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1年3月16日8时45分,一代名将陈赓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去世的那天正好是他的阴历生日二月初一,年仅58岁。

听闻陈赓猝然离世,喜爱他的战友们都惊讶得说不出话。聂荣臻得到消息后,心都要碎了,拍着桌子说:“太突然了!太可惜了!太可惜了!不是昨天还说很好的吗?”

宋庆龄听闻陈赓去世,情不自禁地扑在床上痛哭。粟裕得知消息后,急忙往陈赓的住处赶,但走到半路,剧烈的悲痛刺激了他原本就不太好的身体,竟瘫在地上不能行动。

陈赓的去世是那样的突然。在追悼会上,身体一直不是很好的徐向前疑惑地说:

“我真想不通,在延安时,冬天很冷,我穿皮袄,他还洗冷水澡。他身体那么好,怎么会走到我前面呢?”

是啊!陈赓为何会那么早地离开那些热爱他的亲人、战友、朋友以及首长?他生命中最后的时刻,又在做什么呢?大家知道陈赓在临终前依然在大喊:“他们是自愿去死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陈赓是个乐天派,幽默、爱开玩笑,无论是上级还是下级,他都能与之打成一片。即使对象是毛泽东,陈赓依然敢和他耍宝。陈赓只要在哪,哪儿就会充满快活的空气。然而表面上有多欢乐,内心就有多抑郁。陈赓是个感情丰富的人,他爱战友,爱部下,爱家人。一旦失去这些“爱人”,陈赓会比他人更敏感、更痛苦,越到和平时期、越是生活好了,这样痛苦就变得愈发炽烈。陈赓的最后时刻,就是在这种痛苦和追忆中度过的。

陈赓作战一直有惜兵之名,他特别不愿意打消耗战。陈赓说,过草地遇到那个小红军之前,自己是个猛打猛冲、拎着大刀机枪亲自上阵的主。但小红军之后,自己却变了。

那是1935年8月下旬,红军长珩来到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一天傍晚,陈赓因腿伤发作、疼痛难忍而掉队了。在泥泞中,陈赓艰难地迈动着每一步,陪伴他的只有那匹弱不禁风的瘦马。

就在这时,陈赓突然发现几十米远处有个十一二岁的小孩,他从头到脚都沾满了泥水,双足几乎完全肿胀。

陈赓心疼地说:“喂!小鬼,你过来骑一会儿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那红小鬼看着陈赓胡子拉碴的面庞,拿出一副若无其事的神态,微笑着用一口浓重的四川腔回答:“老同志,我年纪小,体力可比你强多了,还是你骑马走吧,我能坚持。”

“不行!上去,骑一段再说!”陈赓几乎在下命令。但那小家伙却不听:“老同志,你这是要我跟你的马赛跑啊。那好,你放开马,咱们就比一比吧。”说罢,他身子一挺,做出一副准备起跑的模样。

听了孩子的话,陈赓的心一阵又一阵地剧烈颤抖,他温和地说:“那好,咱们就一块走吧!”“不行,老同志,还是你先走吧!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小红军的口气不容置疑。

陈赓被红小鬼的倔强所打动,于是他从挎包里取出一小包用油纸包着的青稞炒面塞给他:“你把它吃了吧。”“不不不”,小家伙一连后退好几步,说着用手指了指自己的干粮袋:“你看,还好鼓咧。我年纪小吃得少,比你剩下得还多。”说完做了一个鬼脸,又后退了几步。

陈赓见无法说服红小鬼,只能挥挥手说:“那好,我就先走一步了,在前面等你。”说着他艰难地爬上马,独自向前走。

走了没多久,陈赓越想越不对劲:那小家伙的神态,鼓鼓的干粮袋……“不好,那小家伙在骗我。”陈赓一阵心悸,立刻调转马头,顺原路找去。但一切都晚了,红小鬼已经倒在那里奄奄一息,一双眼睛瞪得大大的,随之便停止了呼吸。

陈赓翻开小鬼的干粮袋,发现里面尽是一些杂草和野菜,那还有一粒粮食。陈赓的心被撕裂了,他轻轻放下小红军的尸体,大哭道:“陈赓啊!陈赓,你怎么会那么糊涂,那么轻信,眼看着一个阶级小兄弟倒在你面前。他才十一二岁啊!孩子,我对不住你啊!”

