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俄罗斯商品馆”这类店铺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相关问题也引发热议,记者8日从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市场监管部门已于2024年12月23日起开展了两轮集中排查整治。

截至目前,上海全市范围内共排查发现47家“俄罗斯商品馆”类店铺,市场监管部门重点对关注度比较高的经营主体资质、店招标语宣传、商品来源产地等问题进行了检查,并对个别无证无照经营、未备案经营的行为予以立案调查,责令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店铺已将商品分“国产区域”“进口区域”摆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店铺已将商品分“国产区域”“进口区域”摆放

同时,有个别店铺宣传为“国家馆”,使消费者误以为具有官方背景;个别店铺俄罗斯进口商品数量占比过低,也自称为“俄罗斯商品馆”,误导性较强。对此,市场监管部门已立案调查。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已要求此类店铺做好索证索票,确保商品来源合法正规;不同产地的商品分区摆放,确保标识显著消费者可辨别。

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将持续关注此类店铺的经营情况,加大监管和执法的力度,指导商家规范诚信经营,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装有俄文,却非俄产

1月8日下午,市监局执法人员来到位于杨浦区控江路上的一家俄罗斯商品馆。据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该门店此前已接受过一次执法检查。“当时的店名叫‘俄罗斯食品馆’,店内的背景板上打着大大的字‘硬核俄货’,但不少商品的标签上,产地一栏都空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品已标注清楚“国产”或“进口”。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品已标注清楚“国产”或“进口”。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供图

“今天我们再到门店检查,广告板上的‘俄’字都已被贴了起来,店内占比达80%的国产商品,在标签上打上了‘真实’身份。”杨浦区市场监管局四平市场监管所二级主办周琳告诉记者,她手中拿着的是商家提供的商品票据,但要判定是真进口还是假进口,还需要对每个单品一一核对。但她也坦言,这类打着“进口商品”名头的展销,是不是必须所有商品都是进口的,并没有明文规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别无证无照经营、未备案经营的门店,监管部门已予以立案调查,责令停业。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供图

在黄浦区西藏南路上的一家俄罗斯商品馆,情况也基本类似。因为拿不出官方授权,该门店已在第一次检查后,被要求责令整改,店家随即改了门头,现在叫“进出口商品展销”。

据执法人员介绍,店内同样是进口商品和国产商品皆有。“不少商品哪怕是国产,也都会贴一张俄语介绍,一张中文标签,消费者如果不仔细看,很难判定到底是进口还是国产。”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半淞园市场监管所四级主办张澍扬表示,此次检查,重点对关注度比较高的经营主体资质、店招标语宣传、商品来源产地等问题进行了检查。从店方提供的各类材料来看,已有一些整改,但仍容易对消费者造成误导。

对个别店铺宣传为“国家馆”,使消费者误以为具有官方背景,对个别店铺俄罗斯进口商品数量占比过低,也自称为“俄罗斯商品馆”,误导性较强,已立案调查。已要求此类店铺做好索证索票,确保商品来源合法正规;不同产地的商品分区摆放,确保标识显著消费者可辨别。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未来将持续关注此类店铺的经营情况,加大监管和执法的力度,指导商家规范诚信经营,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品由纯进口、国内分装、国内生产组成

据潮新闻报道,杭州已有至少7家此类门店,且多数为今年下半年新开。

记者注意到,此类俄罗斯商品馆涉及不少品牌主体,如俄北熊、俄比熊、俄贝熊、俄品汇等,且不少品牌走的是加盟模式。

以俄比熊为例,主体企业为俄比熊国际贸易(武汉)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12月。一名招商经理表示,公司有武汉、黑龙江口岸两个发货仓,加盟商可以自己挑选商品品类,自行决定进口商品的比例,“我们已经在全国开了60多家门店,每天陆续有新店在开,年前能开出150家店。”

对于店内不少商品并非俄罗斯进口的争议,这名招商经理表示,门店的商品由纯进口、国内分装、国内生产三部分组成。国内生产是采取俄罗斯设备和工艺,属于中俄合资的工厂;分装是俄货的单品量大可以分成小包装进行售卖;进口产品都有清关手续。

店铺对于非俄罗斯产的商品是否有注明?另一位店长回应,“可以通过商品条码来判断,69开头的就是国产的。也可以看商品名,比如一些面包写的是俄罗斯风味面包。如果顾客问我们,我们都会解释哪些是国产哪些是俄罗斯进口的。”该店长说,他们最近也关注到争议,准备在店内增加一些醒目标识,“做一些小插卡,放在价签旁,注明原材料是进口的,但生产商在国内。另外价签也会重新做,在所有价签上,直接注明产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虚假宣传之嫌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说,近年来,俄罗斯商品兴起,但越开越多的“俄罗斯商品馆”还是有一定的水分。这体现在,有的商品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还有的商品先出口再进口,在俄罗斯过一道关后又返回,就变成了“俄罗斯商品”。总体来看,这类门店要长久经营下去,最终还是要落到品质上。

这些俄罗斯商品馆究竟是不是“打擦边球”、“以假乱真”、涉嫌虚假宣传?

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认为,如果这类门店是将国产或者产自其他国家的商品宣传成俄罗斯进口食品,属于虚假宣传。如果“俄罗斯”是用作对食品口味、风味、种类的修饰,应当明确说明,不能误导消费者。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游云庭律师称,门店宣传的是俄罗斯商品,但实际销售的是国内生产的,同时在商品宣传页完全不告知消费者,那就可能要承担欺诈责任,根据消保法退一赔三。此外,如果店内大字写的是俄罗斯商品,给消费者造成的认知是俄罗斯进口商品,但其实只用非常小的字提示消费者是国内生产的,这种有误导性的宣传就涉嫌虚假宣传。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