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9时0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灾情牵动人心,许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上为灾民祈福。
在视频平台上,一张“被压废墟下的小男孩”图片引发广泛关注。图片中,一名戴帽子的小男孩被压在倒塌的废墟下,全身铺满尘埃。记者注意到,这张图片在某短视频平台,被多个账户转发,却配文都与西藏日喀则地震关联,有账户因此获得上万转发和评赞。
而实际上,这张小男孩图片是由AI生成。仔细观察这张图片,就能发现疑点,图中孩子的左手,有六根手指,这是AI生成的典型特征。且平台也在相关视频下方给出文字提示:“疑似使用AI生成技术,请谨慎甄别”。虽有提示,不少网友仍被误导,并在留言区关注男孩的生命安全。
据新京报,进一步检索发现,一个叫“AI小芭芘”的账号于2024年11月18日在某平台上传的一条短视频中,有完全相同的画面,作者也明确声称这条内容是用AI工具创作的。因此,从7日到今天上传的,暗示或宣称这位孩子是地震受灾人员的视频,都是误导性的。
其实这并非个例。在某视频平台上,红星新闻记者以“日喀则地震群众被埋”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不少视频博主都发布了AI生成的灾区图片,且都在配文中与日喀则地震关联。尽管大部分图片下方都有小字提示为“AI生成”,但相关内容仍让不少网友信以为真。
据红星新闻,记者尝试在多款AI智能生成软件中进行相关图片生成,多数软件生成图片无风险提示,如在一款AI智能APP中,记者输入“日喀则地震婴儿被埋”的关键词,软件在未给予任何侵权、违规、虚假信息等干预提示下,自动生成了多张相关图片。
对此,北京京展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张晓玲分析认为,AI软件在输入有关地震等关键词时,未给出任何“不传播虚假信息”等提示,直接生成相关图片,存在不妥。
“AI软件在算法上,应当也有能力对关键词进行识别,需要具备一定的道德和法律的判断能力,在用户输入关键词时给予明确的警示,避免生成和传播虚假信息。”张晓玲说。
网友利用AI技术生成地震灾区现场关联图片,并引发社会关注,这样的行为是否欠妥?就此,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指出,尽管网友本身或并无恶意,只是希望借助AI生成的图片获取流量,或希望更多人来关注地震。但用“假图”关联真实事件,付建认为,其行为虽不违法,但不符合社会公序良俗和道德,让他人产生误解,有失妥当。
张晓玲也提到,若相关内容转发评论量较大,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那么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发布者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编辑|陈柯名 盖源源
校对|段炼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红星新闻、新京报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