小红军的死,给陈赓的心灵带来了剧烈的创伤。陈赓有事没事,就会提起这个小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以后,陈赓的指挥风格完全变了,从猛打猛冲,变成了“惜兵”“爱兵”。他从不打硬拼仗,从来不打没把握的仗,他要尽力保住每一个战友、每一个部下的生命。

为了减少伤亡,陈赓动足了脑筋、耗尽了心力。他会亲自侦听敌人的电台,不放过任何一个战机。他听说前方缺乏大炮,难以攻坚,于是他组织部队,利用汽油桶发明了“没良心炮”。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因敌军炮火太猛而损失惨重。又是陈赓提出了坑道战的打法,大大减少了我军的伤亡。

然而战争哪会不死人?陈赓不想看到战友们的流血和牺牲,但却总是无法避免。他的爱将叶成焕牺牲,他的猛将楚大明牺牲了,他曾经的佃户、后来的战友卢东升被苏军打死了,甚至连他的爱妻——王根英也被日寇杀害了。

烈士们的流血牺牲,给陈赓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他只要一谈起叶成焕、楚大明等人,就无法自己,就会激动,就会流泪,甚至会咆哮。他总认为自己是个幸存者,认为自己是“可耻地活着”。

因此对于那些烈士的子女,陈赓总是像对待自己的儿女那样照顾。陈赓有个老部下名叫朱向离,由于他主要从事情报工作,无法照顾孩子,因此他将自己的一对儿女托付给了陈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有机会,陈赓就会把姐弟俩接到自己家,亲切地说:“孩子,你们父母不在这里,我和傅阿姨就是你们的爸爸妈妈了。”

那时延安的生活非常清苦,陈赓自己都没法吃上一顿像样的饭菜。但为了给朱氏姐弟增加营养,他总是省吃俭用,带着姐弟俩去食堂里搓一顿。一次赶上吃千张烧肉,姐弟俩吃得狼吞虎咽。陈赓心里乐开了花:“快多吃一点”。随即他将自己的饭菜倒进了孩子们的碗里。

然而不幸的是,到了1950年,已经升任师级干部的朱向离在四川绵阳遭到土匪伏击,不幸被杀害,姐弟俩成为了烈士遗骨。从此,陈赓对他们更加疼爱,无论是上学、参加工作,还是结婚成家,陈赓都像对待亲生儿女那样细心过问和安排。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有了成绩就表扬鼓励,有了缺点也会严肃批评教育,这种十几年严父慈母一般的关怀,使姐弟俩健康成长,与陈赓结下了亲生父子一般的情感。当陈赓去世的消息传来,姐弟俩悲痛欲绝,哭成了泪人:

“陈伯伯,我们离不开你啊!”

后来陈赓主持营建哈军工,他总是优先照顾烈士遗孤,将他们破格录入军校学习。当时左权的女儿左太北也想入学,结果竟然因为政审没有通过。陈赓当时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他从病榻上一跃而起:“烈士的子女都不照顾,那照顾谁?”

随后陈赓亲自做主,将左太北录入了哈军工。后来左太北亲自来看陈赓,陈赓激动得好似左权亲自来了一样。当时的他因严重的心脏病已不能起床,但他见了左太北马上撑起身子,拉着她的手问长问短,亲得不能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让陈赓牵肠挂肚的,还有王根英。王根英被日寇杀害后,陈赓于数年后与傅涯再婚。但他从来没有忘记王根英。他只要有时间,就会带着傅涯以及儿子陈知非一起看望王根英的母亲。

