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2日,中国法学会会长王晨在京出席中国法学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颁奖仪式并讲话。戎珊/摄
没有正确的法治理论引领,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法治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要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引领繁荣法学研究,是法学会主责主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学会工作,对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寄予殷切期望。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强调,“中国法学会是党和政府联系和团结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
中国法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八代会”)以来,中国法学会注重发挥基础广泛、联系面广、人才荟萃等独特优势,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团结带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投身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充分发挥26位会领导、48位学术委员会委员、100多位常务理事、460多位理事和51个研究会、3200多个地方法学会、2万多个团体会员、86万多名个人会员的重要作用,开展决策咨询,组织课题研究,深化学术交流,培养优秀人才,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法学理论支撑和智力服务,成为全面依法治国“智囊团”“人才库”“思想库”。
深入推进决策咨询服务体系建设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法学会工作的主线和价值所在。“八代会”以来,中国法学会坚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紧紧围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心任务,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任务,结合我国法治建设的丰富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积极参与全面依法治国顶层设计,有力服务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法治力量。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王其江表示,“我们聚力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充分发挥法治智库作用,深入推进决策咨询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聚焦法治建设重点难点问题、改革发展稳定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等加强研究,服务党中央科学决策和法治实践。”
围绕数字经济与经济法律制度创新、数字政府建设的法治保障、数据产权法律制度、人工智能法律制度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带来的法治新问题组织课题研究,形成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对科技自主创新、共同富裕、养老服务业发展等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的重要任务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加大研究力度,形成了丰富立体、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成果。
服务对外工作大局,围绕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和海外利益保护工作等涉外法治领域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研究,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
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副主任阮莹介绍,“八代会”以来,中国法学会组织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紧紧围绕党中央重要法治规划、重大立法事项、重点改革举措等,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贡献、区域重大战略、条件成熟的立法领域法典编纂、芯片立法、金融安全、网络安全等问题开展研究,编发《中国法学会要报》《中国法学会信息》,努力服务党中央科学决策。
充分发挥论坛年会等重要平台作用
“八代会”以来,中国法学会组织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论坛、习近平法治思想论坛、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报告会、深入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定期举办中国法学家论坛、中国法治论坛、中国法学青年论坛,指导所属研究会围绕学习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举办年会、论坛等,为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开展研究提供重要平台,有力推动了研究成果转化。
民主与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过程人民民主”等一系列重大原创性理念。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论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念,对具体地、现实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出明确要求。
2022年2月,第十五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在京召开,主题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与建设”,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法学会会长王晨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法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国人权文明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两大奇迹’提供重要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等主题作了发言。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2022年是现行宪法颁布实施40周年,也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进入新时代的10周年。
2022年11月,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以“八二宪法四十年:成就、经验与展望”为主题举办年会,来自全国各高校、研究机构、实务部门的宪法学研究者、工作者和青年学生近300人参会,深入研究阐释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为构建中国宪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加强中青年宪法学人才培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和完善刑法立法的迫切需要,国家立法机关适时启动了《刑法修正案(十二)》的研拟工作,并于2023年加快了立法的步伐。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积极参与国家立法机关主持的研拟和研讨工作,参加立法研讨会议,为刑法立法工作献计献策;举办刑法修正案(草案)专题研讨会,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提交国家立法机关参考;发表系列论文和评论文章,促进了立法研讨,同时也深化了相关理论研究。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每年参与数十场立法论证会或咨询会,包括《立法法(修正草案)》《行政复议法(修订草案)》《行政处罚法(修订草案)》《外商投资法(草案)》《数据安全法(草案)》《长江保护法(草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专家咨询工作,有效发挥了法治智库作用。
