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现行养老金计发办法,养老金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即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组成(灵活就业人员一般没有过渡性养老金),与养老金计发月数有关联的只有个人账户养老金。
具体来说,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按照“个人账户余额÷养老金计发月数”计算而来。
其中:
个人账户余额就是参保人员每年缴费后划入到个人账户的部分,加上每年发生的账户利息。
养老金计发月数是由人社部统一规定的,不同的退休年龄,计发月数是不同的。比如60岁退休计发基数是139个月,55岁退休是170个月,50岁退休是195个月。
下表是人社部统一规定的各退休年龄计发月数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退休年龄越大计发月数越少,这样计算出来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就越高。
也就是说,在个人账户余额一定的情况下,决定个人账户养老金高低的关键因素就是计发月数,计发月数越多,个人账户养老金越低;计发月数越少,个人账户养老金越高。
那么,2025年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后,计发月数会减少吗?如果减少会如何减少?
我们知道,2025年1月延迟退休政策正式实施,按照正常思维理解,如果国家需要改革养老金计发月数的话,正常情况下人社部应该在2024年年底前公布新的养老金计发月数标准,但到目前为止,国家都没有发布养老金计发月数新标准,说明延迟退休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大概率还会执行之前的计发月数标准。
实际上,即使执行现行的养老金计发月数,如果参保人员选择延迟退休的,其计发月数仍然会按照现行的养老金计发月数相应减少的。
比如女工人从50岁延迟到51岁退休的,其计发月数自然就会从195个月,变成190个月,减少5个月。如果最终延迟到55岁退休,计发月数也就变成170个月,减少25个月。
当然,上述例子只是延迟整年的情况,如果延迟1个月、或几个月、或几年几个月,现行的养老金计发月数表没有对应的标准,那计发月数又会怎么确定呢?
尽管目前人社部没有对此进行明确,但如果后期也没有新的规定,那么可以猜想的是,应该会在现行计发月数表基础上按照月份进行折算来确定。
具体来说,就是用两个退休年龄计发月数之间的月份差除以12计算出每延迟1个月计发月数减少月数即可计算出延迟退休后的实际计发月数。
拿60岁至61岁之间延迟退休为例,60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39个月,61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32个月,两个年龄之间计发月数差是7个月,那么60岁至61岁之间每延迟一个月计发月数将减少7÷12=0.5833个月(保留4位小数)。如果60岁9个月退休的,其计发月数就是139-0.5833×9=133.75个月。
下表是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出来的50岁-65岁各个年龄计发月数情况,供参考:
以上只是猜想,正确与否有待后期验证,所以仅供了解和探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