1949年上海解放,陈赓到上海出差,就送给老岳母一床新丝棉被和毛皮长袍,每到冬天老母亲就穿着过冬,暖和极了。老人家逢人便说:“陈赓真是好良心啊!难为他老是想着我,照顾我。”

陈赓对于王根英的幼妹王璇梅也很关心,他不仅亲自帮助她进入大学读书,还把她介绍给自己的老战友陈锡联,促成他们的美好姻缘。

在上海期间,陈赓只要有工夫,就会带着孩子去看解放前在上海特科工作过的地方,去看望牺牲烈士的家属,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他告诉孩子,新中国的解放和现在幸福的生活都是烈士用鲜血换来的。

陈赓还认为,纪念那些烈士最好的方式,是为了国家和人民进行忘我的工作。1950年,陈赓在毛主席的指派下,去炎热的越南指导稚嫩的越军作战,并取得了边界战役的辉煌胜利;随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去往冰天雪地的朝鲜,参加了壮烈抗美援朝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乍冷乍热以及辛劳的工作,严重损害着陈赓原本健壮的身体。1931年陈赓被国民党抓捕后,曾经遭受过残酷的电刑。而致命的电流给陈赓的心脏留下了巨大的隐患,陈赓年纪越大,心脏功能就变得越弱。

心脏不好的人最需要休息,然而陈赓却不肯休息。因为只要想到那些牺牲的战友和亲人,他的心就会止不住的痛,只有忘我的工作才能告慰那些英灵。

1957年3月8日,陈赓在给傅涯的信中写道:

“在南京整整工作十一天……收获的确是不少,但是没有得到休息,失眠又发作,只好恢复吃水药,吃水药后又可以每夜睡到六小时了,只是没有水药就不行……这次在南京,曾趁暇去雨花台凭吊烈士,在许多陈列的照片中,发现了很多是我过去的老战友和难友,一时情不自禁、潸然泪下。因此,想到我还活着,较之他们占了大便宜,如果我还不振作,如今有些疲惫感的话,那我就太对不起他们了……”

过于繁重的工作,正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陈赓的身体。1957年12月,陈赓突发心肌梗塞,几乎丧命。然而只要身体好转了,陈赓便会重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

1959年,陈赓再次爆发心肌梗塞,然而陈赓依然不愿离开工作岗位。他的心脏总是诡异的绞痛,他根本不承认自己的病有多严重,别人劝他安心休养,他就说:“过去打那么多仗都没死,现在好好的就死了?”

因为他患有心脏病,医生不准他吃肥肉,他就冲着众人的面大喊:“傅涯坏啊!傅涯你不让我吃肥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遇到了老战友,陈赓更是把医生不准他喝酒的警告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在陈赓去世之前,他就曾和李克农喝了一顿大酒。陈赓有心脏病,李克农有脑梗,都是不能喝酒的。然而再见老战友,两人总是无法自持。

到了1961年初,陈赓的身体已经非常不妙了。一天,陈赓坐在客厅,却一直觉得很不自在,一直觉得房子很闷。他对傅涯说:“这房子太矮,气压太低,我呼吸不畅,胸闷不舒服。”

当时谁也没意识到,其实是他的心肌梗塞已经非常严重了,出现严重供氧不足,使他总是感到胸闷和心绞痛。只要犯病,他总是仰靠在沙发上,右手在左胸的心脏部位抚摸着,像安抚一只随时可能跳出来的小鸟。

情况已经如此危急,但是陈赓却依然闲不住,依然要工作。当时陈赓正在上海休养。有一天,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来看陈赓,顺便跟他说:

“中央军委要求人民解放军所有中将以上的高级将领,都要就自己参加革命战争的整个战斗经验,写一篇作战经验总结……”

陈赓微笑着说:“这份文件我在北京就应该看到,怎么到了上海才接到。”

原来上级首长担心陈赓的病情,不愿意让他参与一线工作,想让他好好休息。然而打仗时一向不轻敌的陈赓,却在自己的病情上轻敌了。别人不让他工作,他却偏要工作。陈赓向来注重战斗总结。在战争年代,每当一次大战结束后,陈赓都要亲自主持及时总结报告。

