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奉打更人》原著小说,是网文天花板中的天花板。主要指的是热度。

《庆余年》在它面前,是排不上号的。我说的是网文。

影视化后,倒了过来。

从收视到口碑,剧版《大奉打更人》都远逊于剧版《庆余年》。

《庆余年》可以说是“剧带文”。剧集比小说更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奉打更人》则是“剧丢了文的面”,其影视化后的质量,远对不起这男频文里的超级IP的名号,也对不起平台对这部剧的超高预期。

可惜了。

剧集观感完全是平平无奇中的平平无奇。看了之后,你很难相信,这是一部宇宙超级IP改编的作品。

得坦言,原著我没看过。但我敢打包票,如果原著是剧版这种水平,必是无人问津的下场。

倒不是说剧版就差劲到完全没眼看。只是实在有些平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剧得背首锅,导演要背次锅。演员则是凭空替人背了口锅。

先说首锅的编剧问题。

《大奉打更人》是男频多女主文,为了过审,势必得对女主角这一块大加删改。

谁是官配,得明确。显然,剧中田曦薇扮演的临安公主是唯一官配。

可是我们的女主角直到第六集快结束了才出场。

好歹让临安先在司天监露一面,吊吊观众的胃口呢?可是没有,硬生生捱到第六集结束,临安才“姗姗来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钦佩于编剧的勇气。敢这样玩,说明他对自己前六集的剧情安排极度自信,哪怕女主角不出场,也能够拴住观众的心。

可真是这样吗?

前六集主要是男主穿越过来后调查税银案洗刷冤屈,争得一个自由身的机会。和后面的内容比起来,可以说毫不精彩。

从整部故事来说,只能算作是一个切入点。

因为真正的好戏,是第七集男主成为打更人后才精彩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就这么一个“切入点”的东西,硬生生被编剧用整整六集来呈现。放在胶片时代,这样浪费的编剧是要被吐口水的。

加入打更人之后,整个大奉世界才被徐徐带出,与魏公的羁绊,与皇室的纠葛,临安与怀庆的乌龙,封印魔物背后的故事等等,剧集这才好看起来。

对比之下,更显得前六集的铺张。可能很多观众都撑不过去这前六集,就火速弃了剧。

头没开好,是编剧的第一个差池,也是最致命的差池。

其次,大奉世界的势力呈现过于凌乱,使得作品看起来很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宗、地宗、人宗,天域、天谛会、巫神教、魁族、妖族······这还不提大奉这边的云鹿书院、皇室、司天监、打更人等等。

几百万字的原著,哪怕是不套壳,势力都不会少。否则故事撑不到那么多字。

影视化,编剧得懂得哪些是重点、看点,哪些是废戏、无用功。

就这么把原著几百万字涵盖的势力,一股脑全摆上来,且每一个势力都是走个过场般一笔带过。

那他们真的有现在就出场的必要吗?或者就不能几个势力综合一下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有人会替编剧挽尊,说这都是为了之后的第二、三乃至四五部做铺垫。鬼扯。第一部都扑街,哪来的后续。

编剧要做的,就是从原著中取其精华、大刀阔斧,而不是照本宣科,“尊重原著”。

有的原著是要尊重的。可有的原著,诸如这种动辄数百万字的网文改编,还要去一板一眼“尊重原著”,就实在有些愚不可及了。

再来说导演问题。

《大奉打更人》的导演,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审美。

更具体点说是,没有“审喜”的能力。不懂幽默诙谐与装疯卖傻的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目前二十多集的内容来看,《大奉打更人》显然是要走“轻喜剧”的路子。

可由具体表现来看,剧中所谓的“喜剧”部分,都太硬了。

比如第八集,许七安成功加入打更人。BGM一响,开始摇头晃脑,跳起了高兴舞。

导演给了特写,搭好舞台,演员就在那开始尬舞。

这种硬凹的喜剧,真的可乐吗?而像这样的桥段,剧中大量充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乃至于一个“面首”的梗,都能被导演玩好几集。