中国法学会加强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法治保障的研究,指导相关地方法学会办好七大区域法治论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2024年7月31日,内蒙古、广西、重庆等西部12个省区市法学会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法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举行,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贡献法治力量。
2024年8月15日,由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法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东北法治论坛”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举行,聚焦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深入开展研讨。
2024年10月23日至24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法学会共同主办第二十一届长三角法学论坛,聚焦在法治轨道上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丰硕的成果。
2024年11月18日,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法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七届“中部崛起法治论坛”在江西宜春举行,聚焦以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开展研究。
2024年12月12日,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湖南等十个省(区、市)法学会共同主办第十九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推动泛珠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法治保障,形成丰硕研究成果。
擦亮立法专家咨询会品牌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越是强调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质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牵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牛鼻子”,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2021年7月6日,组织召开《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专家研讨会暨中国法学会2021年第21期立法专家咨询会。 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供图
2023年3月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将部门、机构、专家等主体参与立法上升为法律制度,明确规定法律案、行政法规要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听取有关专家、部门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方面的意见。
“八代会”以来,中国法学会积极参与全面依法治国顶层设计、国家和地方立法工作,做好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办、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等部门委托的咨询、论证等,召开170场立法专家咨询会,形成了500余万字的咨询报告。
>>2023年9月22日,组织召开《学前教育法(草案)》专家研讨会暨2023年第23期立法专家咨询会。 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供图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王晨同志作关于民法典草案的说明。
民法典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标志性立法成果,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编纂民法典作出部署。作为编纂民法典起草工作的五家参加单位之一,中国法学会全程参与了民法典编纂工作,并推动民法典全面贯彻实施。2021年4月15日,中国法学会推动民法典实施座谈会在北京举办,王晨同志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民法典编纂经验,积极推动民法典贯彻实施,努力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使民法典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近年来,高空抛物坠物致人伤亡事件频发,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19年8月,中国法学会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召开高空抛物坠物法治工作座谈会,对这类行为在法律上应予以如何认定给出意见。经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法治日报》等中央媒体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推动最高人民法院当年10月出台了《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
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我国立法工作的又一项重大原创性实践。作为生态环境法典编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一,中国法学会积极履行职责,组织专家学者研究形成5章1100多个条款的《生态环境法典专家建议稿(草案)》。
>>2024年7月21-22日,组织召开生态环境法典各编草案专家研讨会暨中国法学会2024年第19期立法专家咨询会。 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供图
2024年7月,中国法学会组织召开生态环境法典各编草案专家研讨会,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生态环境部、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围绕草案整体框架、研讨提纲、具体条文等的进一步修改完善展开深入讨论,为推动形成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的高质量法典贡献力量。
随着运行机制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中国法学会立法专家咨询会已经成为中国法学会的“黄金品牌”,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一般均会征求中国法学会的意见。通过这一平台,有力推动了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专家学者等参与立法论证咨询,为立法广开言路、倾听群众呼声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一处处长沈苗苗表示,中国法学会立法专家咨询会的品牌效应持续放大,得到国家立法机关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多份立法专家咨询报告得到中央领导同志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等相关部门肯定,很多意见建议得到立法机关采纳。
为法治中国建设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
2024年9月29日,新中国成立75周年前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经中国法学会推荐,94岁的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张晋藩获得“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张晋藩教授是我国著名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新中国中国法制史学科的主要创建者和杰出代表,出版60余部专著、主编20余部中国法制史教材,研究成果奠定了中国法制史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结构范式。培养了我国第一届法制史专业博士生,培育出百余名博士毕业生。
时间回到2019年9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高铭暄颁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高铭暄教授也是经中国法学会推荐,荣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的。他是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作为唯一全程参与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制定的学者、新中国第一位刑法学博导、改革开放后第一部法学学术专著的撰写者和第一部统编刑法学教科书的主编者,60多年来为我国法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高铭暄同志、张晋藩同志荣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在法学法律界产生热烈反响。图为高铭暄教授 (新华社发 卢云开/摄)
