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的遗孀王玉龄曾有这样一段往事。1960年,王玉龄从美国学成归来,刚刚飞到台湾,就接到一份请柬。原来是原74师的老兵要请自己的“师母”吃饭。宴会当天,74师的老兵整整坐了20多桌,几乎每个人都站起来给自己的“师母”敬酒。
王玉龄后来感叹,74师的凝聚力确实很强。张灵甫明明已经阵亡许久,74师也经历了三次覆灭,依然有如此多的老兵记挂着张灵甫,并记挂着张灵甫的遗孀——王玉龄。
都说以小见大。这次宴会虽然小,却也能引起一个问题。那就是陈毅的忧虑:“74师官兵到底能不能改造好,能不能镇得住。”
一、74师官兵一个也不放
我军自建军以来,便注重对于俘虏的教育和改造。我军在改造俘虏方面有一项法宝,那就是“诉苦”。旧中国政局动荡、官僚腐败、土豪劣绅横行,人民生活在饥寒交迫与水深火热之中。无论是我军士兵,还是绝大多数国民党军士兵,都是在苦水之中泡大的。因此“诉苦”运动在改造俘虏方面特别有效,能迅速让俘虏与我军产生共情和共鸣。让俘虏们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当“解放战士”,又为什么要和蒋介石斗到底。
在诉苦教育之下,往往前一天还是俘虏,第二天就成了解放军战士。再过一段时间,就能当班长、排长,甚至连长了。
我军的诉苦教育不仅对国民党军有效,甚至对日军俘虏以及南朝鲜俘虏也有效。以日军俘虏来说,日本虽然是帝国主义国家,但是人民生活相当贫苦,比中国人强不到哪去,也受尽了地主、财阀以及上司的欺压和破血。因此日军俘虏也能与我军共情。
然而诉苦教育并非适用于任何人、任何时候,对于美军俘虏,就毫无效果。朝鲜战争时,当我军政工人员要美军俘虏诉苦,对方都表现得十分茫然:“诉苦?我们有什么苦可诉?”美国大兵大多吃着牛肉、喝着可乐长大,自然无法与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中国人共情。因此诉苦改造对他们毫无效果。失去了“诉苦”这个法宝,对于美国大兵的改造自然大打折扣。
这样的问题,也同样反映在74师身上。
整编74师是国民党的王牌部队,士兵无论是装备、待遇还是荣誉,都是首屈一指的。正所谓穷文富武,74师普通官兵的出身都不算差,最低也是高小文凭。而在旧社会,能读到高小的,至少也是中农以上的家世。因此74师官兵并不像其他国民党官兵一样,是苦出身。由于待遇极好,也不像其他国民党士兵那样,饱受上司的剥削以及克扣。国民党军有一句名言:“在其他部队当排长,也不如去74师当个大头兵”。
在战场上,整编74师极其狡猾、凶悍以及顽强,让我军吃足了苦头,曾屡次重创陈毅和粟裕的华东野战军。致使不少解放军官兵对74师产生了极大的心理阴影。
在孟良崮战役之中,74师在绝境之中仍选择与华野死战到底,从旅到团到营到连,从未出现成建制投降的情景。这在国民党军之中是相当罕见的,甚至是绝无仅有的。
即使孟良崮战役大局已定,张灵甫和74师师部被彻底端掉,该师的残部依然能让陈毅、粟裕倒吸一口凉气。
当时战斗已经进入了打扫战场的阶段,粟裕仔细研读各纵队的作战报告,却发现整编74师大约有3.2万人,但俘虏却只有几千人,怎么看都不对劲。与此同时,华野情报处长报告,通过技术侦察发现,在山谷之中仍存在着微弱的电报信号。
粟裕一算,74师至少还有7000多人“下落不明”,因此命令各纵队立即上山仔细搜寻。在600高地和孟良崮主峰的一处洼地里,部队发现有黑压压的敌人静静地躲在那里。
7000人的部队,猥集在一处,一动不动,没有发出一点儿声响。这需要相当的军事素养,这足以见得张灵甫平时治军之严,也足以见得74师官兵的反动立场之顽固。
得知此事,让陈毅和粟裕倒吸一口凉气。74师之所以强大,是因为该师拥有数量众多的老兵。前文也提到,该师的一个普通士兵,相当于其他部队的一个排长。以老兵为种子,很容易发展出10个、100个甚至上千个精兵。若让这7000人逃出生天,74师必能在短时间内“复活”,到时候烈士的鲜血就白流了。
按照我军以往的政策,愿意加入我军的国民党军俘虏在经过教育后,可以加入我军。不愿加入我军的,则发路费放走。而陈毅这次决定破个例:
“俘虏不能自由地放,轻伤兵在内,一个不放。”
陈毅为何要这么做,就是担心这些74师老兵被放走后,又会重新加入国民党军,然后让74师这支宿敌卷土重来。
陈毅在华野团以上干部会上说:
“蒋介石如果没有干部和士兵,看他如何反动?我们花那么大力气抓来俘虏,为什么随便放?”