如此可见,导演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没什么幽默感的人。

让这样一个导演,执导这么一部全程被喜剧风格所贯穿的作品,欠妥。

顶天了,《大奉打更人》也只能算作是一部氛围轻松的作品,和喜剧是不沾边的。

再来提一点,我不好归咎是导演的问题,还是编剧的问题。

那就是本剧的人物塑造,不够明朗。

拿男主来举例。

导演想塑造的许七安,应该是一个面上油滑,实则内心有大义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上的油滑是有了。毕竟全剧走的都是“硬凹喜剧”的路子。对上司投其所好,用诗换取利益,抱各种大腿等等。

“内心有大义”,却实在有些寥寥。

能看到的,只有为大黄山百姓谋生路,怒砍银啰,腰斩前承认“尔食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是他的真心话,这三段。

后两场戏是重点。是许七安这一人物能立起来的重要戏份。怎么大加刻画都值得。

能把人物心中的义,拍得凛然要溢出屏幕那是再好不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人物才有了灵魂。才能震慑地住观众。

可是导演显然没有这种心思,这几场分明该是重头戏的部分,都只是轻描淡写,配上个BGM就算是过了。

主角没立起来,配角的特点展现也是毫无技法。

比如李玉春,他有强迫症。导演对强迫症的呈现,是特意的。李玉春用尺子量属下衣服端不端正,整日修剪他的花花草草到黄金比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向错了。强迫症的刻画该是不着痕迹的。

我举一例。比如李玉春脱下官服,公然叫板魏公要辞职,声援许七安那场戏。

在他用绝决的眼神将官服佩刀放在地上那一刹那。

只需一个镜头:

原本悲愤的李玉春,看到佩刀摆放有点歪,皱眉一皱,将佩刀摆放端正,然后眉头舒展嘴角露出一丝不被人察觉的满意弧度,接着又回到悲愤状态,最后起身拂袖离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植入骨髓的强迫症形象,有了。

幽默,我想或许,也有了。

这不比让人物整天剪些花花草草来凸显强迫症来得高明?

总之《大奉打更人》的水准欠佳,编剧、导演两人,一个也跑不了。

最后,再来聊聊不痛不痒的演员问题。

王鹤棣的普通话被很多观众吐槽。

我个人观点是不至于。说话的口音是特色,算作缺点总归是带有色眼镜了。黄渤没口音吗?演员不是新闻播报员,带点口音,其实无伤大雅。弹幕里还有吐槽王鹤棣刻意耍帅,装帅的。无稽之谈。本质就是偶像剧,耍帅还有错了。没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归 根结底,还是王鹤棣演技不够到位,从而让观众不喜,进而就什么都是错的。

《大奉打更人》里王鹤棣的演技,不能说差,只能说是够用。该有的情绪都能看到。演这么一部水准平平,基调有些吊儿郎当的剧,够了。

唯一让人难以忍住不吐槽的是他的普通话口音,不标准到剧里第一集就专门安排了台词帮他找补,也是活久见了。

田曦薇的表演要好一些,毕竟她还是能演出细节的。

就举观众喜闻乐见的“哭戏”为例。

辨认平阳郡主这场戏。小田的哭不是那种梨花带雨,控制好什么时候从眼角滑落三颗小珍珠,哭也要哭得很美的哭。

她是放肆地哭,嚎啕大哭,不顾形象地哭。

小田这样演没问题。结合人物年龄和哭的原因,与最好的朋友阴阳两隔的小女儿悲伤之态,就是要哭得像是差点就要抽过去才合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美学角度上,画面上没那么好看,但是显然,这样哭更能打动人心。

只能说演员问题,绝不是《大奉打更人》质量欠佳的根本问题。

目前剧集内容过半,熬过无趣的前六集,之后的故事还是能看下去的。

但对一部大热IP改编来说,只是能看、凑合,而不是好看、精彩。

怎么不算是一种失败?

商务/阿乐(微信:pachongsw1)
进影迷交流群加微信:caodahua1994

期待您点个在看,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