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脚下有泥土,笔下有乾坤,她很享受每一次与自然的深情对话,沉醉不知归路。

汪曾祺曾在《人间草木》里写道:“人活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当肖辉跃停下在外奔走的脚步,“像条乡下的土狗一样”匍匐在家乡靳江河畔聆听、观察,她发现此生“挚爱”有了新的地理注脚,生态文学作品《醒来的河流》在此诞生,其中也饱含着她对这条河流及两岸的鸟兽鱼虫、花草树木、人文故事的钟情。

肖辉跃被誉为“三湘第一女鸟人”,也是一名生态文学作家,观鸟、护鸟、写鸟是她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肖辉跃说,醒来的不仅是河流,还有人,是人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觉醒。正如她在书中引用梭罗的话道:“我无意写一首闷闷不乐的颂歌,可我要像破晓晨鸡站在栖木上引吭啼唱,只要能唤醒我的左邻右舍就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肖辉跃:湖南宁乡人,生态文学作家,鸟类摄影师。在《天涯》《散文》《湖南文学》《四川文学》《芳草》等刊发表作品数十万字。著有生态文学作品《飞跃高原》《醒来的河流》

一边观鸟、一边写作

“不是在观鸟,就是在写鸟,或者在观鸟的路上。”在《醒来的河流》出版之前,肖辉跃已经出版自己的首部生态文学作品《飞跃高原》。

10年前,肖辉跃因参加洞庭湖观鸟大赛而步入“鸟道”,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她找来国内外各种相关的工具书恶补鸟类学知识,其中有一本《洞庭湖鸟类图谱》,书中扉页赫然写着八个大字:爱鸟护鸟,人人有责。这条寄语是图谱作者李剑志写给她的,落款时间是2014年12月3号。

李剑志被誉为“洞庭湿地护鸟第一人”,经历了从洞庭湖猎人到环保志愿者身份的转变,因爱鸟、护鸟,他获得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奖等荣誉。“从一个猎人,转变为环保志愿者、护鸟达人,他的故事让我深受鼓舞。”在李剑志等一批湖南观鸟前辈的引领下,肖辉跃也坚定地成为一名爱鸟、护鸟的环保志愿者。

肖辉跃爱鸟,也爱写作。10年前,还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基层写作者的肖辉跃,在观鸟中触发了她的创作灵感,“当时国内这方面的文学作品非常少,我于是思考:我如此喜欢鸟,也热爱文学,为何不写一本与鸟有关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学作品呢?”

随即,她不断从《瓦尔登湖》《寂静的春天》《醒来的森林》等国外的经典生态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更加坚定了创作方向,从此开启了她一边观鸟、一边写作的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科学的精神写作

如何成就生态文学经典?在大量的阅读研究中,肖辉跃发现国外大多数经典自然文学作品的作者,都具备科学家背景,比如《醒来的森林》作者约翰·巴勒斯是鸟类学家,《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卡森是海洋学家,《塞耳彭博物志》作者吉尔伯特·怀特是“现代观鸟之父”,《瓦尔登湖》作者梭罗则是有名的博物学家。

“用科学的精神创作生态文学作品。”这是肖辉跃对自己的创作要求,她希望传递给大众的是一种经得起时间与空间考验的、具有生态整体观的文学,因此也十分注重亲历与体验。

肖辉跃写《飞跃高原》,曾背着40斤重的器材,先后10余次走进高原追寻鸟的踪迹,整个过程历时4年,行程达数十万公里,认识并拍摄了800余种鸟,写下了百万余字的观察笔记。这些图片和文字为高原生态留下精彩记录。

她写《醒来的河流》,则将自己完全融入乡村日常生活,晴耕雨读,不分季节、不分昼夜地对靳江进行连续、系统地观察,最终细腻生动地描绘出靳江流域10年来生态系统的变化。“在相对长的时间内,更能立体地呈现一条河流的生态系统,也能看到相对完整的人与自然、人与鸟的关系的一个发展过程。”肖辉跃提到书中关于北灰鹟与喜鹊的回归、家燕在本地的居留的描写,以及靳江两岸环境的变化等,都是她在长时间的观察之后发现并总结出来的。

“只有扎实的观察才能反映出生态文学的科学性与真实性。”多年的深耕与积累让肖辉跃成为鸟类博物专家和生态环境记录者,她的写作不仅是对文学的探索,更是对生态保护的呼吁。

《文史博览·人物》2024年第12期 《肖辉跃:爱鸟,爱这世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史博览·人物》2024年第12期 《肖辉跃:爱鸟,爱这世间》

时刻准备着

“假如我死了,请你以后善待世间的每一只鸟,说不定那只鸟就是你老婆变的。”这是7年前,肖辉跃在经历那场九死一生的唐古拉山大堵车时留给丈夫的“遗书”。

肖辉跃至今还清楚记得当时的情景:2017年10月28日开始,由于突然的低温冰冻,青藏线唐古拉山段发生严重堵车,堵车长达两三百公里,4000多人被困,3天3夜断水、断粮,天气寒冷让不少人生命危在旦夕。肖辉跃就在堵车队伍中,车上只有她和当地的一名向导,这是她高原观鸟的其中一程。

“零下几十度,没水,没吃的,还缺氧,第一次觉得自己离死亡那么近。”肖辉跃回忆道,所幸最后她与向导在当地好心牧民的帮助下,最终脱离了危机。

肖辉跃爱鸟几乎爱进了骨子里。家人受她影响,也成为坚定的爱鸟、护鸟志愿者。女儿曾跟着她去山林拆农人的捕鸟网,丈夫和公公也在乡下的田边树起“爱护鸟类,爱护自然”“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的广告牌。

肖辉跃总是时刻准备着,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她都在以鸟为邻,与鸟为伴,静静地观察、聆听它们,抓拍它们最真实的一刻。她很享受这种与自然深情对话的方式,这种记录和表达的过程,让她深深着迷。

2016年,在写《醒来的河流》期间,她重修了故乡的房子,并建了一个观鸟“自留地”,她称之为“鸟托邦”。她在这里开辟果园、完善鱼塘,自创“自然养鱼法”,构筑了丰富的鸟类食物链,又按照动物仿生的原理,堆出一个供鸟栖息的“桃花岛”。“每一天,每一年,‘鸟托邦’都带来惊喜、带来收获。”肖辉跃说,当写作遇到瓶颈时,她会走出书房,前往“鸟托邦”听听鸟儿的歌声,思路一下就豁然开朗。

从踏入观鸟征程之初,肖辉跃就为自己设立了“生态文学三部曲”创作计划,包括《飞跃高原》《醒来的河流》以及正在创作的《中国海岸线》(暂命名)。她为这三部作品设定了独特的空间与时间架构,从西部的高原、中部平原河流到东部的海岸,充分展示了中国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

肖辉跃说,2022年完成《醒来的河流》之后,她开始全身心投入《中国海岸线》的创作,目前已完成文字初稿8万字。

10年来,观鸟、写鸟不仅是肖辉跃的兴趣爱好,更是她自觉担起的一份社会责任,她乐此不疲地用文字和图片的力量,唤醒大众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态保护的热情。她尤其希望她的书能为更多青少年带来快乐和启发,成为开启孩子们了解博物、热爱博物的一把钥匙。

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脚下有泥土,笔下有乾坤,肖辉跃说,她很享受每一次与自然的深情对话,沉醉不知归路。

文 |政协融媒记者 吴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