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主要资助已基本完成且尚未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优秀学术成果,旨在鼓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弘扬优良学风、潜心治学、扎实研究,努力推出具有学术传承创新价值的精品力作,培养一批优秀青年学者,充分发挥国家社科基金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中的示范引导作用。以下为我社2024下半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成果举要。

马列系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乡村现代演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

陈文胜 著

2024年10月/128.00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通过内生发展实现乡村的现代化,解答的是“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不仅需要深刻把握国家战略的核心逻辑,而且需要面对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乡村发展的差异性以及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长效机制,确保能够根据乡村发展变迁的实际状况及时适度调整政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本书把历史背景、制度逻辑、社会结构与经济转型所体现的特殊性,作为研究的重要维度,以识别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探索建立一个政策框架,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建立一座桥梁,为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提供参考,服务于乡村具体实践,以回应时代之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研究

苗瑞丹 著

2024年7月/128.00元

本书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主题,在廓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梳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分析研究现状,总结我国传统社会发挥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做法和经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以主导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做法与经验,探索新时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与实现机制。本书认为,需要发挥合力作用,调动多种要素,使其相互配合、相互作用,以探索有针对性的引领路径,构建系统联动的引领机制。

哲学系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与心性:牟宗三政治哲学批判

陈迎年 著

2024年12月/168.00元

本书提出并证明牟宗三政治哲学具有双线循环结构,一线对道德心性进行存在论奠基,一线以道德心性范导人类存在。前者是经验上升的国家学,虽然“薄”,卑之无甚高论,却是“实说”。后者为本体下贯的国家学,虽然“厚”,却是“虚说”。虚实相生,经验主义的路与唯理论的路铸就同一条路,上升之路与下贯之路的循环往复才是牟宗三政治哲学的实指。就具体论述而言,“自下而上”的牟宗三从经济问题开始。“经济组织是其他方面的托命线”,由此“托命线”,牟宗三强调“私有财产是人格尊严的一道防线”,而能够沟通康德、黑格尔的法权思想与中国传统的自由实践,让共和国的强制力成为绝对命令,同时避免那种道德悲剧,也即崇高的道德以其神圣尊严的外衣替代了法律的位置,掩藏了对民生的冷漠。本书强调,心性是传统中国之所以能够缓慢而坚定地朝向国家政治文明和社会生活文明行进的文化基石,牟宗三政治哲学有再奠基之功,以现代国家为传统心性奠立理性根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儒:体用视域下先秦儒家的“一贯之道”

崔海东 著

2024年9月/168.00元

先秦儒学有其“体用一贯”的原始反终体系,即道体生生不息、大化流行,下贯演为性体、心体,仁心首出庶物,自做工夫,下学而上达,上达而存养,存养而践履,发用经历下行之修身、齐家、化乡,上行之治国、平天下、参赞化育后,峻极于天,复归道体,如此就形成了本体→工夫→发用此一从无间断、首尾循环、上下对流、内外共生之宇宙生命模式。本书以体用为框架,还原孔门“一贯之道”,试图建构儒学基本体系,对儒学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法系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互联网时代的社会诚信建构

方艳 著

2024年11月/98.00元

互联网赋予信息传播更大的威力,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信息联网技术、大数据应用等也催生了大量新议题和新问题,使社会诚信建构面临新的挑战。本书从社会建构论出发,关注社会诚信这一社会议题的主观性特质,立足这一社会议题的社会建构过程,将社会诚信建构活动分为公共关注、议题聚合、舆论动员、心理重塑和对策行动进行系统研究。本书认为,在社会诚信建构中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应联尽联,打破信息孤岛,从而提高社会诚信建构的效度和力度,推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渐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共建,信息共享、实时互动,市场自治、行业自律,广泛应用、高度智能”的新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诗学研究

卢鹏 著

2024年9月/168.00元

法诗学所谓“诗”,不仅指诗歌——[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更主要是生命情感的激越和创造。爱伦·坡说:“文字的诗可以简单界说为美的有韵律的创造。”法学上的“诗”则是精神上的韵律、共鸣和创造,即爱与创造的统一。

法诗学所谓“法”,不仅是权威规范的逻辑存在,更主要是诗性的存在。法与诗相通,通在:气韵生动、强恕而行、向死而生、见义勇为。

法诗学所谓“学”,不仅指一门学科及其知识技能的传授,更主要还是人格的完成。张祥龙说:“‘学’是这样一种活动,它使人超出一切现成者而进入一个机变、动人和充满乐感的世界。”在此意义上,法诗学,是一项“依于仁游于艺”的诗性志业,即在法学上创作“人格的诗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条竞合之判断:技术与路径选择

