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曾在《出师表》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意思就是说,亲近贤良的忠臣,远离奸佞的小人,这是汉朝前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汉朝后期倾覆衰败的原因。刘备还在世的时候,每次跟诸葛亮谈论汉朝兴衰,都为汉桓帝、汉灵帝的做法感到叹息以及痛心和遗憾。
诸葛亮的这段话,提示了在当时人们的心中,东汉王朝的崩解,实际上早在汉桓帝时期就已经埋下祸根。
东汉王朝历史上,当权者分为宦官、外戚两派,交替专权。
外戚专权是由女主临朝引发的政治局面,在中国历史上,女主临朝屡见不鲜,其中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莫过于东汉。
《后汉书》记载,“东京皇统屡绝,权归女主,临朝者六后。”
这一政治局面,史称“六后临朝”;即从章德窦皇后开始,先后有和熹邓皇后、安思阎皇后、顺烈梁皇后、桓思窦皇后、灵思何皇后共六后临朝,是中国历史上母后临朝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朝代。
在女主临朝的情况下,外戚日益做大、直至专权,是不可避免的历史现象。
东汉建立时,朝内有著名的六大家族,分别为邓、耿、梁、窦、马、阴。六大家族都是东汉建立时期的功勋之臣,为了保证家族的长盛不衰,把皇后留在自家是他们惯用的政治手段。
《三国前夜》这本书细腻的剖析了这六大家族,他们不会效仿王莽篡夺帝位,但却以家族女子跟皇帝的联姻,牢牢掌控着权力。
这也是东汉王朝女主临朝、外戚专权的主要原因。
外戚专权的情况下,皇帝大权旁落,他们为了自己的权力,甚至可以肆意更换皇帝,以至于到了东汉后期,外戚为了牢牢掌控大权,还出现了“弑君”这一现象。
东汉外戚权臣梁冀,便是外戚专权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梁冀是皇太后梁妠的兄长,而这位梁妠,则是东汉“六后临朝”中第四位临朝称制的皇太后 ,有贤后之称 。
然而梁妠不能裁抑亲戚,致使兄长大将军梁冀专权暴滥,妹妹皇后梁女莹恣极奢靡 ,后又诛杀贤相李固、宠溺宦官(有争议),导致天下失望。
对于梁冀这个人,《三国前夜》这本书对他有一个比较贴切的评价,认为梁冀属于“政治恐怖主义”。
这位“政治恐怖主义”,恐怖到为了自己的权力,竟然敢弑君。
梁妠是汉顺帝的皇后,汉顺帝驾崩之后,梁妠成为太后,先后拥立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三度临朝称制。
汉冲帝死时年仅三岁,汉质帝死时年仅九岁......
立年龄小的皇帝,是外戚掌权的惯用手段,梁冀当时权倾朝野,他为了将权力牢牢掌控,即汉顺帝之后,每一位皇帝的人选,梁冀都有插手。
年龄小、且容易控制的皇室子弟,是梁冀的首选。
梁冀挑选的第二位皇帝汉质帝刘缵,8岁登基为帝,年号“本初”。
本以为这是一位很好控制的皇帝,却没想到,他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聪慧,并且对梁冀的专权感到不满,公开称梁冀为“跋扈将军”。
梁冀一听大怒,当即作出了一件大胆的决定,秘密毒杀汉质帝刘缵,改立汉桓帝刘志。
本初元年(146年)汉质帝驾崩,梁太后拥立15岁的刘志为帝。
刘志即位之初,内有太后梁妠临朝摄政,外有大将军梁冀专权,妥妥的一个傀儡皇帝。
梁太后去世后,梁冀彻底释放自我,对于刘志,他无孔不入地监视,可以这样说,刘志每天的饮食起居、吃喝拉撒,都在梁冀的监视之下。
然而就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刘志秘密与五个宦官合谋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诛杀了梁冀,摆脱了傀儡皇帝的身份。
至此,曾经显赫的六大家族之一安定梁氏,就这样彻底消失在东汉的政治舞台,也基本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只是刘志的这种诛杀权臣、明君开局的局面,并没有让他成为一位明君,反而为了加强自己的皇权,亲手促成了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事件,党锢之祸!
刘志青春期即位,先经历了梁太后的“规诫与惩罚”,又遭受了梁氏时代漫长的“疯狂史”,再加上他只有沉溺美色而非节制欲望的“性经验史”。他真正习得的是对权力的贪婪、暴力和兽性的释放。
——《三国前夜》
党锢之祸指东汉汉桓帝、汉灵帝时,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干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事件因汉桓帝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
东汉末年,“党锢之祸”共出现过两次,皆以反宦官集团的失败而结束,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团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党人被残酷镇压。
刘志通过党锢打击士大夫,强化皇权的同时也使得宦官集团势力坐大。最终弊大于利,为东汉王朝最后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刘志去世后,汉灵帝即位,他信用宦官十常侍,兴起第二次“党锢之祸”,最终激发黄巾起义。东汉王朝迅速崩解,从而进入了三国时代。
这便有了开头那句,“未尝不叹息于桓灵也”。
篇幅有限,若想更为清晰地了解东汉王朝的兴衰,以及前期出现的六大家族,可以读一读张向荣所著的《三国前夜》,这本书以真实史料为基础,把东汉王朝两百年的政治生态、社会风气的变迁呈现的行云流水。
图书内容图文并茂,且行文严谨,盖有出处。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