 许可 吴思蓉 陈晗 赵靖天
公共教育|刘一蓝 宋山山
藏品协调|高原 高米叶
文宣助理|隗佳豪 郑一凡 谢媛
行政统筹|王剑红 马颖 倪玲
空间协调|胡佳 沈国洋
研究助理|陈南汐 王宁致 林小桃 葛清雅 黄雨萱
来 源|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编 辑|黄筱柔
责 编|周 慧
审 核|方 舟 张春艳
中国美术学院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国美学术通讯”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rmt@caa.edu.cn
出品: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体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