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罗暄
时光荏苒,风雨90年,遵义会议会址的小楼,仍静静地矗立在那里;门前,那棵被赞为“活着的文物”——一棵高大繁茂的刺槐树,仍忠实地守护在侧,仿佛在向观众讲述她“亲眼”见证的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
见证遵义会议“活着的文物”——刺槐树
2025年1月7日,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的“遵义@1935”贵州红色文化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访团走进遵义市老城区,实地探访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重温90年前遵义会议召开的“伟大转折”,感知90年来遵义革命老区所发生的日新月异。
见证遵义会议“活着的文物”——刺槐树
面对媒体采访团,老红军、遵义会议纪念馆首任馆长孔宪权的孙女、红色义务宣讲员孔霞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她爷爷、老红军孔宪权戎马传奇的一生。从1993年开始,孔霞就进行红色文化宣讲,到今天已经讲了31年。孔霞说,遵义会议会址里边有一块门板,上面写了几个大字:“替红军送消息”六个大字;而我们今天的每一位媒体人,包括我们宣讲员,都是用我们独特的视角声音和魅力,来替我们的人民群众传递消息,替我们的党传递消息,因此,用心用情讲好红色故事在今天仍具有更多现实意义,能帮助大家补足精神之钙。她认为,在今天虽然已经远离了炮火纷飞战争的那种硝烟,但是在我们工作学习的过程中还是有新的“娄山关”“腊子口”,需要我们勇敢地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走好每个人新时代的长征路!
见证遵义会议“活着的文物”——刺槐树
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时,开会的小楼旁有一棵小槐树。如今,这棵小槐树已长成参天大树,树龄110岁,而且新发的枝桠与老枝形成一个天然的“V”字形,象征着胜利,成为见证遵义会议胜利召开唯一“活着的文物”。她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也将激励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背景资料
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了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