在会上,陈毅还批评王必成的六纵不经批准,擅自释放了被俘的一个团长、副团长:
“团级正精强力壮、反动有劲,最嚣张。一日纵敌,累及子孙。你怕一时疲劳、麻烦,最大的疲劳、麻烦还在后面等着你呢!”
74师的俘虏不能放,更不能杀,那该怎么处理呢?自然不能让他们吃干饭。一般而言,74师官兵都被补入了华野的各支纵队。由于74师官兵经验丰富,其中不乏参加过抗战五六年甚至六七年的老兵,作战能力极其娴熟,因此成为了各纵首长的香饽饽。毕竟相比于国民党军队,我军的战术水准并不怎么样。我军所擅长的,主要还是战略。
二、陈毅的忧虑
然而争相吸收74师俘虏的行为,却引起了陈毅的关注和忧虑。陈毅说:
“我们很多指挥员愿要解放战士,不要翻身农民,因为解放战士听指挥,有战斗经验,认为翻身农民到部队里给你讲民主,有时候开小差,很难伺候。”
但陈毅话锋一转:
“但解放战士打胜仗没有问题,一到艰苦时候就开小差,而翻身农民很少,甚至没有。”
最后陈毅忧虑地说:
“我们补兵员四分之三是翻身农民,十分之七是解放战士。一年来我们补充了二十万解放战士,十二万翻身农民。”
陈毅的意思很清楚,解放战士虽然战术素质过硬,但政治素养却极不过硬。顺风局还好说,一旦到了逆风局就会开小差。而作为74师这样的老牌反动武装,那可就不是开小差那么简单了,他们会直接发动暴动。
当我军政工人员对74师进行甄别和改造时,发现对于74师的改造是相当难。总结起来,74师有以下特点。
其一、74师官兵的凝聚力很强
74师是反动部队,但却是一支有军魂的反动部队。74师本来并非国民党军主力,他们是靠着过硬的战绩,硬生生打到五大主力这个位置的。抗战期间,74师经历了多轮血战,历经了多次生死,官兵之间早就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战友情谊。因此74师全军上下凝聚力非常强,几乎是铁板一块。像74师这样激烈搏杀、决不投降的敌军部队,仅74师、11师等寥寥数支而已。
其官兵也以自己是74师的一员而自豪,许多人被俘后仍不服气,认为“解放军打仗没有规矩,晚上偷偷摸摸地来,如果在白天拉开阵势,对方肯定输。”
有人还夸口:“我们抗战期间打过日本人,多次较量过,把日军都打败了,也曾和美军、英军一起作战,他们的战斗力都不如我们。”
作为师长,张灵甫则是74师凝聚力的核心。张灵甫身材高大,容貌甚伟,是个不折不扣的美男子。同时他还是北大高材生,写得一手好字。他不仅是众多少女的白马王子,同时也是74师官兵心目中的楷模。
抗战期间,张灵甫确实立下了一些功劳,为国家断了一条腿。解放战争期间,张灵甫屡挫华野,攻城略地、无往不胜。过硬的战绩,也让全师上下对这个师长极其佩服。
在治军方面,张灵甫御下极其严格,每战必拉出几个“拍死鬼”祭旗。在严厉治军的同时,张灵甫也有善抚士卒的一面,会用小恩小惠来收买士兵的忠心。因此74师上下都对张灵甫言听计从,可谓是指哪打哪。
其二、74师受反动教育浸淫极深
毛主席曾说:“路线错误,知识越多越反动。”74师官兵至少都是高小文凭,都是识文断字之辈。有知识的人,反而更容易接受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反动教育。
在他们看来,我军倒成了内战的罪魁祸首。而蒋介石,反而是“革命”的,“爱国”的。这样一来,我军的诉苦教育很容易失效。
因此74师官兵一听“蒋介石卖国内战罪恶,美国如何侵略中国”这些宣传就来气。他们会立即跳出来反驳,说蒋介石不压迫人,美国帮助中国打日本,还发救济粮。
为此,陈毅还专门拿一个贵州俘虏兵举例:
“蒋介石怎么压迫人了?我是贵州人,从贵州坐飞机去浙江,又从浙江坐飞机去南京,不是蒋介石,我哪里能坐飞机?美国给中国军队提供金钱和武器打日本人,怎么说是侵略?”
当我军说“蒋介石发动内战”时,74师俘虏也会跳出来反驳。在华中野战军一师二团的报告中就有这样一个74师俘虏。
我军政工人员说:“蒋介石发动内战,把老百姓的猪都吃光了。”
俘虏却反驳:“国民党要和平,共产党不要和平。”
我军战士说:“国民党要和平,怎么打到两淮了?”
俘虏说:“国民党也是为人民的。”
战士说:“你们爱人民,怎么把老百姓的猪都吃光了?”
