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可以让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可以让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可怜无定河边骨,尤是春闺梦中人”

唐代诗人陈陶只用一句诗,就写尽了战争的残酷和悲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场战争都会有大量的士兵死亡,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在一瞬间变成了冰冷的尸体,一个个家庭也在瞬间支离破碎。

更让那些士兵家人伤心的是,他们甚至连亲人的遗体都很难见不到。

因为阵亡士兵的遗体很可能被遗弃在战场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古代战争结束后战死士兵的尸体是如何处理的呢?

史书上多次出现的“京观”又有着怎样的含义。

古代士兵战死都是就地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除了攻城战外,战争一般都会远离城市,所以将战死士兵带回家是不太现实的事情,因此就地处理成为了最现实的解决方法。

中国人相信死者为大,认为入土为安是对死者的尊重,更何况大量尸体堆积而不处理,还可能产生瘟疫,这对周围的城市和人民是巨大危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就地处理的解决方法却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五种:京观、掩埋、焚烧、无人收殓和最为残忍的吃掉。

后四种方法都很好理解,而且在历史上也没少出现,例如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战俘,就属于掩埋的一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焚烧的记录也曾有过,燕昭王时乐毅带着6国联军围困齐国即墨时,就曾把即墨城外墓地里的尸体挖出来焚烧。

这个损招也让即墨人愤怒不已,想要出城和他们拼命。

无人收殓而散落一地的情况也多次出现。

杜甫《兵车行》中就描绘过这样的画面:“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书上也有过,阵亡敌军的尸体被当作获胜方粮食的记录,曹操曾在战争中缺粮,程昱就给他出主意将战死敌人的尸体当作军粮供应给士兵们。

可京观却让不少人觉得疑惑,这究竟是怎样的解决方法呢?

京观究竟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看到“京观”这个词,可能脑海里率先想到的是京城繁荣昌盛的景观。

但事实上它是古代将领为了夸耀战功的一种残忍手段。

具体做法就是把敌方士兵的尸体聚集,然后封土夯实后建成金字塔型的土堆,甚至还会在上面刻上战争时间和敌军阵亡人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史书的解释,“京”是人工筑起的高大土丘、观是门阙、牌坊的形状,从这个记载就不难看出其残忍程度。

而有关“京观”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597年,楚军大败晋军,楚臣潘党建议楚庄王收集敌军尸体筑为京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战争就是奠定楚庄王“春秋五霸”位置的邲之战,当时楚军利用晋军将帅不合的短板打败了晋军,面对着尸横遍野的情况,潘党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尽管楚庄王并未听从他的建议,但不难看出“京观”这种处理士兵尸体的方法确实存在,而且也是武将炫耀战功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国时期燕国就非常喜欢筑京观以震慑敌军。

河北省易县燕下都遗址城南就有着十几个京观遗址,而这些京观都是当初齐燕之战时用齐国人的头建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燕昭王28年,乐毅带着六国联军共同进攻齐国,占领齐国七十城的同时也杀死了很多齐国的士兵。

当时燕军以头颅计算军功,于是德胜回朝的燕军士兵就将带回来的齐军头颅建造成“京观”,歌功颂德的同时也起到震慑敌人的作用。

不过这样的方式太过血腥和残暴,战国时除了燕国之外的其他国家,都很少这么做,秦朝和西汉也都没有筑“京观”的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后为了震慑各地反叛势力,成功镇压东郡太守翟义的叛乱。

将叛军士兵和家属残忍杀害,并且用他们的首级筑成了五处“京观”。

魏晋南北朝时各国征伐不断,很多势力为了彰显自己的强大,也会筑京观以震慑反叛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马懿曾在镇压辽东太守公孙渊的过程中,屠尽一城的大小官员和士兵,用七千人筑成京观。

邓艾在攻破成都后为了彰显自己的军功,竟然连魏国士兵的尸体都不放过,和蜀军尸体一起筑成“京观”。

这样的行为使得同行士兵愤怒不已,纷纷向司马昭举报他的罪行,为他后来被司马昭斩杀埋下了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曾活捉五万后燕俘虏,他本想将这些人放走,却在大臣建议下将这些俘虏屠杀殆尽并制成京观。

但当拓跋珪亲眼见到由燕军尸体所筑成的京观后,却被其残忍程度震惊到后悔不已。

国外也有筑“京观”历史?

国外也有筑“京观”历史?

“京观”这样残忍的情况不只在我国出现过,其他国家也同样出现过类似残忍的尸体处理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隋炀帝征伐高句丽失败后,数以万计的隋军士兵尸体被高句丽的将军们筑成“京观”,以此证明他们不怕和中原王朝的对抗。

蒙古骑兵横扫欧洲大陆时,经常会击败敌人后再用屠城的方式杀尽敌人的有生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京观这样凶残且能震慑敌人的方式也被他们带到了欧洲大地。

公元1220年,蒙古人在攻破花剌子模首都撒马尔罕之后。

就曾将城中除了妇女和工匠外的其他人全部杀死,然后用他们的头颅做成京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凶残又血腥的“京观”是什么时候被禁止,并开始逐渐消失的呢?

“京观”衰亡史

“京观”衰亡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筑“京观”这种处理尸体的方式,一般在分裂时期较多出现。

当国家统一太平时,这种方式就不再合适了,尤其对于那些求治世的帝王来说,更是无法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太宗李世民就曾严肃治理筑“京观”现象,贞观五年他向全国各地发出命令。

要求各地政府推平这些筑造的“京观”,并且好生掩埋尸骨。

“诸州有京观处,无问新旧,宜悉划削,加土为坟。掩蔽枯朽,勿令暴露。”

贞观18年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一路所向披靡进攻顺利,遇到高句丽用隋军士兵尸体建造的“京观”时。

他直接下令拆毁这些京观,将隋军将士们好好安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之后的朝代中也有筑京观以震慑叛乱,但不会再出现之前用几万人尸体筑京观的情况,尤其是到了明朝,筑“京观”的情况就很少出现。

清朝则是彻底放弃了筑“京观”,一方面他们处理尸体的方式更加直接且简单,不分敌我都就地掩埋,另一方面他们对这种血腥的尸体处理方式并不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优待战俘政策越来越受到认可和效仿,筑“京观”这种延续了千年的血腥陋习,也逐渐被抛弃在历史的尘埃当中。

不过“京观”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却被传承下来,就是通过纪念碑的方式来纪念那些曾在战斗中牺牲的人们。

  • 原创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