高铭暄同志、张晋藩同志荣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在法学法律界产生热烈反响。早在2012年,两位同志被中国法学会评为“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
>>张晋藩教授在中国政法大学海淀校区图书馆蓟门法史书苑(新华社发 卢云开/摄)
《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提出,完善法学研究成果评价评奖机制,组织好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等评选活动。
“八代会”以来,中国法学会积极发挥导向激励作用,围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心任务切实履职尽责,将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作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推动优秀法学人才脱颖而出。组织开展第五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以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评选,向第二批“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颁发荣誉证书,着力打造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深厚、熟悉中国国情的高水平法学家和专家队伍。
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是中国法学会组织评选的最高学术成果奖项,自2007年启动以来,共举办了五届评选。
2023年5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出席第五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表彰会并讲话,要求中国法学会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吸引和团结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投身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等60项优秀作品荣获第五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其中,著作论文类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27项,研究报告类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涌现出一批优秀成果。
2023年7月12日,第十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颁奖仪式在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王旭、中央财经大学尹飞、北京大学吴洪淇、南京大学宋亚辉、南开大学宋华琳、西南政法大学周尚君、浙江大学赵骏、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胡健、中国社会科学院谢增毅、中国政法大学雷磊获得“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他们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涌现出的大批优秀青年法学法律工作者的代表。
“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活动是我国法学领域的重要奖励项目,自1995年启动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评选产生了99位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这些获奖者,有的走上立法、执法、司法等领域重要岗位,有的成为法学教育科研领域的著名学者、学科带头人、领军人物,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法学专家,为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研究会、地方法学会组织开展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大力加强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培养,通过设立青年专项课题、举办青年论坛、开展专题培训、组织专题调研等,为青年法学法律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
发挥课题研究的牵引作用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是中国法学会组织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学习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服务“国之大者”的重要抓手。
中国法学会自2006年起设置法学研究课题,已经实施了19年,成为全国法学法律界的重要学术品牌。“八代会”以来,中国法学会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设立180项部级课题,形成了一大批高水平研究成果,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构建,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其中,招标课题是每年一次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课题。此类课题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中的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问题,在发布招标公告时同步发布选题指南,选题指南由研究部在向中央部门、法学法律界广泛征集的基础上,经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评议,中国法学会审定。
2024年共收到961项招标课题申请,经资格审查、专家评审、定评会、政治审读、党组会审议、立项公示等流程,共立项资助课题54项、自选课题81项。
公平正义是法治的生命线。为了最大程度确保课题评审的公平公正,中国法学会建立了覆盖18个学科(含党内法规、司法制度等)由300余名评审专家组成的专家库。每项课题由3位同行专家“背靠背”地双向匿名评审,评审完毕后,系统自动导出评审结果,各组按总分高低自动排序。
由分管副会长主持定评会,确定入围名单。随后,对拟立项成果进行政治审读,形成立项建议名单,报中国法学会党组会议研究。通过后,在中国法学会官网及课题管理系统进行拟立项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满,对于无异议的项目,正式予以立项。
2024年11月,《习近平关于政法工作论述的原创性、标识性概念研究》《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背景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问题研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知识产权法治保障研究》等课题立项。以课题研究成果为基础,凝练形成了一批要报和决策咨询报告。
委托课题是受中央有关单位的委托,或者中国法学会根据中央有关文件和实际工作需要,临时确定的具有一定急迫性的研究任务。经与委托单位协商、报中国法学会党组研究同意后确定课题承担单位,委托其开展研究,按要求提交研究成果。
2024年9月,中国法学会向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各省级法学会、各研究会发布通知,开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组织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聚焦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思想观点、重大战略部署、重大改革举措开展深入研究,形成一大批高质量研究成果。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实践证明,在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越是国家和民族处于重大关头,就越需要发挥思想理论的引领作用。中国法学会将团结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不断繁荣法学研究,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原题:“谱写法学会事业发展新篇章”系列报道之三 | 繁荣法学研究 用法治力量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2025年第1期
(声明: “法治中原”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 )
喜欢本文,请点这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