付恒 著

2024年8月/138.00元

本书全面而系统地解构了法条竞合判断的基本原理与技术路径。在法条竞合的类型划分、形态识别与处断规则上,提出了创新性的理论见解,并通过实证分析刑事裁判文书,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为法律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指南。本书的学术亮点在于深入探讨了法条竞合的本体论,明晰了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吸收犯和牵连犯等概念的界限,为司法适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处断规则。作者结合中国刑法的特有语境,对传统法条竞合理论进行了本土化的调适与创新,使之更加契合中国法律实践的需求,展现了其在学术研究与司法实务中的双重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工智能传播伦理与治理

杨旦修 著

2024年7月/128.00元

本书秉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聚焦人工智能传播伦理与治理领域,将生态治理意识与责任关怀注入人工智能传播技术应用场域,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中存在的数据伦理和算法伦理风险的深入分析,为人工智能传播伦理风险治理提供新的路径参考,从而推动智能技术与信息传播的良性互动和融合发展,助力构建多元协同、互惠共生的人机合智的传播伦理生态。

史学系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躁动的“受托人”:美国社会的“文明”身份与帝国构建(1882~1919年)

刘义勇 著

2024年11月/168.00元

本书作者试图通过概念“考古”的方式探寻美国“文明”身份的来源和内涵,及其与美利坚帝国构建的关系。本书认为,“文明”身份大致包含两种逻辑理路。其一是“文明主义”,即启蒙运动以来对理性、进步的历史信念。美国作为区别于“旧大陆”的“新世界”,更是深信自身发展模式代表“历史的终结”。其二是“文化主义”,主要源于对“文明”的不满与反叛,带有“前现代”色彩。它易被激化为盲目的反智主义、排他主义和战争狂热。在美利坚帝国构建过程中,这两种“文明”身份既矛盾又互补,特别是在美国的权力优势及衰落焦虑之下,容易衍生出“文明专制”和“文化种族”的思想意识,均对“他者”有巨大的压迫性与破坏力,使美利坚帝国成为一个躁动、危险的“文明受托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乔治·班克罗夫特与美利坚民族史学的构建

高岳 著

2024年10月/128.00元

浪漫主义史学是美国历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不仅具有特色鲜明的历史观和方法论,而且开启了对民族(国家)精神的探索与构建。本书以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史学的典型代表人物乔治·班克罗夫特为中心,阐释其所著《美国史》的主旨和历史观念,再现了19世纪中期美国的公共教育和大众阅读状况、公众所期待的历史作品的主题和风格,以及美国知识精英在建设文化之独立的情境中对民族史学的呼吁,分析了班克罗夫特的《美国史》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大受欢迎的原因,并论述了《美国史》的主旨如何与时代思潮互动,进而揭示了班氏著作中体现的美利坚民族特性对于美国历史发展的深远意义。在史学史的脉络中,本书旨在论述班克罗夫特史学提出的有关美国历史的理论和解释框架对于美利坚民族史学的构建和后世美国历史编纂学的重要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古西欧末日启示神学的史学运用研究

朱君杙 著

2024年10月/128.00元

在中世纪的西欧,末日启示神学理论被史家运用于史作中。此种运用虽存在神本史观的错谬和“以经解史”的虚妄,但史家注重逻辑形式的自洽与理论运用的变通,使中古西欧史学在神本史观的基础之上也闪烁着追求理性逻辑的微弱光芒。中古西欧史家并未被基督教会的世界主权论所束缚,他们运用末日启示神学理论撰史时存在着一定程度偏爱本族群、偏爱母国的情感特点。虽然末日启示神学理论在近代早期遭受冲击,但其对于史学撰述的影响力依然得到了延续和传承,展现了该理论的旺盛生命力。本书从历史文献入手,对末日启示神学与史学之间的互动变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以期推动学界对中古西欧史学的某些传统、固有的认知进行重新审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流动的苏州(1912~1937):近代的城与人

张笑川 著

2024年9月/128.00元

近代苏州的经济蜕变和城市转型,不仅合于中国近代史整体图景之辙,也押着江南城市体系独特的韵脚。本书作为一项近代城市研究成果,将城市性与地方性结合,沿着结构史和文化史结合的路径,从四个视角,在变动中把握苏州这座江南城市在近代历史上的流动、吞吐、消纳、呼吸,以及演化的脉搏——