而这一次,陈赓将做自己一生中最后的总结。写这个总结非常耗费心力,需要翻箱倒柜,需要回忆起很多往事,其中最不能避免的,就是战友们的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成焕、楚大明这些战友们的形象又一次次地浮现在他的眼前。他在写总结的同时,还不忘给自己的老部下、老战友开烈士证明。

明明已经在病榻之上了,他仍不时地悲愤大喊:“他们是愿意自己去死的吗?”陈赓是如此的激动,吓得傅涯赶紧告诫那些前去探望他的老战友们:“你们千万不要再跟首长提往事了。”

在写总结时,原本是陈赓口述,秘书撰写。然而陈赓却认为,秘书没有自己的战斗经历,无法体会他的思想。于是陈赓不顾医生和傅涯的劝阻,非要自己亲笔写,一写就是几个小时。3月14日,陈赓完成了序言部分,然而他的心脏已经出现了不祥的绞痛,即使一些轻量的活动都会让他的心脏翻江倒海。

3月15日,他的小儿子陈知序从托儿所回来,叫嚷着:“爸爸,我热,给我脱衣服。”陈赓从病榻上坐起,准备给他脱衣。谁知他用力一猛,一股血流直冲他的心口,随之而来的是剧烈的心绞痛,他颓然倒在床榻上,以微弱的声音对儿子说:“快去叫你的妈妈。”

送往医院后,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陈赓似乎好了一些。然而到了第二天黎明,他的病情突然恶化,他被一阵剧痛所惊醒,随后医生们对陈赓进行了抢救。然而陈赓病情实在太重了,他又缺乏休息,最终回天乏术。1961年3月16日8点45分,陈赓这颗伟大的心脏过早地停止了跳动,年仅58岁。这颗将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新中国的建设,释放了他全部的能量。

陈赓为何会那么早地离去?这绝不完全是因为他的疾病,同时还有他心灵的疾病。陈赓看起来嘻嘻哈哈,是个乐天派。但他真的快乐吗?在他明媚的笑容之下,却是对他的战友、爱人深深地怀念。他们的牺牲无时无刻地折磨着他的心灵,时间过得越久,这杯苦酒就越苦。陈赓的心本来就比常人更细腻,更受不了生离死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显然,陈赓患上了严重的战后应激反应症,简称PSTD。这种病人最显著的症状,就是痛恨自己还活着。他们常常会扪心自问:“为什么他们都死了,我就活着呢?”因此会产生剧烈的负罪感。

正是因为这种负罪感,让陈赓即使已经病重,仍进行着繁重的工作。在他看来,不工作就是对不起那些牺牲的战友。在心病和心脏病的联合绞杀下,陈赓大将最终停止了呼吸。

这种痛苦的心病,又岂是陈赓独有呢?刘伯承从来不看战争电影。有一次他被人邀请去看了,这位一生儒雅的军神激动地哭了:“多少父母没了儿子,多少寡妇没了丈夫,多少孩子没了父亲?”

一生刚强的彭德怀最不敢提自己的败仗,只要一提到自己的败仗,就会泪流满面,说自己对不起那些孩子。在三线期间,彭德怀只要看到烈属以及伤残老兵,就睡不着、吃不好。在他弥留之际,仍在向牺牲的志愿军道歉。

林彪戎马一生,却从来不看战争电影,只要一看就会心慌手抖。粟裕曾直接写“我还可耻地活着”。他在回忆录中,很少提到豫东、淮海那些辉煌的战役,却总是对那些在南方游击时牺牲的战友写个不停。粟裕去世后,他将自己骨灰分成八份,分别放在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要与那些牺牲的战士们一起长眠。

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但同样对于那些执掌数十万大军的将军们来说,这份重担又岂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呢?有情亦是真豪杰,为国家和民族牺牲的将士们永垂不朽,伟大的开国将帅们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