由此可见,部分74师士兵的反动思想是极其顽固,是难以根除。表面上好像改造好了,内心里却非常不服。一有机会就可能反水。
1951年,我团驻防上海宝山时,我团后勤运输连排长王金友夜间心脏病死在门外,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还保存着国民党74师师长张灵甫签发给他的证书,他被俘虏过来后,已经入了党,当了排长,他还存有变天的思想。
其三、74师部分官兵对我军极不认同、不服气
74师与华野部队多次交手,双方结下了深仇大恨。我军各纵队对74师恨之入骨,时常有违反俘虏纪律的情况。陈毅就曾在孟良崮战役后说:
“此次对俘虏政策的破坏达到相当严重的地步。”
孟良崮战役后,我军枪杀俘虏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传言,张灵甫其实并没有自杀,而是在抬下山的途中,被我军一名战士打死的。
有了这样的刻骨仇恨,74师的部分官兵很显然难以认同我军。
再加上74师的待遇远好于我军,使这些俘虏对我军更加没有向心力。而在我军,他们只能吃粗粮。他们被俘后经常唉声叹气,甚至对解放军战士说:
“你们真傻,还吃这些鬼东西。”“我们打内战以来苦多了,但比你们生活还是强不少,过去的生活好啊!”
与此同时,74师看到我军战术动作不够纯熟,更加深了对我军的偏见。他们常常说:“关云长还有失荆州的时候呢!我们是大意失荆州。”
还有74师官兵直截了当地说:“你们华野打仗不行”。自己之所以当了俘虏,是主帅无能,把全师置于绝地,发挥不了美式装备的战斗力。”
正是这种不服气,让部分74师官兵产生逃回国民党军,再与我军较量一番的冲动。
三、74师俘虏的背叛
1947年7月,华野进行了著名的“七月分兵”。此次作战,我军马失前蹄,遭遇了一连串的失利。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陈毅的担忧果然出现了。“解放战士”打胜仗还好,一遇到逆境就想背叛。其中带头的,大多是74师的老兵。
华野老兵潘新民提到
“在这次行动中整个部队发生的逃亡、投敌、叛变等事件,大都是从74师俘虏过来的士兵所为。1、4纵2000多人的团,有的只剩下七八百人。
在我军中,华野第1、第4纵队是主力纵队,吸纳的74师俘虏特别多。因此74师俘虏叛变的事例也相当多。一旦战事不利,许多74师的“解放战士”纷纷往国民党军的方向逃跑。甚至还丧心病狂地向我军战士开火。
74师的“解放战士”之所以如此嚣张,是因为华野第一、第四纵队所面对的敌人,包括原74师残存的一个榴弹炮营。眼见老部队已经重建,74师官兵就纷纷逃了回去。
就这样,原74师官兵大量归队,光原74师军官王克己一人,就收容了一千多名74师老兵。利用这千把人,王克己重新建立了151团。
随后,74师的逃归老兵,加上留在后方的新兵训练团、榴弹炮营,竟重建了74师,由邱维达担任重建的74师师长。
从战斗力来说,重建的74师比不上他们的前任,但其战斗力依然不可小觑。他们对于解放军的仇恨,促使他们在战场上死战不退。
济南战役时,面对华野的重围,守将王耀武指名要求空运自己的老部队——74师帮助他守城。由于飞机场被我军攻占,仅有7个连的74师部队进入了济南城。
然而就是这7个连的部队,给我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7个连在济南邮政大楼内死守,有攻坚老虎之称的3纵8师始终无法打开局面,甚至连师长王吉文也不幸牺牲。直到后来,我军使用地下爆破的手段,才最终攻下了邮政大楼。而7个连的74师士兵,几乎全部毙命,无一幸免。
在1948年1月,74师又在阜阳和中原野战军打了一仗。中野集中六个纵队,硬是没能拿下74师的一个旅。
在淮海战役中,74军(74师改编为军)在潘塘等战役又给我军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杀伤。但最终,74军依然被全歼于淮海战场。
此后,74师又得到了第二次重建。然而这一次,原74军的血脉早已全部流失。在渡江战役中,74军一败再败。原本有5个师的兵力,退到福建时就仅剩一个师了。在平潭岛,74军余部并入第73军。
74军的番号又曾短暂授予滇军,但由于卢汉在云南起义,这个番号从来没有使用过。在台湾,当局指示伪陆军二五七旅继承74军的历史。然而实际上,这支部队继承自杂牌军——庞炳勋第四十军,其实和七十四军毫无关系。
但从王玉龄的经历来看,依然有许多经历过张灵甫时代的74师老兵活着逃到了台湾,其凝聚力和向心力依然非常强大。
74师虽然已成了历史的尘埃,但却依然留下了一个重要课题。
我军吸纳、改造俘虏的方法是天下一绝,但绝非一招鲜吃遍天。对于74师这类极端反动的武装,到底该如何改造,直到今天依然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