江南的苏州,在近代江南城市体系从中心地体系主导型向网络体系主导型转变的过程中,从中心都会演变为地区城市;行政的苏州,发展出官治与自治结合、协商与博弈并存的丰富的城市管理样态;士绅的苏州,见证了城市精英活跃的身影和他们全力建构的网络;文化的苏州,奠定了生活之城、园林之城、文化之城的独特意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学堂保国粹:清末存古学堂的兴办进程

郭书愚 著

2024年8月/98.00元

清末官办存古学堂是以新式学堂办法保存国粹的创举,有全国性的规模和深远影响,却在日趋激烈的新旧之争中被时人和后人误解,处于“失语”状态。本书以存古学堂为中心,考察清季民初朝野以保存国粹为宗旨的办学努力,以钩摭史料、重建史实为基础,力求将群体与个案相结合,兼顾中央与地方,尽可能以“中立之心”将具体的人和事回置到历史现场,努力呈现一幅主干清晰又枝繁叶茂的动态历史图景,为深入认知那个激变时代提供一个具体而微的视角和例子。

社会系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社会情感及其治理

王德新 著

2024年10月/98.00元

媒介化生存的场景创造了共时性与异时性交替、身体缺场与意识在线的互动模式,拓展了情感的唤醒、交换、传染、共情方式,个体及其情感通过媒介技术呈现在他者和社群的数字影像之中,赋予“镜中我”更多在公共领域中展示的机会,由此产生隐蔽而强大的网络社会情感,深刻地影响了当代社会的变迁。

网络社会情感治理,既是治理目的,也是治理手段,更是一种与硬性治理相对应的软性治理方式。在网络社会情感治理过程中,既要维护网络平台中情感表达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又要有效管控虚假信息引发的情感误导及极端情感的扩散;既要促进积极的网络社会情感发挥正面效应,又要防止产生过度情感动员导致的情感疲劳及其他社会风险。

本书把网络社会情感及其诱发的社会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网络社会情感的类型与特质、动员机制、生成过程、社会功能,并提出了网络社会情感的治理策略。本书通过前沿的理论视角与方法工具,探究了新的社会现象,为当代社会学研究和社会治理注入了新的内容,兼具学理价值与现实关怀,是一本值得期待的学术著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课堂教学的情绪感染模式研究

张奇勇 著

2024年10月/98.00元

全书内容分为四篇,第一篇为课堂情绪感染的基本理论,论证了情绪感染的概念与发生机制,构建了课堂情绪感染的调节模型理论,提出了本书的研究设计思路,制作了实验工具与调查问卷。第二篇为课堂情绪感染主体的调节因素,系统研究了学生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个性心理对课堂情绪感染的调节。第三篇为课堂情绪感染模式的实践问题,系统研究了教学中教师的情绪性特点、师生关系情境、情绪信息来源对课堂情绪感染的影响。第四篇为理论拓展、研究总结与展望,构建了班集体的情绪感染理论,探索了情感教学的社会环境支持条件,并对本书的研究进行反思与展望。本书创建了情绪感染理论中的诸多新概念及新理论,拓宽了情绪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思路,推进了情绪感染理论运用于情感教学的实践,深化了教师对课堂情感元素与情绪感染关系的认识,对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情感操作水平大有裨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会工作嵌入基层妇联工作的创新发展路径与机制

王晶 著

2024年8月/148.00元

基层妇联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妇女工作深入基层的重要载体,发挥着打通联系服务妇女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作用,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书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继续深化妇联组织改革,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打基础、增活力”的要求,针对基层妇联工作面临的新要求和妇女群体的新需求,探讨了社会工作嵌入基层妇联工作的创新发展路径与机制。本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充分发挥妇联“联”的功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妇女工作新格局,推动妇女服务专业化和现代化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孤独症儿童的康复与社会支持

胡务 著

2024年8月/169.00元

本书分别对学龄前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融合教育背景下孤独症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社会支持、孤独症儿童及其家长支持系统、大龄孤独症儿童职业康复进行了专门而深入的研究,研究视角新颖,将孤独症儿童的康复与社会支持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孤独症儿童与儿童家长的支持系统分别论述,并对美国孤独症强制保险进行了研究。本书的相关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管理系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区块链创新演化路径:科学与技术的联动视角

