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王新月 记者 高小雨)陕北冬季的农村,晌午时分暖阳高照、微风轻拂,本是村民们围坐一起晒太阳、拉家常的惬意时光。然而,1月8日的王家园则村却是一片繁忙而有序的劳动景象。
穿过村口的小桥,便能看见村民们推着一辆辆满载粉条的推车,从粉条加工厂向村委会大院走。院子里等候的村民们迅速上前,合力将一杆杆粉条从车上卸下,小心翼翼地挂在院子里高耸的铁架子上。大伙儿个个干劲十足,忙的热火朝天,不一会儿,院子里就挂满了晶莹透亮的粉条。
(图:王家园则村粉条晾晒现场)
“这些粉条都是我的,纯天然、不掺假,地地道道的手工土豆粉。”村民王广洲满脸自豪地说。
王家园则村位于陕西省子洲县裴家湾镇,是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定点帮扶村。这里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土质疏松,是土豆的优生区。近年来,公司驻村工作队致力于解决村内产业发展难题,向村民传授先进的生产理念,广泛动员并组织村民参与手工粉条加工厂和土豆淀粉加工厂的生产,并持续投入资金,购置先进的粉条加工设备。2024年1月,驻村工作队为加工厂添置了一台新型土豆淀粉加工设备。11月,又在村委会大院里安装了便捷可拆卸的铁架,方便村民晾晒粉条。
从精心挑选的土豆起始,历经清洗去杂、粉碎成浆,再经过渣浆分离、过滤、沉淀精髓、晒粉脱水等工序,方能制作出雪白细腻的粉芡。随后,村民们再经过揉糊、沸水打芡、漏粉、煮粉、捞粉等多道工序,透亮光滑、筋道可口的粉条便出锅了。最后,趁着晴好天气,将粉条挂满村委会广场的晾晒架上。整整历经“精工十二法”的锤炼,晶莹剔透、口感爽滑的手工粉条才完美呈现。
传统的粉条加工方式,所需周期长,用工数量多,制作的粉条质量也不稳定。而新设备制作出的粉条更易入味,不断条,不糊汤。
村支书王侯壮介绍:“粉条厂内约有十户人家轮流作业,大家团结协作,一户接一户地互助生产,前前后后忙了两个月,才圆满完成了生产任务。”
(图:王家园则村的手工粉条存储室内)
王家园则村的手工粉条,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已成为周边乡镇的明星产品,持续不断地为村民们创造经济效益。驻村工作队积极与各大助农销售平台及中小企业携手合作,通过互帮互助、创新共赢的销售模式,为王家园则村的手工粉条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
“今冬,我们村粉条厂生产手工干粉共5千余斤,目前已售出2千斤。”第一书记许健健说:“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消费帮扶、年货市场等方式,为王家园则村的手工粉条拓宽销路。”
下一步,该公司将继续推广产业富民措施,继续完善产业所需现代化设施,拓宽销售渠道,打造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并行的产业经济链布局,进一步扩大帮扶成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