余德建 著

2024年12月/98.00元

科技,尤其是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创新演化路径既是技术预测领域的重要议题,也是国民经济决策的关键参考。本书基于科学与技术演化理论,融合主路径分析、PageRank算法以及耦合网络、共被引网络和语义网络,构建了一套创新演化路径识别框架,从科学与技术联动的视角研究区块链领域的创新演化路径。

传统模型通常假设引用的均质性并偏重于显性引用。本书结合PageRank算法,提出了一种考虑影响力差异的主路径分析方法,并将之应用于区块链领域。针对技术融合、迭代和分化带来的环境不确定性,本书进一步整合耦合网络、共被引网络和语义网络,构建叠加网络,以弥补传统直接引用网络在探测新兴技术知识扩散方面的不足。此外,鉴于区块链技术的来源异质性、研发风险及复杂架构,本书采用随机网络生成主题演化模型,将主路径分析方法扩展至跨学科领域,研究具有技术融合特征的多路径提取方法,从动态演化的视角揭示区块链领域科学与技术主题的扩散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式农业机械化道路

方师乐 著

2024年12月/148.00元

本书采用理论、实证和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详细梳理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史,并从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和制度变迁的视角对中国式农业机械化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创新性地利用俱乐部模型对中国式农业机械化进行研究,并从实证维度揭示了农业机械跨区服务引致的技术溢出对中国粮食生产的深远影响。本书可以为行业从业者、政策制定者以及研究人员提供中国式农业机械化相关领域的有益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教育财政政策研究

杨会良 著

2024年11月/128.00元

本书内容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财政政策理论,阐述了教育财政政策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新时代主题与教育财政政策的发展历史;第二部分剖析了教育财政政策的价值取向,分析了教育财政政策所处新时代以及当前的时代特征;第三部分从公平、效率、充足与选择四个维度分析教育财政政策并对我国教育财政政策进行评价研究,在借鉴国外教育财政主要政策和措施的基础上,基于我国教育财政政策现状,提出新时代教育财政政策推动发展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策略;第四部分深入探析我国教育财政政策决策机制与政府责任,提出新时代我国教育财政政策发展之路径选择和变革之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碳”目标下碳减排政策对再制造影响研究

夏西强 著

2024年8月/99.00元

本书以政府碳税、碳交易和碳约束三种碳减排政策为背景,剖析政府不同减排政策对独立再制造、授权再制造和外包再制造的影响。具体包括:基于三种再制造模式政府不同碳减排政策对制造/再制造竞争的影响;在政府每一种碳减排政策下,确立最优的再制造模式;设计制造/再制造合作机制,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达到最优。本书基于对诸多公司的实地调研考察,对我国再制造行业的现状做了细致梳理,研究双碳目标下政府不同碳减排政策对再制造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交媒体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研究

单晓红 等 著

2024年9月/138.00元

社交媒体数据促使决策支持的理论和方法发生巨大变革。通过这本书,读者能够系统地了解社交媒体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理论框架,掌握社交媒体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的基础方法。本书在探讨理论和方法的同时,还介绍了这些理论和方法在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实践应用,具体且翔实地阐述了社交媒体数据在不同层次决策支持中的重要价值,也为其他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本书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理论借鉴,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了实践指导。

经济学系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交通大数据的时空经济研究

李红昌 著

2024年11月/188.00元

本书从时空经济入手,结合交通经济理论和大数据理论等,将时间和空间因素引入交通大数据分析中,构建了交通大数据的时空经济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了交通大数据的匹配作用、经济效率和多维影响,并对大数据在高铁、民航、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重点交通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交通大数据具有时空转换能力,可以实现供需信息的无缝即时匹配,提高交通运输资源的配置效率、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以及交通运输服务产生的市场价值。基于此,本书从政府监管、反垄断等角度提出了发展交通大数据和新型业态的政策建议,旨在为推动交通强国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融风险演化与“稳金融”宏观调控

杨源源 著

2024年8月/128.00元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本书系统探讨了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外溢、金融杠杆恶化、影子银行扩张、地方债务风险积聚、房地产泡沫化演进等主要金融风险演化与防控问题,并立足“经济金融共生共荣”本质,深入探究致力于实现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的宏观金融与宏观经济“双支柱”调控协调机制。本书认为,建构科学高效的中国式现代化“稳金融”宏观调控框架,应从有效确立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层级、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对影子银行常态化监管、强化地方政府显性与隐性债务综合管理、构建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健全低利率时代货币政策调控体系以及加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等方面着力。

策划:张思莹

编辑:张思莹

审校:柳 杨